西柏坡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00202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柏坡红色旅游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柏坡红色旅游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柏坡红色旅游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柏坡红色旅游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柏坡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柏坡红色旅游心得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西柏坡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西柏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刘鹏超水产养殖专业 海洋研究所 今年4月 26、27日两天,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海洋研究所组织的西柏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一行,得以瞻仰号称“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西柏坡。通过这次革命教育,我们回顾历史,瞻仰革命先烈功绩,感受体会西柏坡的精神,学习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下面,我就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一伟人们的审时度势和英明选择选择西柏坡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人面对急剧变化的革命形势和考虑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做出的慎重选择。这本身也体现了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17

2、年月,垂死的命运,在军事上被迫放弃了全面进攻,解放区。我党中央、毛主席于陕北的艰苦历程。率中央部分工作人员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出了移至华北同中央工委合并的决定。这样刘少奇、朱德、董必武、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先后来到了西柏坡。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有以下几个原因: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有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现在走在西柏坡的大地上,辈领导人的眼光和气魄,头脑,审时度势作出最好的选择,当然也需要相当的魄力。二西柏坡精神我们现在重新回到西柏坡

3、瞻仰革命圣地,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学习一种精神,一种革命的精神。国家的革命。两种形式的革命,国民党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之后,3月262优越的自然环境,它位于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我们现在面对急剧变化的形势时, 在新中国建立前是一种武装的革命, 年3月主动撤离延安,率领我军开始了转战 “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领略她的秀美的风光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佩服老一去需要同样的一种革命精神,年3月”之称;我们也应该有清醒地 现在是建设伟大社会主义 为了挽救其20日,党中央作1得3有多年来建立 改为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14日,枣林沟会议决定,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同志到14而西柏坡的精神正是老一辈

4、革命家留给我们的最伟大的财富之一。西柏坡的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建设伟大的祖国,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发展、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有重要意义。研究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就是具体分析西柏坡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西柏坡精神是在战略决战的殊死搏斗中产生的,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夜产生的,是党中央在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这一历史阶段虽然短暂,但由于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因而,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革命精神更具有创造力和表现力。在西柏坡这段历史时期,党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统一了财经工作、指挥了三大战役并最终取得全国革命胜利,这期间党集中体现了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也就是人们常

5、提的两个“敢于”和两个“务必”。 党中央移驻西柏坡期间,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年,敌我力量对比虽然在数量上仍然表现为敌优我劣,但如果加上人心向背和质量对比,我则已占优势。正是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发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号召,用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藐视敌人,夺取胜利,毅然发动了三大战役,展开了空前决战;三大战役胜利后,夺取全国胜利己成定局,面对纷杂万端的社会矛盾,我们党一方面要求全党、全军再接再励,将革命进行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另一方面,月5日至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西柏坡胜利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应逐步由乡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夺取全国胜利

6、的各项方针和胜利后中共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新的历史时期学习贯彻西柏坡精神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任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贯彻西柏坡精神,争取在祖国建设中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党和人

7、民、祖国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此先后有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重回西柏坡,重温西柏坡精神,向全国人民提出新的要求。2世纪90年代初,当中国正在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我们又面临着西方国家的重重制裁、世界社会主义严重受挫的巨大压力。江泽民同志专程到西柏坡,要求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坚持“两个务必”的着眼点放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严惩腐败,深化改革,使经济建设尽快走上规范化轨道。当历史进入21世纪的时候,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胡锦涛同志来到西柏坡,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其时代价值在于:我们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完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西柏坡精神不仅仅对于我们国家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也有很大益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记老一代革命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在当前历史时期,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发扬西柏坡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无数的个体组成我们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永葆战斗力,迟早有一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昂扬的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