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测密度的几种方法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2974988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测密度的几种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物理测密度的几种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物理测密度的几种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物理测密度的几种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物理测密度的几种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测密度的几种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测密度的几种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测固体密度根本原理:=m/V:1、:天平、量筒法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计算表达式:=2、等积法:器材:天平、烧杯、水、金属块、细线步骤: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质量m1; 2往烧杯装满水,称出质量为 m2;3) 将属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局部水,将金属块取出,称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m3;=或者-步骤:1、往烧杯装满水,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 m1;2、将属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局部水,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m2;3)、将金属块取出,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烧

2、杯和剩下水的质量m3。计算表达式:=水(m2-m3)/(m1-m3)3、浮力法1: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水、细绳步骤:1、用细绳系住金属块,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金属块的重力G;2、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出拉力F。 密度表达式:=4、 浮力法(2:器材:木块、水、细针、量筒步骤:1、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2、将木块放入水中,漂浮,静止后读出体积 V2;3、用细针插入木块,将木块完全浸入水中,读出体积为V3。计算表达式:=水5、 浮力法3:器材:刻度尺、圆筒杯、水、小塑料杯、小石块步骤:1、在圆筒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杯杯口朝上轻轻放入,让其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

3、高度h1;2)、将小石块轻轻放入杯中,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2;3)、将小石块从杯中取出,放入水中,下沉,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3.计算表达式:=6、 密度计法:器材:鸡蛋、密度计、水、盐、玻璃杯步骤:1、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水,将鸡蛋轻轻放入,鸡蛋下沉;2、往水中逐渐加盐,边加边用密度计搅拌,直至鸡蛋悬浮,用密度计测出盐水的密度即等到于鸡蛋的密度;二、 测液体的密度:1、 天平、量筒法:器材:烧杯、量筒 、天平、待测液体步骤:1、将适量待测液体倒入 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局部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3) 测出剩余液体与烧杯总质量m2.计算表达:=2、 等积法器材:天平

4、、烧杯、水、待测液体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 质量m;2、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 m;3、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待测液体,称出总质量 m密度表达式:=3、 浮力法:器材:弹簧测力计、水、待测液体、小石块、细绳步骤: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测力计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2、将小石块浸没于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F;3、将小石块浸没于待测液体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F.计算表达:=4、 U形管法:器材:U形管、水、待测液体、刻度尺步骤:1、将适量水倒入U形管中;2、将待测液体从U形管的一个管口沿壁缓慢注入。3、用刻度尺测出管中水的高度h1,待测液体的高度h2.(如图)计算表达:=水h1

5、/h2(注意:用此种方法的条件是:待测液体不溶于水,待测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5、 密度计法:器材:密度计、待测液体方法: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直接读出密度。1、 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陈平说:掷出点越高,掷得越远。王力说:掷出速度越大,掷得越远。李明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1: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点的高度有关。猜想2: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有关。猜想3: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的角度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7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

6、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对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7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射出距离指水平距离。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答复以下问题。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_、_的实验数据,因为_。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的实验数据,因为_。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_、_、_的实验数据,因为_。(4) 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答案:13、4、5,要研究与射出点高度的关系,应该保持射出速度、射出仰角一样。21、2、7,要研究与射出速度的关系,应该保持射出点的高度、射出仰角一样。32、3、6,要研究与射出仰角的关系,

7、应该保持射出点的高度、射出速度一样。4应该尽量提高掷出点的高度、尽量提高掷出点的速度、选择适当的掷出仰角。2、*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似乎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上一个小球制成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不大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摆动周期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下列图,l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每次测量单摆摆动30次30T的时间。丙同学在甲、乙同学实验的根底上继续实验,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单摆的摆动规律,他们进展了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下表的后三列中。同学实验序号l(米)m(克)(度)30T秒(米2)(米)1/2(米克)

8、甲11.0304601.001.03021.0404601.001.04031.0504601.001.050乙41.0303601.001.03051.0304601.001.03061.0305601.001.030丙70.8304540.640.92481.0404601.001.04091.2503661.441.1601三位同学在实验中都要测量单摆摆动30个周期的用的时间,目的是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可知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动角度一样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_选填有关、无关。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6,可知乙同学研究的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_的关系,他得

9、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一样时,单摆的周期与_。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与9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5进一步综合分析单摆的周期与表中后三列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解:1屡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2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单摆的摆长和摆动角度一样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3通过比较实验序号4、5与6可知:单摆长度、质量和周期一样,摆动角度不同所以可以研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摆动角度的关系,并且可以得出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一样时,单摆的周期与摆动角度大小无关4通过比较实验序号7、8与9可以看出单摆的摆长越长,周期就越长故答案是:1减

10、小误差2无关3摆动角度、摆动角度大小无关、4单摆的摆长越长,摆动周期越长 5单摆的周期与成正比。或:单摆的周期与的比值是定值3、*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按表一中的入射角i依次进展了三次实验,并将相应的折射角r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入射角i和折射角r之间的关系,他们进展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表一空气斜射入水实验序号入射角i度折射角r度入射角的正弦sini102折射角的正弦sinr102入射角的余弦cosi102折射角的余弦

11、cosr102123.017.539309295236.026.759458189351.036.978606380表二空气斜射入玻璃实验序号入射角i度折射角r度入射角的正弦sini100折射角的正弦sinr100入射角的余弦cosi100折射角的余弦cosr100423.015.039269297536.023.059398192651.031.378526385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分析比较每一次实验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_;b分析比较_。11、2与3或4、5与6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3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当入射角一样时,玻璃中的折射角较水小。4a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同一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是一个定值;b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是不同的,且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这个比值较大。.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