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建设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296940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文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体育文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体育文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体育文化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体育文化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文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文化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文化作为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身体运动及其相关文化体系,其目的与教育的目的有不谋而合的相似点。因此,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早已出现在我国的各级学校中。大学校园进行的体育活动与竞赛,是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和传播了体育文化。同时,体育文化又与高校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从而产生了高校体育文化。一、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者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条件依托下,由全体师生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精神和财富的总和,自身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首先它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

2、文化群;其次它又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从广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在高校现存环境中,在高校体育教育、学习和活动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所有内容。从狭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的价值观念、体育道德、行为和体育能力,是高校这一特殊社的体育群体意识。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该系统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精神层面,居主导地位,其中体育健康价值观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决定了它的目标;第二层是制度、方法层面,既是高校体育的

3、组织形式,也是高校体育意识的体现,包括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体育科研、体育竞赛、体育协会、体育交流等全方位制度、方法的确立;第三层是物质层面,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客观物质保障,包括校园内的体育建筑、环境、场地、器材、用品和师资队伍等。三个层面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获得协调发展。:、如何搞好学院体育文化建设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而校园文化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处于该环境中的每个人产生潜在的教育作用,并将他们逐渐同化为群体中的一分子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的重点是要把追求知识、崇尚科学为宗旨,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化建

4、设要求的新型人才作为建设方向。而校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对学校体育教育以及积极引导大学生向科学、健康、文明、快乐、向上的目标上发展具有积极的和直接的作用。(一)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体育课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最基本形式。学校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术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开展体育文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途径。各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体育场馆和师资,采用适合本校的方式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文化活动。高校加强体育课程,无论是从教育文化还是从体育文化来看都是极为重要的。学生通过体育课能够继续接受包括身体、思想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学会运动创

5、伤的简易处理,懂得营养保健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认识体育文化,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从根本上达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二)加强校园体育理论教育,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体育理论知识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有形式。体育理论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基础。中国传统保健体育、现代健身体育的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及的,而传授体育理论是否与体育实践活动相匹配,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制约对终身体育的认识与参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课上的理论教育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

6、知欲望。因此,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不能只限于体育理论课教学,嘏应把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延伸到课余体育中来。课余体育的一切活动,应力求教师从理论上给予指导。在各类竞赛及课余活动之前,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专项体育知识讲座、举办学生裁判员培训班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适合时代发展的体育理论知识讲座;对喜爱球类的学生可以组织NBA篮球知识、足球知识及如何欣赏篮球比赛、世界杯、欧洲杯比赛的讲座等。同时要利用校园网,开发体育资源,建立体育网站;开展网上咨询、体育信息发布网上体育知识竞赛、网上体育答疑和体育知识指南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

7、文化活动(三)积极开展校内外体育竞赛活动,组建学校体育代表校内体育竞赛不仅是推动学校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学校通过组织校内体育竞赛,可以达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活跃校园体育气氛的目的。学校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竞赛形式,选择适合普通学生的竞赛项目,调动学生竞赛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学校的运动项目水平和师资条件,组织校体育代表队,加强训练,参加校际体育竞赛活动。既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又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同时找出自身体育工作的差距,扬长避短,促使学校体育工作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

8、(四)体育设施是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体育建筑、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文化环境的构建中,物质文化是基础,是前提,是保障。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不管是学校组织还是学生自发,都需要物质条件支持。因此,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物质环境和建设,包括建造体育场馆,添置设施,并合理使用已有的场地设施和体育用品是很重要的。在高校招生日趋增多的情况下,国内许多高校的体育设施与国际相比相差甚远。但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经济水平日益提高,我们相信,高校校园体育开展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园的体育器材和场馆设备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必将更加蓬勃向上,使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学习效率和工作热情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