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方式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296771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生活方式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绿色生活方式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绿色生活方式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绿色生活方式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绿色生活方式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生活方式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生活方式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研究生考试答卷封面考试科目:_考试得分:_院 别:_专 业:_学生姓名:_学 号:_ 授课教师:_考试日期: 年 月 日摘要本文重要是通过逐渐递进的形式,分别剖析环境和谐型社会建设以及绿色生活方式各自的深层意义,并且讨论了环境和谐型社会建设与绿色生活方式的联系以及重要性,还结合本专业课题讨论水污染控制对环境和谐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核心词:绿色生活方式;环境和谐型社会;水污染控制目录摘要. 环境和谐型社会的定义.12建设环境和谐型社会的必要性及措施. 2.1 建设环境和谐型社会的必要性. 2.2 建设环境和谐型社会的措施.13环境和谐型社会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关系.2 .1 绿色生活方式的定义

2、.2 32绿色生活方式的几种方面.2 3.3 通过绿色的生活方式增进环境和谐型社会的建设.3本专业与建设环境和谐型社会的关系.35结论.46参照文献.51环境和谐型社会的定义环境和谐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百度百科对环境和谐型社会的定义,为了更加进一步具体的理解什么是环境和谐型社会建设,我决定将其拆分为4个词汇:环境、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和谐是社会建设的定语,建设是目的,一切的形势政策都是为了最后可以增进社会的建设,增进社会向前发展。再细分,和谐是环境的定语,即我们在发展的同步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追求高指标的

3、GD,我们不能以牺牲子孙后裔的资源为代价来满足我们现代人的高消费,我们要追求的是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因此是和谐的环境;社会是建设的定语,建设是社会的目的,社会是什么?社会是由许多种体汇集而成的有组织有规则或纪律的互相合伙的生存关系的群体。因此建设不是一种人在努力而是整个国家的人都在出工出力,建设是整个社会人做出努力的目的或者说是追求,人人做出奉献是为了什么,为的就是可以使自己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国家越来越富强,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富强就是建设的意义所在,因此是社会的建设。2建设环境和谐型社会的必要性及措施2.1 建设环境和谐型社会的必要性在人类发展的绝大部分时段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极为缓

4、慢的。然而在近来两个世纪里,人口由10亿增长到了60亿。中国已达到了136亿。人口向自然界索取的速度超过了自然生物生长的速度,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和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自然界生物的补给、再生和增殖正在超负荷运转,长此下去,会导致难以弥补的后果。2.2 建设环境和谐型社会的措施2.1 协调好人口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环境和谐型社会建设,必须认真协调好人口与自然的关系。人口寓于自然之中,是自然中的主体。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人口是开发自然的重要力量和动力。人口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系统,人口数量、质量和构造及其分布等都对自然产生重要影响。 国内自然生态系统已经超负荷运载

5、,因此除要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质量外,还要进一步强化对大自然的关爱意识,坚持避免为主,认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对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防备、应急和减缓措施。当劫难来临时,可以在第一时间采用最为有效的措施。2.2.2解决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自然资源绝对总量大、人均相对量小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也是国内人口与资源关系的本质特性。建立环境和谐型社会,是对人们过去那种漫无节制的开发与消费行为的反思和纠正,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及子孙后裔长远利益的深切关护2。中国要在21世纪头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的,需要拥有一种不断扩大的资源基本来保障。为此,国家对将来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应适时地进行

6、调节,坚持内外结合和效率优先的原则,鼓励和扶持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产品经济,建设工业生态系统,节省使用水、土地、能源和多种原材料,最大限度地满足人口再生产对资源的需求,保障国家中长期可持续发展。2.2.3解决好人口与科技的关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环境和谐型社会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当今国际剧烈竞争的格局中,真正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因此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取再创新能力3。通过理论和科技创新,大力进行科学研究,发展资源产业,不断提高资源运用效率,防治环境污染和其她公害,建立跨行业、跨大科技单位的协调和协作新机制,不断

7、减少物耗,集约运用资源,建立低消耗高产出的科学的物资生产体系,实现人口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环境和谐型社会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关系3.1 绿色生活方式的定义绿色生活方式指以通过倡导居民使用绿色产品,倡导民众参与绿色志愿服务,引导民众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人们在充足享有绿色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舒服的同步,履行好应尽的可持续发展责任的措施,实现广大人民按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方式生活。3. 绿色生活方式的几种方面3.2.养成节省粮食的习惯国内的粮食挥霍特别是餐桌上挥霍之大非常惊人,中国人在餐桌上倒掉的食物相称于 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对比,国

8、内尚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都市贫困人口以及其她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因此,对每个公民来讲,应当要尽到厉行节省,避免挥霍,保护环境的义务。3 减少纸张和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耗节省纸张,回收废纸可以大大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塑料构造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导致极大危害。因此,减少纸张和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耗既是对现代人自己的保护又是对后裔子孙的保护。32.3 少开车多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工交通工具汽车对环境的影响涉及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空气、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污染、汽车噪声和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污染等,已经成为影响

9、环境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平时的平常出行中,多步行、骑行或乘坐公交,少开车。这样做除了既能减少能源消耗,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好处。 通过绿色的生活方式增进环境和谐型社会的建设环境和谐型社会是人类基于人地关系调节而创新的社会发展观和文化价值取向。建设环境和谐型社会,就是要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老式工业文明转向以环境和谐为特性的生态文明。环境问题是人与自然矛盾冲突的成果,是工业化发展道路和以此为基本建立的不恰当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模式与制度的产物,因此环境问题是文化观念问题6。因此我们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

10、意识,从主线上变化人们的观念,人们都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力行,更好的增进环境和谐型社会的建设。4本专业与建设环境和谐型社会的关系国内是一种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0多种都市目前大概有一半的都市缺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556.8亿吨,而都市污水解决率只达到49%,并且全国万多家化工公司中,位于长江沿岸的有近万家、黄河沿岸的近3家7。环境隐患无处不在,一旦诱因浮现随时有也许引起大范畴水污染事件。作为材化部化学工程系的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向是水污染控制,因此我的专业与本次的选题紧密有关。从本专业出发对水污染治理基本的对策是加快都市污水解决厂建设进度,加强工

11、业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流域监护与治理,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保护水环境,加大水源地保护,避免对水源地污染。结论中国的基本国情规定我们必须进行环境和谐型社会建设,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规定。我们必须坚持资源节省和环保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省、环保统筹考虑,依托科技创新,全民动员,全员参与,通过绿色的生活方式,共同创立经济繁华、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参照文献1李新市环境和谐型社会建设中需要解决好的几种热点问题J. 大连干部学刊, , 3(10): 36-3.2聂莉. 论可持续发展中绿色文化因素的制度安排.学术研究, , ():56-60 付修勇 中国资源节省型、环境和谐型社会建设的胁迫与选择J. 资源开发与市场, , 25(7): 368 韩洛川.生态环保的大众环保行为_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的诸多方面J. 科教纵横, , (186):275陈德敏. 节省型社会基本内涵的初步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 5-96 付修勇. 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的有关性分析J 资源开发与市场, , 24(): 16117.7 陈永焦 浅谈国内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 科技信息, ,(11):1-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