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294550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因素及对策省委书记谢伏瞻在省委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会的发言中指出:“要苏醒结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急切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和贯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着力破解突出问题。”近一段时期,我省全面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环境治理,发明干净蓝天,获得初步成效。“十三五”时期,我省各地各部门要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努力破解环保难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环保互相增进、有机统一。 大气和水污染形势严峻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注重生态环保问题,强力推动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推动多污染源综合治理。通过持续努力,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大气和水环境质量

2、达标率明显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苏醒结识到生态环保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河南10合计浓度为170微克/立方米,PM10和M.5分别距离目的相差5微克立方米和15微克/立方米。今年上半年,全省8个省辖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46.%(85天),照此推算,距离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0天的目的仍有不小差距。 水环境质量改善任务艰巨。地表水距离全年达标规定仍有较大差距。上半年,全省18个省辖市和0个直管县(市)地表水责任目的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8.7%,同步地下水受到不同限度的污染。 耕地污染不容忽视。我省局部地区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镉、钒、铅等重金属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较高。

3、全省除濮阳外,各市调查点均有污染物超标现象。 意识有待增强,制度有待完善 我省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因素重要有如下几点: 主观结识不到位。某些地方政府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结识不进一步、不全面,仍然坚持粗放式发展的固化思维,坚持地方保护主义,对环保缺少动力和积极性。特别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公司效益下滑,地方保护主义昂首,在治污上踌躇不决、左右摇晃。 发展方式粗放。牢固树立和贯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发展方式转型,是我省此后一段时期必须坚持的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呼声。但在

4、老式粗放发展的惯性作用下,某些地方政府和公司忽视了平常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忽视了新兴产业的引导哺育,导致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产业发展滞后。 城乡化资源能源集约化水平低。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新型城乡化,城乡化质量和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某些地方城乡化是靠大拆大建和挤占大量土地资源强力推动的,整体设计忽视了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的优化布局和合理搭配问题,导致道路拥堵、都市内涝、环境质量堪忧等都市病,推高了通勤成本、生活成本和公司生产成本。 有关污染治理法律制度不完善。我省环境污染治理的有关立法大多是配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实行进行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立法几乎空白,并且新法新规出台

5、耗时太长。地方在污染治理过程中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无形中恶化了中小公司特别是民营小微公司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我省环保处在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转折期,又处在负重前行的攻坚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须加快补齐生态环境这一突出短板。 充足结识我省环保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破解环保难题的决心和信心。污染治理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子孙后裔发展命运的民生工程。因此,必须切实提高绿色发展的自觉性,把绿色化的规定和原则全面融入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乡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之中,强化经济发展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联动协同效应。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产

6、业构造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水平,建立生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为此,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强化需求导向和供应侧改革力度,鼓励公司改善更新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持续减少工业增长值的单位能耗,减少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的污染排放水平,出台哺育节能环保产业的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重要农作物肥料运用率,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使用。大力发呈现代旅游和信息产业,全面提高旅游景区品质,增进自然与人文、生态与产业融合对接。打造全国出名的电子商务平台,全面履行“互联网+”,实现互联网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推动绿色城乡化,加强资源集约节省和高效

7、运用。加大对各地市和直管县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的贯彻督查,强化生态环保和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的约束性指标管理。加快制定河南省绿色建筑指标体系,提高建筑节能原则。鼓励都市新区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加快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推广使用高性能、低材耗、利废型、可再生和可循环运用的绿色建筑材料。地级都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柴电混合、气电混合等节能环保汽车的公交比例,提高公交覆盖率与分担率,发展迅速公交、轨道交通和新能源交通等运送装备。加强雨洪资源的收集运用,加快推动都市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都市建设试点工作,完善生态都市建设和考核指标体系。 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尽快完毕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河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和河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立法的调研制定工作,制定河南省大气污染物排放原则、河南省水污染物排放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省里和有关职能部门颁布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贯彻环保部重污染天气预警和水污染“黄牌”、“红牌”惩罚措施。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规定,对未完毕大气和水污染工作目的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继续公开约谈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问题严重的实行涉气项目和新增水污染项目限批,并依法问责追责有关负责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