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2945350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答:(一)学与教的要素1.学生。学生与学习活动的主题因素。研究“学”与“教”互动过程,必须以学生为重心。学生的差异包括个体差 异、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只能发展水平、原有知识的起点水平、学习方式、兴趣和需要等方面的个 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等差异。2教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作 用。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教与学互动过程中的指导者。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等, 则是在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 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一般

2、包括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前 者主要涉及课堂的自然条件;后者主要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文化背景等。(二)学习与教学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相互作用获得教学信息, 主动构建自己的只是、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是指教师使用教学媒体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学过 程一般由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师生互动信息交流以及教学评价等过程构成。3评价和反思过程:是指对 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和价值进行评估,并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和反思,以达到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监控 和调解,提高学与教互动过程的有效性,增强教师和学生

3、的自我效能感。这个过程虽然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但 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学与教的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个过程,而且三个过程交织在 一起,互相影响。二布鲁纳总结的教育心理学,表现在哪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3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 起学习。4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三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校过程的理解。教育心理

4、学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它能弥补人们对学校教育教程理解的 不足并且改正人们的误解;它可以帮助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2教育心理学只是是所有教师的专 业基础。教师应具备一定水平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学专业素养。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 高自觉性,减少盲印性。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和方法基础。四简述认知发展的机制论皮亚杰理论在描述认知发展的机制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是指在个体对世 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 所谓同化就是个体讲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

5、动作。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 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就实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平 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自我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度的过程。皮亚杰认 为:个体的认知图式是通过同化和顺化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的。就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 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 出顺化,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到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五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或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师的启示。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

6、段论强调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对学习的制约性。A. 制约着学习内容的深浅B.制约着学习方法的选择C.对个体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D.在学校教育中,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该研究如何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阶段,并提出适当的目标。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A.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B. 只要教学方法和内容恰当,系统的学校教学就能够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六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维果斯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 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这两

7、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 是最近发展区。意义:(1)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2)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七简述学生的认知差异。1)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 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常见的认知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A.场依存与场独立;B.冲动型与沉思型;C.辐合型与发散性;D.立法型、执法型和司法型。(2)学习风格的差异。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是反映学习着如何感知信息、如何 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3)

8、智力差异。一般认为智力是个体以抽象逻辑 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心理活动最一般的综合能力。人与人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智力水平、智力 类型、智力表现早晚以及性别上。4)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他认 为人表现出来的智能有八种,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 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八简述认知方式差异表现有几种1)场依存与场独立。2)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性是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时,倾向于用自己想到的第一个答 案来回答问题;沉思型是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时,倾向于深思熟虑,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的现象及所面临的问 题,权衡

9、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3)辐合型与发散性。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经常 注意到问题的某一方面,缩小解答范围,局限在特定领域内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发散性认知方式则是指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体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是观念发散 到各个方面,这种搜寻可能是广泛的、松散的,不只局限于信息储存的某一方面,最终产生多种答案。(4)立法型、执法型和司法型。立法型的学生喜欢创造、制定和计划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喜欢以自己的 方式来做事。执法型的学生喜欢执行计划,遵守规范,以及从既有答案中作出选择;司法型的学生喜欢评价规 则、程序和结果。九认知差异的

10、教育含义有哪些?答: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有其优势、长处,也有劣势、不足。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 差异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适应认知方式差异的教学应包括:(1)要采用与学习者认知风格 相一致的教学策略;2)应该根据学生认知方式设计教学策略。十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 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方面。心理学 家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性格特征差异:对客观世界的态度、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 征;性格类型是

11、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十一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感;3)学期前(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前(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年期(1218 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30岁):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3050岁):繁殖 感对停滞感;8)成年晚期:自我调整与绝望期冲突。十二.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或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合在我,再到心理目我的过程。1)生理自我(03岁):生

12、理自我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生理自我意识在三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少年期):儿童在三岁以后,尤其是到小学阶段,自我意识进入客观化时期,即获得社会自我的阶 段、3)心理自我(青春期):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十三简述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人表现出来的智能有八种,即语言智 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1)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时间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2)每一个人 与生俱来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八种以上智能,环境和教育对于

13、能否使这些智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3) 各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足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4)各 种相对独立的智能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即便是同一种智能,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5)因此,我们很难找出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统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与否。十四什么是关键期?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 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 回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十五

14、.简述学习的实质.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地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时是最持久的;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4虚席没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5学习是指过程而非结果;6学习是任何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行为十六.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获得与消退。所谓条件作用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 程,亦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而条件作用的消退是指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多次重复出现,但没有无 条件刺激相伴随,使条件刺激失去信号意义的过程,2

15、刺激的泛化与分化。刺激的泛化指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想死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射; 与泛化相反,刺激的分化指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条件刺激想死的其他刺激不予反应十七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效果律。即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如果在某种情境中,行为产生了一个 满意的结果,那么类似情境中,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反之,贝哙减少,也即个体当前行为的结果 对决定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作用。2练习律。反应重复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连接就越牢固。3准备律。 准备律可以看做是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个体是否会对刺激做出反应,与个体实现是否处于准备状态有关

16、。116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中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动机原则: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动机,即好奇内驱动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根据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教学应明确学科的基本机构及内部关系,按教材的基本结构组织,实施 结构化教学。程序原则:根据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安排教学程序,布鲁纳称之为最佳教学程序。117.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中关于教学观的理论有哪些? 答:(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 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