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知识归纳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2942913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知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知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知识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知识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知识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知识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知识归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2、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身亡所寄:(亡,同“无”,没有)5、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6、止有剩骨:(同“只”,只)二、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名词作动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7、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

2、的使动用法,“使广”,增长。)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9、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10、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向前。)1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2、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1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14、杞人忧天:(形容词作动词,担忧。)15、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16、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17、非志无以成学:(使动用法,使成。)18、多不接世:(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19、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20、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明

3、确,坚定。)三、古今异义: 古义:子女,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子女 例:与儿女讲论文义。 今义:儿子和女儿。 因 古义:趁,乘。 例:未若柳絮因风起。 今义:因为。 期 古义:约定。 例:陈太丘与有期行。 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古义: 舍弃。 例:相委而去。 委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古义: 离开。 例:相委而去。 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引 古义: 拉,牵引。 例;下车引之。 今义:引导。 顾 古义: 回头看。 例:远方入门不顾。 今义:照顾。 君子 古义: 指有才德的人。 例:不亦君子乎?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可以 古义: 可以凭借。 例:可以为师矣。 今

4、义:表示可能或许可。 疏 古义: 粗劣。 例:饭疏食。 今义:疏通、疏散。 水 古义: 指冷水。 例:饭疏食,饮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匹夫 古义: 泛指平民百姓。 例:匹夫不可夺志也。 今义:指无学识无智谋的人。三 古义: 泛指多次。 例:吾日三省吾身。 今义:数词。宁静 古义: 安静,集中精力。 例:非宁静无以致远。 今义:(环境、心情)安静。 险 古义: 轻薄。 例:险躁则不能治性。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慢 古义: 懈怠。 例:淫慢则不能励精。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花费的时间长。 弛 古义:解除,卸下。 例:弛

5、担持刀。 今义:放松。 少 古义: 大腿。 例:少时,一狼径去。 今义:数量小。 股 古义: 大腿。 例:屠自后断其股。 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盖 古义: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例:盖以诱敌。 今义: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几何 古义: 多少。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今义:几何学。 耳 古义: 罢了。 例:止增笑耳。 今义:耳朵 居 古义: 停留。 例:常一人居外。 今义:住。 对 古义: 应答,回答。 例:丁氏对曰。 今义:相合;正确;正常。 晓 古义: 告知,开导。 例:晓之者曰。 今义:知道。 若 古义: 你。 例:若屈伸呼吸。 今义:如果。 因 古义: 于是,就。 例:

6、因往晓之。 今义:原因。 立 古义: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例:三十而立。 今义:站。 驰 古义: 疾行,指迅速逝去。 例:年与时驰。 今义:快跑。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也”表判断) 贤哉,回也! (“也”表判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也”表判断)(2)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撒盐空中差可拟。 (状语后置,应为“空中撒盐差可拟”。)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宾语前置,应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投以骨。 (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骨投之”。) 问之于丁氏。 (介词短语后置,应为“于丁氏问之”) 求闻之若此。

7、 (定语后置,应为“若此求闻”)(3)省略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应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去后乃至。 (应为“去后乃至”) 可以为师矣。 (“可以为师矣。”) 场主积薪其中。 (应为“场主积薪其中”) 顾野有麦场。 (应为“顾野有麦场”) 投以骨。 (应为“投以骨”) (4)被动句 闻之于宋君。 (“于”表被动)五、文言虚词: 及其家穿井。(代词,他)其 奈何忧其坏。(代词,它) 其人曰。(代词,那) 俄而雪骤。(与“俄”连用,表示时间短促,不久)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就,然后) 而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可以为师矣。(当、做)

8、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静以修身。(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 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法相当于“而”) 夫 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逝者如斯夫。(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复投之。(代词,指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久之,目似瞑。(助词,不译) 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宋之丁氏。(助词,的)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的标志) 乃 屠乃奔倚其下。(副词,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

9、副词,才) 问之于丁氏。(介词,向) 于 闻之于宋君。(介词,被)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在)六、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知道,领悟) 期 陈太丘与有期行。(动词,约定) 期日中。(名词,约定的时间)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知之为知之。(是) 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从 七十而从心所欲。(介词,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动词,采纳,学习) 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学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成就) 学而不思则罔。(读书,学习) 止 止有剩骨。(仅,只) 一狼得骨止。(停止) 前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狼不敢前。(向前) 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意 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之、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