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48练含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2938281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48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48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48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48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48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48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48练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48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 网景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起源于古希腊的模仿说的基本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天生具有的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 本能天性。其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在欧洲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模仿出自人的天 性,人们既从模仿中获得知识,又从模仿的作品中获得快感。因此,文艺作为模仿,总体上 是一种理性的创造行为,其中也包含着感性的愉悦。文艺模仿的对象是现实人生。在诗学 中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文艺的模仿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在谈到悲剧时他又指出,悲 剧的模仿对象是人的行动、遭遇、性格和思想。可见

2、,亚里士多德是把人的生活确立为文艺 的模仿对象。模仿的文艺能够揭示出现实生活的普遍本质和必然规律。亚里士多德把诗与历史作了比 较,认为“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也就是说,与历史相比,诗对生活的 描述更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之所以如此,在于历史叙述的是已经发生的个别事情,而诗则 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可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诗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它对生活中的事件做出如实的模仿,而在于它描写的事情符合事物的内 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一方面,历史学家记述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但可能是偶然的、个别 的,未必具有普遍必然性。而诗人所描述的事情,则是某一种人,可能

3、或必然要做出的事情。 另一方面,在历史学家的记述中,两件前后发生的事情之间可能只有时间上的承续关系。但 在诗人的描写中,前后相继发生的事情之间存在着因果必然关系。因此,诗人所描写的事件, 虽然也是特定人物的特定行动,也具有个别性,但其中却能见出普遍必然性。为了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文艺需要虚构,需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加工。亚里士多德 认为,诗的模仿对象主要有三种:过去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 的事。其中,他更加推崇第三种模仿对象。可见,为了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诗人不必受现 实真实性的局限,他可以虚构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只要他虚构的合情合理,能 够体现出事物的普遍必

4、然性。亚里士多德的这些主张表明,文艺创作不应照搬现实,而要对 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地提炼和加工。总之,亚里士多德既强调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最终源泉,又认为文艺应当对现实生活进行 虚构加工,以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因而对文艺和生活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阐释。(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材料二诗文都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做诗文有一些专门的学问,前人对于哲学学问已逐渐蓄积起 许多经验和成绩,而不是任何人只手空拳、毫无凭借地在一生之内所可得到的。自己既不能 件件去发明,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绩。文学家对于语言文字是如此,一切其他艺术 家对于他的特殊的媒介也莫不然。各种艺术都同时是一种学问,都有无数年代所积成的技巧。

5、学一门艺术,就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经验,就是吸收 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基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 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事例。中 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莫过于李太白,但是他的集中摹拟古人的作品极多,只略看看他 的诗题就可以见出。杜工部说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他自己也说过:解到长江静如 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他对于过去诗人的关系可以想见了。艺术家从模仿入手,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跳舞者学步法一样,并没有什 么玄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

6、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 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像格律一样,模仿也有流弊,但是这也不是模仿本身的罪过。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 也有人唾骂模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实并不冲突。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 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 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 以为我。这是一段极有意味的话,但是他的结论是突如其来的。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一句和 上文所举的理由恰相反。他一方面见到模仿古人不足以为诗,一方面又见到不似古人则失其 所以为诗。这不是一个矛盾么?这其实并不是矛

7、盾。诗和其他艺术一样,须从模仿入手,所 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但是它须归于创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 人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不能无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 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其创 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份低,但亦绝不可少。 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艺术本就源于心灵的自由表达。(节选自朱光潜谈美)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艺起源于人天生具有的摹仿自然和

8、社会人生的本能天性是模仿说的基本观点。B.诗与其他艺术的本质区别是诗能够归于创造,所以诗不能仅限于对古人的模仿。C.为了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创作诗歌可以虚构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D.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骂模仿,其实并不冲突,且都各有各的道理。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应致力于模仿,成年后再着眼于创造,这是艺术家成长的必由之 路。B.如果能从模仿入手,又具有创造意识,艺术创作者就能创作出尽善尽美的艺术作品 来。C.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描写的事情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 势。D.与历史相比,诗对生活的描述更具有普遍性

9、与必然性,因而模仿的文艺能够揭示出 现实生活的普遍本质和必然规律。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材料一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A.艺术在生活中诞生,却又高于生活。B.没有人能通过模仿别人而成名。C.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D.想象和虚构是艺术的两个翅膀。4.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分)5.齐白石先生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的理 解。(6分) 一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垃圾分类刘会然你看你,你看你大卫正准备把手中的垃圾袋扔向垃圾桶,居委会王大妈就朝他嚷了起来。王大妈气愤道,这些天,小区一直在宣传垃圾分类,你

10、大卫难道是木头人?王大妈眼睛 直盯着大卫,愤怒的火焰好像要把大卫焚烧了一样。大卫赶紧把手缩回来,讪笑道,你看,我这记性,又忘记了。大卫用另一只手重重地拍 击着后脑勺,拍得咚咚响。王大妈告诫道,垃圾要分类,年轻人,下次可要记住喽。大卫赶紧说,记住了!记住了!大卫朝王大妈来了个立正站姿,再来个敬礼的手势。近段时间全市上下都在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广播、电视、报纸、各种宣传栏,纷纷宣传 垃圾分类的好处和正确的分类方法。机关、学校、街道、社区等地方都分发了崭新的垃圾桶: 绿色垃圾桶投掷可回收垃圾,黑色垃圾桶投掷不可回收垃圾。市区每个居委会还成立了垃圾 分类劝导小组,由部分热心大妈担任组员,分区分块负责劝导

11、工作。这不,大卫一出门扔垃圾,就被王大妈逮住了。一只垃圾袋?这显然不符合垃圾分类标 准,就是形式上也不符合。绿色垃圾袋装可回收垃圾,黑色垃圾袋装不可回收垃圾。这段时 间,就是幼儿园小朋友都背得滚瓜烂熟了,何况大人?第二天傍晚,大卫正准备出门扔垃圾,一想,不对,又是一只垃圾袋,必会受到王大妈 的批评。怎么办?垃圾都放一个袋里,总不能重新倒出来再分类吧,再说,这些垃圾五花八 n,气味实在难闻,不如大卫另找了一个黑色垃圾袋,把绿色垃圾袋的部分垃圾倒入黑色垃圾袋。就这样,大卫左手提着绿色垃圾袋,右手提着黑色垃圾袋,晃荡着来到楼下的垃圾桶旁。 大卫把绿色垃圾袋扔进绿色垃圾桶里,把黑色垃圾袋扔进黑色垃圾桶

12、里。一旁的王大妈朝大卫竖起了大拇指,说,大卫,今天好样的。大卫赶紧说,谢谢!谢谢!大卫朝王大妈来了个立正,又来了个敬礼的手势。吹着口哨,大卫回到楼上,心里窃笑,垃圾分类,其实挺容易嘛,哈。那天傍晚,大卫故伎重演,左手提着绿色垃圾袋,右手提着黑色垃圾袋,晃荡着来到楼 下的垃圾桶旁。大卫正准备把手中的垃圾袋扔向垃圾桶。居委会王大妈就嚷了起来,你看你, 你看你大卫故作惊讶状,说,王大妈,又怎么啦?王大妈接过大卫手中的两个垃圾袋,呼啦啦敞开。王大妈眼睛直挺挺地盯着大卫,愤怒 的火焰好像要把大卫焚烧了一样。大卫赶紧把手缩了回来,讪笑道,你看,我这记性,又忘记了。大卫用另一只手重重地 拍击着后脑勺,拍得咚

13、咚响。王大妈告诫道,垃圾要分类,年轻人,下次不要耍小聪明喽。大卫赶紧说,明白了,明白了。第二天傍晚,大卫正准备出门扔垃圾,一想,不对,又忘记垃圾分类了,肯定要受到王 大妈的批评。怎么办?这些垃圾五花八门,气味实在难闻嗨,就算是为先前的恶习补过 吧。大卫找来口罩和橡胶手套,把倒在一起的垃圾,分门别类放置在绿、黑两只垃圾袋里。这次总算合格了,大卫左手提着绿色垃圾袋,右手提着黑色垃圾袋,晃荡着来到楼下的 垃圾桶旁,把绿色垃圾袋丢进绿色垃圾桶里,把黑色垃圾袋丢进黑色垃圾桶里。这时,一辆运垃圾的电动三轮车开过来了,从车上下来一位穿黄衣服的清运工。只见清运工把一个个或绿或黑的袋子纷纷拆开,把所有垃圾袋里的

14、垃圾,都倒进那个狭 长的车斗里。大卫说,麻烦,垃圾都分类好了,干嘛不一袋袋分类倒入?清运工说,现在不是提倡垃圾分类嘛,这些袋子倒进去,多可惜,倒完垃圾不是都可以 循环利用吗?王大妈赶紧说,对,对,垃圾分类,就是为了循环利用,大卫,你可要好好学习这位清 运工呢。很快,电动三轮车载着满车的垃圾,晃荡晃荡离开了。突然,大卫哈哈大笑起来。(选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第13期)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大妈批评大卫时,大卫不仅赶紧说记住了记住了,还朝王大妈立正敬礼,这说明他 并不是不支持垃圾分类,只是还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8 .居委会王大妈发现大卫不按要求进行垃圾

15、分类,对他又是叫嚷,又是瞪眼,愤怒的火 焰好像要把大卫焚烧了一样,可见她虽脾气暴躁但对工作却认真负责。C.清运工把一个个垃圾袋子拆开,把所有的垃圾又倒在了一起,原因是他认为装垃圾的 袋子可以循环利用,由此可见清运工对垃圾分类认识不清。D.小说通过对大卫四次扔垃圾的过程的叙写,表现了在实施垃圾分类的大背景下,不同 的人对垃圾分类的不同态度,揭示了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9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时将王大妈作为主要人物,让读者来认识其性格特征, 而大卫则是次要人物,处于次要地位,使小说更显客观有序。10 小说善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

16、物形象,如作者在塑造大卫这个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 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C.小说第七自然段采用插叙手法,交代了全市上下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的情况,属于社会 环境描写,既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背景,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D.小说在叙写大卫四次扔垃圾的场景时,重复描写人物的某些语言、神态和动作,画面 感极强,既强化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增强了小说的喜剧效果。11 小说三次写大卫“晃荡着来到楼下垃圾桶旁”,分别体现了大卫怎样的心理?请简要 分析。(4分)12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意蕴。(6分)能力题组咤y代文阅读II后卜.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目前,我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是采用名录制,就是将形态完整、遗存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