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九至十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2922913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第九至十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上第九至十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上第九至十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上第九至十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上第九至十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上第九至十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第九至十单元教学设计(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教学广角(一)计划课时教学内容分析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较系统,抽象的。本节课,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不必用集合,集合的元素等语言进行描述。教 学 目 标掌握集合的思想方法,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集合的思想方法,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准备教学工具钢笔,文具盒,尺子,剪刀等。教学思路设计(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中,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再通过统计表可以引出新知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题材初步体会教学思

2、想。第九单元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学知识。2. 看108页例1的数学广角。(板书)数一数,语文小组有多 少人?数学小组有多少人?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3. 对,数出来一共有14人,但计算出来的结果却是17人。这是什么原因呢?1. 准备新课学习。2. 带着问题认真读题。3. 议论。在新课的引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大胆尝试计算,在和实际结果产生矛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识。1.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请看,两个椭圆分别表示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将两个小组成员的名字填入所在的小组

3、中。 谁能找出哪些人既在语文组中又在数学组中?2. 再画出两个相交的椭圆。提问:谁上来再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写上小组同学的名字?板书:5.05、1.25和0.7叫小数。3. 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呢?。4. 肯定学生的回答。认真听讲,回答问题:同时在两个小组的同学有杨明、李芳、刘红三位同学。三实践与应用1.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0页的1、2题。2. 将第110页习题2编成一种现实的情景题,边演示道具边解释: 校文具店这两天一共进了几种商品?3. 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点评)及时肯定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左边表示的只参加语文小组的同学,右边表示的是只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读题,思考。

4、动笔做。认真思考。汇报思路,检查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为了直观地实践新知识对于第110页习题2可通过实物操作来直观体验。四课内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计数、数数的问题。我们是怎样计算的呢作业设计(可附页)参加数学活动课的有30人,参加语文活动课的有20人,全班有40人。共有多少人既参加了数学课又参加了语文活动课?(3020)40=10(人)答:有10人。板 书 设 计数学广角(一)语文组人数8人,数学组9人89=17人一个一个数:数出两个小组的人数和位14人。原因:有3个人既是语文组的,又是数学组的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检查意见检查人时间课题数学广角(二)计划课时教学内容分析集合、等量代换是小学数学

5、思想的初步渗透,本节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集合的属性,让学生让认识集合的表示法,并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等量代换的关系,从而逐步渗透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教 学 目 标掌握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并利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并利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教具学具准备情景图。教学思路设计(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中,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天平平衡后,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引导学生思考西瓜、苹果到底有多重?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

6、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2. 出示例2情景图,你发现了了什么?3. 组织学生汇报。1. 回顾上节课知识,回答问题。2. 看图发现问题,小组交流。复习上节课知识,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 在第二个天平上,4个苹果与1千克砝码一样重。如果在右边的托盘上再加一个1千克的砝码,应在左边的托盘上放几个苹果?2. 思考一下,想好的小组来说一说。3. 介绍自己的解题方法。4. 很好,16个苹果和1个西瓜同重。大家都明白了吗?5. 下面请大家观察“做一做”中的图,说一说图中的问题。6. 同学们提出了图中的问题 2只羊和1头猪同重,4头猪和1头牛同重,那么两头牛和几头羊同重

7、?怎么解答?7. 写下解题过程。1. 听老师讲解,看图思考,计算应在左边托盘加入4个苹果天平才能平。2. 动手演算,推理: 1个西瓜和16个苹果一样重?3. 个别回答。观察图形,认真思考。2头羊等于1头猪4头猪等于1头牛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认为比较好的简便方法。在学习例题的基础上完成“做一做”,迁移类推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三实践与应用1. 111页习题4,让学生认真观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题目要表达的意思。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回顾解题思路及方法在学习例题的基础上完成“做一做”,迁移类推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作业设计(可附页)1、 已知:=24 =求=? =?2

8、、=28 =24求 =? =?板 书 设 计数学广角(二)1个西瓜重4千克,4个苹果的重量是1千克。1个西瓜的重量与几个苹果相等? 4个苹果 1千克 8 2千克 12 3千克 16 4千克1个西瓜=16苹果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检查意见检查人时间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计划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计算人人过关的目的。教 学 目 标通过复习,比较熟悉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比较熟悉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具学具

9、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教学思路设计(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中,以计算方法引入,让学生讨论、交流,除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算理,达到明算理,巧计算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用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第十单元 总复习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回顾引入今天我们将复习本学期所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知识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思考、讨论交流,回拨复习除法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及计算方法。二复习1. 请大家做课本112页的2题,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和笔算的。2. 大家想一想,估算的一般方法是什么?3. 出示笔算练习。 4086 5466 6306 指

10、三名板演,写出演算过程。4. 点评。指出容易出错的地方。5. 验算。写出演算式。6. 出示准备好的口算卡片。7. 出示第4题,引导读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办法,鼓励多种办法,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算更简便?1. 先做后说。 2. 回忆估算的一般方法。3. 进一步熟悉笔算除法的过程及算理。4. 积极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验算。5. 抢答,说一说口算方法。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中,首先是加强口算乘法的基础训练,这是后面笔算的基础。三实践与应用 1. 让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五的1、2、4、13题。 在下面()最大能填几?()19 60069() 5600 张奶奶家前6个月一共有108吨水。平均每个

11、月用水多少吨? 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2. 把刚才自己计算过程写下来。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成练习二十五的1、3、4、13题。将计算的过程和大家交流。作业设计(可附页)1、三年级同学准备制作160个小灯笼庆祝元旦节,已经做好了76个,剩下的分给28个同学去做。平均每人要做多少个?2、3755 4098 3155 6278 5103 6939板 书 设 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3757=534 3765=2405 验算 5 3 7 3 7 1 4 3 7 5 3 7 6 51 8 5 2 2 2 2 4 0 5教学

12、反思或案例分析 检查意见检查人时间课题位置与方向、统计、年、月、日计划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着重复习位置与方向、统计、年、月、日(一、三、四)单元的内容。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位置与方向的内容,使学生正确辨别方向,理解统计的意义,简单的数据分析,并会判断平年、闰年的一些知识。教 学 目 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位置与方向、年、月、日的相关内容。2、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初步统计思想,并加深对时间的认识。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位置与方向、年、月、日的相关内容。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等。教学思路设计(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复习中,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认识位置与方向的经验,掌握统计的方法、意义,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相关问题并解答。讨论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师生谈话,引入新课。1. 今天我们复习一、三、四单元的内容,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认为哪部分最难?小组内交流谈论。2. 汇报交流。3. 板书课题。回顾,在小组内交流本学期的收获。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系统梳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自然引入新课。二位置 与方向。1. 引导学生回忆“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出示总复习1题。2. 指图片右上角的标记“北”提问:这是什么意思?3. 其他三个方向怎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