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地质实习资料报告材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2915874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秭归地质实习资料报告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秭归地质实习资料报告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秭归地质实习资料报告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秭归地质实习资料报告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秭归地质实习资料报告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秭归地质实习资料报告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秭归地质实习资料报告材料(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秭归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学院:学号:中国地质大学()二一六年八月 / 目录1绪言11.1自然地理11.1.1区交通11.1.2自然资源21.2实习目的、任务和容32地层岩性32.1沉积岩32.1.1新元古界42.1.2下古生界62.1.3上古生界102.1.4中生界112.1.5新生界122.2岩浆岩132.2.1黄陵花岗岩基132.2.2脉岩142.3变质岩142.3.1区域变质岩142.3.2混合岩152.3.3动力变质岩162.3.4接触交代变质岩163地质构造163.1地形地貌163.2区域地质构造163.3新构造运动及区域稳定性183.3.1地壳隆升运动183.3.2断裂活动性1

2、94水文地质194.1气候194.2降水及蒸发194.3水文194.3.1地下水赋存条件204.3.2地下水赋存类型204.3.3地下水补给排关系215物理地质现象215.1滑坡215.2崩塌及危岩体225.3岩溶236结语241绪言1.1自然地理1.1.1区交通秭归县位于省西部,属市管辖,距省会市约369km,县城位于长江两岸的茅坪镇,著名三峡水库坝址所在地。秭归时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诞生于此。全县境域面积2427km2,全县辖12个乡(镇)、202个行政村、总人口39.5万人(2005年)。水陆交通较发达,长江自古以来是黄金水路交通要道,自三峡

3、水库建成后,水陆交通更加便捷,容量大幅度提升;陆路有江宜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沿公路干线及通往各乡镇及邻县的公路。行政区划如图1-1所示。图1-1秭归县行政区划图1.1.2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秭归县域发现矿产资源20多种,探明有一定含量者十余种,矿点50余处。(1)煤矿。分布于下二叠统旗下马、上二叠统吴家坪、上三叠统沙镇溪和下侏罗统香溪组4个层位。(2)金与金银矿。县产地有4处,均为含金石英脉型矿产,富集于断层破碎带,具有一定规模,品味较高。(3)铁矿。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地层中,属于低磁高磷赤铁矿,有矿点10于处,品味稳定。(4)地热。县有庙垭温泉,位于平睦河东,唐家堡对岸,出露于奥

4、系灰岩中,泉出露标高460m,无色无味无嗅,水温29.5。水的硬度为15.14德国度,总碱度为5.05,PH值为7.7。此外还有锰矿、铜矿、铅锌矿、石膏、磷矿、石灰石等矿产。2.水力资源秭归县水利资源优势明显,长江横贯东西64km,l35条溪河汇成8条水系注入长江。秭归县年平均径流量18.37亿m3。县共有水库20座,其中小()型4座,小()型l6座,承雨面积138.65km2,总库容3839.86万m3,有效库容2704.47万m3,灌溉面积2000公顷。县地下水蕴藏量4.89亿m3。在水能资源利用方面,现已开发建设水电站109座,装机容量8.52万千瓦。3.土地及生物资源全县耕地面积约2.

5、67万hm2,多以荒坡谷地为主。农业以多种经营、农林、果、蔬并举。农特资源丰富多样,盛产柑橘、橙、茶叶、烤烟、板栗等,其中脐橙、锦橙、桃叶橙和夏橙号称“峡江四秀”,尤以脐橙盛名,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名。森林覆盖率达49.8%。生存大量动物,其中国家保护动物达16种,省级保护动物42种,县级保护动物168种。野生植物中树木、花卉、药材、野菜等种类繁多。4.旅游资源县域旅游资源丰富,以山、水及人文资源为特色,如雄浑的长陵峡,秀丽的泗溪自然景观,特色的溪谷漂流,闻名遐迩的屈原故里等。秭归以良好的形象对外开放,吸引大量产业和旅游者前往,大大促进了县域经济。1.2实习目的、任务和容本次实习时间为201

6、6年7月23日-2016年7月31日,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搜集野外第一手工程地质资料及分析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整个实习过程包括野外某些地质、工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和讨论,查找相关资料或辅以一定的室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按照规模式编写实习报告。通过野外地质学习,能够训练和培养我们的基本专业技能与工作方法,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为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磨练意志及品质。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野外典型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现象观察、描述,从而加深对本专业所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我们的专业思维能力。(2) 通过编写实习报告,从而为学生今

7、后阅读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专业文献、资料及本专业成果的解释及编写报告打下基础。(3) 培养我们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实事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开阔眼界,激发专业兴趣,同时增强体质,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2地层岩性2.1沉积岩实习区发育火成岩、变质岩及沉积岩三大岩类,分布情况如图3-1所示。外,自新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属于我南地层区,是华南标准地层分布区,也是我国最早的国际标准地层剖面所在地,是了解三峡地区地质历史演化的重要区域。 图2-1实习区三大岩类分布概图2.1.1新元古界(一)新元古界1 南华系(Nh)在九曲脑中桥观察到南华系地层,分为上、下统,下统为莲沱组,上统由

8、南沱组组成,为一套陆源碎屑岩,与下伏变质结晶基底为角度不整合接触。1)莲沱组(Nh1l):在九曲脑中桥出露,下部为紫红色粗-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上部主要为紫红色及灰白色凝灰质砂岩和紫褐色及黄绿色砂岩、砂质页岩,与崆岭群片麻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南沱组(Nh2n):出露于九曲脑中桥西30m公路上方,下部为紫红色冰碛砾岩、含砾兵器泥岩,砾石大小不一,无分选性,可见擦痕,与莲沱组整合接触。上部为灰绿色含砾冰碛泥岩、泥岩,与上覆震旦系陡山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图2-2 图三路西南沱组与陡山沱组岩层接触关系2 震旦系实习区震旦系以海相的碳酸盐沉积为主,部分炭质泥页岩沉积,其中以高家溪、泗溪,以及棕岩头隧

9、道一带较为完整。分上下两统,下统由陡山沱组组成,上统由灯影组组成。 1)陡山沱组(Z1d):出露于出露于九曲脑中桥西30m公路上方,形成倒转向斜。可分为“两白两黑”4段:第一段:灰色、深灰黑色厚层含硅质白云岩,含燧石结核,薄-中层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第二段:深灰-黑色薄层泥质灰岩,白云岩夹薄层炭质泥岩。第三段:下部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状白云岩、粉晶-细晶白云岩,燧石结核及条带。上部为薄至厚层状粉晶白云岩。第四段:黑色薄层硅质泥岩、碳质泥岩夹白云质灰岩。2)灯影组(Z2dy):在实习区分布在九曲脑、棺材岩等处。按岩性分为3段:蛤蟆井段:下部浅灰色薄-中层状细晶和角砾状白云岩,上部浅灰色中层状白云岩

10、。石板滩段:深灰色纹层状、条带状灰岩,含燧石结核,可见叠层石。白马沱段:底部深灰色条带状白云岩,中上部为浅灰色、灰白色厚层-块状白云岩。2.1.2下古生界实习区下古生界地层出露较全,主要分布于西侧的九畹溪、路口子、周坪桂圆村一带,其中除奥系因九畹溪断层的影响出露不完整外,其他个系均连续出露。1 寒武系()实习区主要分布于九畹溪聚坊、泗溪等处。1)岩家河组(1y)实习区见于棕岩头隧道西侧。下段为浅灰色薄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与土黄色粉砂质页岩互层,底部夹灰黑色燧石条带。上段深灰色薄-中厚层灰岩夹黑色页岩,中厚层碎屑灰岩、碳质页岩。2)水井沱组(1s):下部中厚层黑色碳质页岩夹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及透镜

11、状硅钙质巨型结核,称为“飞碟石”,直径约1m,本段与下伏岩家河组为假整合接触。上部浅灰色、灰白色厚层-巨厚层白云岩。产状23024。3)石牌组(1sp):出露于茶园坡隧道西100m,岩体分为三段:下段黄绿色薄层状粉砂质页岩、粉砂岩、石英细砂岩、薄层或条带状灰岩互层,以砂岩为主。中段由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泥质条带状灰岩、团块状灰岩组成。上段为灰绿色中厚层状粉砂质砂岩,夹灰岩透镜体与条带状鮞状灰岩。产状28813(图2-3)。图2-3 茶园坡隧道西100m石牌组岩层4)天河板组(1t):岩性分为3部分:下段为深灰色条带状灰岩、泥灰岩与泥岩、灰质泥灰岩互层,与下伏石牌组整合接触。中段为深灰色条带

12、状灰岩、泥灰岩与泥岩、灰质泥灰岩互层。夹中厚层状碎屑灰岩、核形石灰岩及古杯礁灰岩,含化石。上段为深灰色条带状灰岩、泥灰岩与泥岩、灰质泥岩互层,夹深灰色泥页岩,其中碎屑为原有灰岩破碎后沉积形成。产状26520。图2-4石牌组与天门山组地层分界图 5)石龙洞组(1sl):出露于棕岩头隧道西出口,为深灰色至褐色中-厚层灰岩、白云岩、块状白云岩,上部含少量钙质及燧石团块。6)覃家庙组(2q):出露于棕岩头隧道西出口及集聚坊码头,为薄层状白云岩和薄层状泥质白云岩为主,夹有中-厚层状白云岩及少量页岩,石英砂岩,可见食盐、石膏假晶(图2-5)。在九畹溪大桥西侧发育褶皱(图2-6)。图2-5 棕岩头隧道西石龙

13、洞组与覃家庙组地层接触关系图2-6 九畹溪大桥褶皱7)三游洞组(3Sy):出露于集聚坊码头,分为3段:一段:灰-深灰色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底部发育有叠层石(图2-7。二段:灰-灰白色厚层白云岩夹少量灰岩及灰质白云岩。三段: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砾屑灰岩,含砾屑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图2-7 三游洞组底部叠层石2 奥系(O)一般将奥系分为三个统9个组。实习区奥系主要出露于路口子与桂垭村等处,因受九畹溪断层影响,本区奥系地层不连续,仅断续出露,除庙坡组、临湘组未见出露外,其他部分完整出露。3 志留系(S)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在三峡库区仅发育下志留统地层,自下而上由龙马溪组、罗惹坪组和纱帽组构成,实

14、习区下志留统主要分布于路口子至链子崖、桂垭村至周评一带,岩性为一套陆源海相碎屑岩系,属于半封闭海盆环境下的砂页岩沉积。1)龙马溪组(S1l)下部黑色薄层泥岩、薄层硅质岩互层,含有笔石。上部黄绿色页岩、粉砂岩或细砂岩。2)罗惹坪组(S1lr):下部黄绿色、紫红色泥岩、页岩,偶夹薄层状灰岩或透镜状灰岩;中部黄绿色泥岩、钙质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灰岩或瘤状灰岩;上部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细砂岩。3)纱帽组(S1s):分布于三峡库区与鄂区,实习区主要分布于链子崖(图2-8)。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紫红色细砂岩夹紫红色、浅灰色泥页岩,中上部泥页岩中夹钙质团块,顶部为2040cm的古风化壳,岩性为土黄色粉

15、砂质粘土。本组含笔石。三叶虫、腕足类化石。厚91m,与下伏罗惹坪组呈整合接触。图2-8 链子崖2.1.3上古生界实习区上古生界由中上泥盆统、中石炭统与二叠系组成,分布于区的链子崖、周坪、林等处。1 泥盆系(D)三峡库区,泥盆系仅发育中、上泥盆统地层,实习区出露于链子崖,主要为灰白色灰黑色厚层-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等。2 石炭系(C)实习区主要分布于链子崖,缺失较多,岩性为灰-灰白色块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3 二叠系(P)1)梁山组(P1l):出露于链子崖,下部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夹粉砂岩、黑色泥页岩及煤层;上部灰黑色碳质泥岩、粉砂岩,夹薄煤及透镜状灰岩。2)栖霞组(P1q):灰黑色中-厚层状富沥青质、碳质六状灰岩及含燧石结核灰岩。3)茅口组(P2m):浅灰色中-厚层状砂屑灰岩、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结核或条带。4)吴家坪组(P2w):下部青灰色透镜状硅质灰岩夹黄色黏土岩,顶部夹不规则薄煤层;中部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生物碎屑灰岩、泥质团块生物碎屑灰岩;上部灰黑、深灰色薄层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