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291345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园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州园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州园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园林教案一、教学设想: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从文体上看,是说明文单元;从题材上看,是有关中国文化题材的文章。传统语文教学本着知识本位的语文观,常常从说明文的文体入手来解读课文。学生学习之后,要点是掌握了,但要说究竟对苏州园林留下了多深的印象,则说不出来,苏州园林究竟美在何处,也感受不出。尤其对未到过苏州园林的学生来说,更缺乏感性认识了。“拙政诸园寄深眷”,叶圣陶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感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苏州园林精致典范的艺术之美无法让学生领略到,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学中的失败。而新课标更强调文本的人文内涵,淡化文体知识,在单元教材的编选上虽兼顾文体,但更注重题材内容的相关性。 叶圣陶先

2、生曾经说过的:“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阐释了阅读的内涵。阅读是学生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作者心灵默默对话。从这个层面上说,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语言,审视、把握文章内容,涵咏和体悟作品的意蕴和情趣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要有其独特的审美功能,其中也包括对语文课程审美性质的深刻体会,要有新的创意,体现语文课程改革精神。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文本内容及其反映的文化的理解上,而不应该只局限于文体知识的把握。因此,我对本课教学的总体设想是:以感受苏州园林之“图画美

3、”为核心,围绕“美”的主题,引导学生体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从而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文化。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在反复诵读和赏析中,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研讨交流,体会我国古代文人的园林情结和文化审美取向。三、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在反复诵读和赏析中,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四、教学难点:体会我国古代文人的园林情结和文化审美取向

4、。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苏州之美。而苏州之美则具体体现在遍布全城的苏州园林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园林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有着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去感受苏州园林之美。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关于苏州园林的电视专题片,看后谈谈你对苏州园林的感受。学生活动:1欣赏电视专题片苏州园林,感受苏州的园林之美。 2谈谈对苏州园林的感受。(二)检查预习1检查朗读

5、。要求: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每人一段,轮读课文,要读清读准。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在文中画出读错的字词,以备更正;也可对自己事先拿不准的字音进行确认。学生活动:各小组推荐的九名同学,每人一段(最后两段一人读)轮读课文。其他同学在文中勾画。2检查字音字义。多媒体投影:(1)读准下列字音:鉴赏 轩榭 池沼 堆叠 邱壑 松柏 嶙峋 镂空 阶砌 斟酌 (2)解释词语含义:轩榭 胸中有邱壑 嶙峋 斟酌学生活动:指读、齐读字音;词语释义后补充到课文下面。(三)学习本文的精巧构思,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1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

6、话来概括?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学生活动:(1)自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2)学生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 2师生小结:本文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文章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全文的结构脉络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提出总纲(“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接着说明总体上的特色,阐发总纲的思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特色的四个设计原则(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分别作出具体介绍、并谈到其他的一些次要特色(门、窗、梁柱的特殊风格);最后结束全文,留有余地,给人回味。从而

7、使文章结构严丝合缝,给人以美的感觉。 学生活动:小组发言,集体小结(四)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1教师提问引入: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学生活动:(1)朗读课文,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 师生互动:(1)按照课文顺序,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读一处地方,并谈谈体会。 (2)师生互相补充。2表现美的事物,需要美的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生动,试对刚才画出的句子细加揣摩,也可扩展到这个句子所在的文段,在文旁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评析。提示:

8、可从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用词、意境等方面评析。学生活动:(1)学生自读课文,在文旁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评析。 (2)小组内互相交流。 师生互动:(1)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读一处地方,并谈谈体会。 (2)就理解不深入的句子,师生作必要补充。(五)研讨交流,体会我国古代文人的园林情结和文化审美取向教师提问引入:我们应怎样来理解古代文人的园林情结?你从苏州园林的设计中感受到他们怎样的文化审美取向?试作简要评析并说出你的依据。提示:从原文中找。 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六)美文美读:以优美的古等独奏曲为背景音乐,学生自由选择课文段落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图画美和语言美。学生活动:自由选读。 (七)课后作业: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创造人与环境的协调美,刻意追求自然之趣,你居住的小区在这一点上做得怎样?你想如何来重新设计你居住的小区,让它更充满自然之趣呢?请把你的设计方案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