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2892826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知识点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绪言(1)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2) 物质与物体的区别:占有空间、具有质量、具有特性的东西成为物质,如玻璃、木材。由物质组成,具有一定形状、大小和用途的东西称为物体,如玻璃杯、桌椅等。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物理学主要研究物体及其运动。(3) 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积极方面,化学在保障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4利用化学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2、以使人类生活的更加美好。消极方面:过多不当的使用化工产品给大自然带来了迫害如:白色垃圾现象,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重金属离子中毒等。(4) 化学发展的阶段:1,古代化学:制陶瓷、春秋时期的青铜器,春秋冶铁,战国炼钢,东汉造酒,造纸,火药,染料等。2近代化学:进入物质的微观阶段。一,原子-分子论的创立,该学说认为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实质,该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是由英国的道尔顿和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发现。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分类学习和研究物质的性质,使化学学习和

3、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3,现在化学:一,利用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二,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三,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5)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6) 化学的定义: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

4、科学。(7) 研究化学的意义:一了解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二,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知道如何利用它们来制造新产品,使其更好的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8) 化学学习的方法:动脑思考,反思。动口提问、交流、解答。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如块状的胆矾变成粉末状的胆矾、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物理变化时改变的仅是物体的形状和状态,形状一般分为块状和粉末状,而状态指的是固态、液态、气态。(2)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是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如蜡烛的燃烧,铁的生锈等。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5、是由其它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注意有上述特征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是个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中就发生了石蜡融化这个物理变化。而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这个物理变化中却没有化学变化。(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这个化学变化过程中铁表现出来的铁能生锈就是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助燃性、毒性等(5)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

6、来的性质。通常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挥发性、吸附性。沸点随大气压的降低而降低。(6) 性质和变化的区别;1,性质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而变化是正在发生的如镁带是银白色固体是性质,而镁带在燃烧则是变化。2,描述性质时常常带有能可以易等字眼如铁易生锈。(7)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如甲烷具有可燃性决定甲烷具有可以做燃料的用途,而甲烷可以做燃料的用途又体现了甲烷具有可燃性的性质。(8) 闻气体的正确操作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1) 化学实验室的发展:1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他们想法和

7、做法脱离实际但却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一,发明了很多化学实验器具;二,发明了合成和分离物质的有效方法,如过滤和蒸馏。2近代私人化学实验室。3现代标准化学实验室。(2) 化学实验的几个过程:1,实验探究(就是实验步骤);2观察实验现象;3,记录实验现象、数据、结果;4科学分析;5得到结论。而我们考试的时候通常让我们写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过程3和4常在无形中就做过了。(3) 化学实验的作用:1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2获得化学知识。(4) 科学探究就是对一种现象和存在的事实等做出猜想和预测然后根据实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

8、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和评介表达和交流。(5)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我们观察到蜡烛的物理性质:是乳白色或红色的圆柱形的固体,有微气味,用小刀可以切下来说明石蜡硬度小,石蜡能漂浮于水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2点燃蜡烛时,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但同时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最低,通过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最先炭化,内层最后炭化甚至不炭化这就说明了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次之,焰心次之。用一个干燥而且洁净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再用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

9、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用一个文字表达式写成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3,熄灭蜡烛时,我们发现有一缕白烟出现,用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能重新燃烧,这说明石蜡燃烧时是石蜡先熔化在汽化成蒸汽燃烧,同时也说明了白烟具有可燃性。(6) 实验完成后,都要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格式如下:1姓名-合作者-班级-时间- 2,实验名称;3实验目的;4,实验用品(如仪器、药品等);5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和结论;6问题和建议。(7) 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

10、和讨论。(8) 对人体呼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做此实验必备的知识:一,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初中化学检验二氧化碳最常用的方法。二,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越多,木条燃烧越往,这是初中化学检验氧气唯一的方法。2在此实验中收集呼出的气体用的是排水法,步骤如下:取两个集气瓶,将它们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慢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封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说明这个步骤要求同学们要能基本叙

11、述出来,化学考察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请同学们注意锻炼,给你一个实验,你要能简洁的叙述出它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3实验步骤一,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现象一,空气样品中的小木条平静的燃烧,而呼出气体样品中的小木条火焰变弱,甚至熄灭,结论一,空气样品中含有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含有的氧气多。实验步骤二,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震荡。现象二,呼出气体样品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二,呼出气体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多。实验步骤三,取两快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现象三,哈气的一块上有水雾,结论三

12、,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多。 走进化学实验室(1) 常用的化学仪器:1,试管,用途,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注意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2,烧杯,用途,用作配置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注意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使受热均匀。3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体积,不能做反应容器。4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不能加热。5,酒精灯用于加热,注意事项如下:一,酒精灯使用前要检查灯芯和酒精量,烧焦的灯芯要剪掉并且要剪平,酒精量不能少于1/4因为少于1/4会导致灯芯吸收酒精不足,使火焰小且烧焦棉芯,多于2/3会溢出酒精灯外。二,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绝不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

13、灯,否则容易洒出酒精而失火。三,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否则可能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气,盖灭后,还要将盖打开,使空气进入,再盖上,下次容易打开。四,添加酒精时必须熄灭后再用漏斗添加。五,被加热的器皿不能触及触及灯芯,防止热器皿触及冷灯芯引起炸裂。六,不要碰到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铺盖。6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注意事项:一,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二,不要把滴管放在试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三,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

14、冲洗),以备再用;四,严禁用未经洗涤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2) 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既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照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3) 固体药品存放于广口瓶内取用时分两种情况:1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和金属颗粒应采取一横二放三滑。2,对于固体粉末的取用应该采取一斜二送三直立。(4) 液体药品存放于细口瓶内,取用分三种情况:1大

15、量液体采取倾倒的方法,可用十六字概括:瓶塞倒置,标签向手心,口口紧挨,缓慢倒入。2一定量的液体,也是采取倾倒的方法,只不过用的仪器是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量筒读出的数字比实际体积大,而仰视读出的数字比实际体积小。3,很少量的液体也可以用胶头滴管滴加。(5) 物质的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给液体加热的方法:试管外壁要干燥,试管里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2,用试管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3,加热时要先预热,预热的目的是使试管底部受热均匀,预热的方法是让试管在酒精灯上来回小幅度的移动。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不能用内焰或焰心,容易造成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4,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和别人。5,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6) 常见仪器的连接方法: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塞子,以免压破容器。(7) 很多实验需要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进行,所以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如下:把玻璃管的一端放入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