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导学案(教育精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2892599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导学案(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丁导学案(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丁导学案(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导学案(教育精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化学导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用10分钟时间将上一课时的学案整理落实好,回顾重要知识点,或订正做错的习题;2认真阅读课本,划出重要知识,自主规范完成课前预习学案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学习目标】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工作原理。【学习重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预备知识】 离子 离子 反应正极负极 电子,沿导线传递,有 产生,电解质溶液 反应1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的 变化,即 转化为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 电子,发生 反应

2、,还原剂 电子,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问题导学】【课题一】能源的分类及火力发电原理1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 ,如 、 、 、 、 等。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 如 、 等。2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间接转化我国发电总量构成上,火力发电居首位。燃煤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为 化学能 燃烧 _能 蒸汽 _能 发电机 _能。直接转化-原电池原电池是将_能转化为_能的装置。3火力发电的优缺点 【课题二】原电池工作原理请各小组认真阅读课本实验的原理,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按照下面内容尝试完成并讨论结果。 Cu-Zn原电池实验探究 【实验一】分别把锌片和铜片插入到稀H2SO4中,

3、观察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分别用双向桥和单线桥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课内探究案【实验二】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 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分析原因【概括整合】(1)原电池是把 转变为 的装置。(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探究通过以下的探究活动,讨论形成原电池需要哪些条件?把锌棒和碳棒用导线连接好,然后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能否形成原电池?把铜棒和锌棒用导线连接好,然后插入酒精中,能否形成原电池?把铜棒和锌棒用导线连接好,然后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的硫酸溶液中,能否形成原电池?两个锌棒用导线连接好,然后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能否形成原电池?结论:组

4、成原电池的条件:w.w.w.k.s.5.u.c.o.m (3)原电池化学反应本质: 原电池设计思路: 小结【检测】1在原电池中,一般较活泼的金属组成的电极是_极,电池工作时这一极不断有电子流_ _,同时发生_反应,常常伴随的现象是_;较不活泼的金属组成的电极是_极,电池工作时,这一极不断有电子流_,同时发生_反应,常常伴随的现象是_。2对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 B一般比较不活泼的一极为正极C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D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正极3在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铜锌原电池中,已知其电极反应分别为 锌片:Zn2e Zn2+;铜片:2H+ +2e H2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B铜片逐渐溶解C溶液中H+向锌片作定向移动D锌片是负极并被氧化4下列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5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 w.w.w.k.s.5.u.c.o.m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铜、银)与稀硫酸反应A. B. C. D.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H2SO4,在Cu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A ). 某金属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则该金属可能为( ) A.铝 B.铜 C.锡 D.硅. 对于锌-铜-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

6、上的两极变化是( )锌片溶解了32.5g 锌片增重32.5g 铜片上析出lg H2 铜片上析出1mol H2 A.和 B.和 C.和 D.和. 表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失电子比乙失电子多B.甲比乙同价态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C.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乙不能 D.将甲与乙组成原电池时,甲为正极10.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入适量的水 C.加入少量CuSO4溶液 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11. 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电解质溶液的pH(

7、)A.不变 B.先变小后边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12.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态C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13.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NO3)3溶液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为CuSO4 溶液指出下列装置的正负极,并分析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