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2892479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同区域之间人民的生活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是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如2005年,全省11个市中,杭州的人均GDP为丽水的3.7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这一背景在,笔者分析着重研究了浙江省的城乡消费水平,比较不同城市的几个代表性因子以认识浙江省各区域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出协调统一、全面发展的一些建议。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1.1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逐渐增大1978-2007年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变化态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虽然1978-2007年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

2、费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长态势较快,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增长态势则较为平缓,且两者间的绝对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中。1.2 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值震荡不定1978-2007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相对差距的变化态势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城乡居民的消费水水平呈现缩小扩大再缩小的趋势。1978-1980年有小幅度的增长,1983-1995年的增长幅度大,1995年达到历史最高,1995-2002年再次大幅度下降,2002年2005年上升之后又有所回落,不稳定。31.3 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趋势预测1.3.1 建立预测模型为了更加精确地预测未来城乡消费水平

3、的变动,本文运用了SPSS曲线估计进行简单的预测,对浙江省统计年鉴中1978-2007年城乡收入数据分别使用一元线性、二次函数、三次函数和复合函数模拟曲线,选取与实际数据曲线拟合优度最高的函数,并得出曲线的函数方程。SPSS模拟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曲线评测值表1所示,比较四种模型的的R2值,复合函数的R2=0.997最大,接近于1,做拟合优度检验,方差分析得出F=1190.00,sig.=0.0000,拟合度较好。另外可得出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曲线如图3.从图3中也可以看出,复合函数的预测曲线与实际观察曲复合曲线模型为:t年城市居线最接近,因此取复合函数曲线模型模拟城市居民的总消费水平民总消费水平=

4、3.610X10-113X1.143t再用SPSS模拟农村居民总消费水平曲线评测值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复合函数模拟的曲线拟合优度最高为R2=0.977,且F=2680.00,sig.=0.000,拟合度较好。从图4中也可以看出,复合函数曲线与实际观察的曲线最为接近,因此选取复合函数曲线模型模拟农村总消费水平。复合函数模型为t年农村居民总消费=1.481X10-110X1.139t。1.3.2 消费水平差距预测根据以上两个预测函数模型可以分别计算出2010年、2015年、2020年及2025年的城乡居民总消费水平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知:从2010年到2015年,城乡消费比一直

5、呈增长态势,由2010年的2.800增长到2025年的2.951。预测城乡总消费的绝对差额将继续扩大,预计到2010年扩大到10929元、2015年扩大到21526元、2020年扩大到42389元,直至2025年的83452元。2 各市居民消费水平差异分析2.1 因子分析浙江省是中国发达省份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部分,经济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条件都较高。下面利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浙江省各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做出比较。主要选取的指标有13个,相应的指标分别用X1X13表示。其中X1(财政总收入)X2(金融)X3(福利)X4(保险)X5(教育)X6(文化)5X7(医疗)X8(娱乐)X9(体育)X

6、10(汽车拥有量)X11(电信)X12(用电)X13(公路)。利用主因子分析法提取3个主因子,用最大方差旋转进行简化,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它代表变量和公因子的相关系数。由表4载荷矩阵可得出以下结论:(1)第1主因子(F1=FARCTOR)1在财政收支、金融、保险、教育、文化、体育、电信、用电8个方面有较大载荷,既该因子反应了这8个方面的变动趋势。因此第1主因子可以视为代表这7个方面的生活水平。(2)第2主因子(F2=FARCTOR)2在福利、医疗2个方面有较大载荷。因此第2主因子可以视为代表这2个方面的生活水平。(3)第3主因子(F3=FARCTOR)3在娱乐、汽车拥有2个方面有较大载荷,所以第

7、3主因子可视为代表这2个方面生活水平的指标。(4)第4主因子(F-4=FARCTOR4仔境内公路里程这方面有较大载荷,可视为代表这个方面的生活水平指标。4个因子能解释的方差分别为6.517(50.130%),2.449(18.835%),1.853(14.256%),1.510(11.617%)。因此这4个因子能说明总情况的94.588%。以下再将各城市的相关数据代入因子模型中计算出各因子的得分。同时,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3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为权重加权汇总,得岀各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FACTOR既FACT0R=0.50130FARCT0R1+0.18835FARCTOR2+0.14256

8、8FARCTOR3+0.11617FARCTQR计算得到各因子及总和我因子的的分数值及排序情况如表5。表中的得分情况及其正负仅表示该城市与平均水平的相对位置,并不说明该城市的人民生活水平为负。分析FARCTOR1杭州市、宁波市居民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公因子得分为正。其余地区的公因子得分为负,尤其是衢州市、台州市和丽水市的公因子得分最低。从分析可以看出,浙江省各市的财政收支情况对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影响大,社会保险、金融和文化卫生事业与浙江省人民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分析FARCTOR2温州市、台州市和宁波市居民发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公因子得分为正。其余地区的公因子得分均为负,尤其是舟山市、嘉兴市的公因子

9、得分最低。分析FARCTOR3有5个城市的公因子得分为正,其中台州市的公因子得分最高,杭州市、嘉兴市的公因子得分较高。分析FARCTOR4杭州市、金华市、丽水市的公因子得分很高,舟山市的公因子得分最低。杭州市、金华市和丽水市的城区公路建设得好。分析综合因子得分,浙江省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的是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和温州市,综合因子得分大于零。其他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为负,且得分差距较大。由此看出浙江省各市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很不均衡。浙江省全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提出协调统一、全面均衡发展的建议十分必要。2.2 聚类分析本文利用SPSS中的聚类分析,以以上4个主成分的因子得分为基础,根据分层聚类法

10、,采用组内连接,欧式距离平方对各项表征具名生活水平的指标进行最优的分割,将浙江省11个城市按居民的生活水平进行聚类。聚类结构如图5,分析结果如下:第一类为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包括杭州市和宁波市。第二类是居民生活水平一般的城市,包括嘉兴市、绍兴市、温州市、金华市和台州市。第三类是居民生活水平很低的城市,包括湖州市、舟山市、衢州市和丽水市。具体的空间差异分布情况如图6所示。3 居民生活水平和三次产业的关系三次产业的发展,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变。通过偏相关分析的方法,分2001-2008年浙江省城乡居民年末存款和全省三次产业的产值做相关分析,得偏相关综合结果如表6。根据表中得出结论,居民的生

11、活水平和三次产业的相关系数值都较大,相关性很强。和第二产业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值为0.990,第三产业紧随其后,为0.989.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三次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发展三次产业,提高浙江省的经济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会跟着提高4 讨论4.1 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差距的建议通过以上的回归分析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认识到浙江省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不断加大,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重要表现。缩小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差距,应当从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入手,其中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4.1.1 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水平可以加大扶持度,提高农业水平,提高农民本身的农业技术水平。也可以形

12、成规模化经营,有重点地突出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品的,也可以发展特色产品以发展特色经济。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农业产业水平,进而保障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4.1.2 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一方面可以给农民的非农转化创造条件,另外一方面也推动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进而提高消费能力。而为了发展乡镇企业,农民本身也应该注意学习各种技能,提高文化素质。4.1.3 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力度目前,城市工业比较发达,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机已经成熟。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事业的投入,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出台有利于农民增收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增加

13、农民的转移性收入。要灵活执行政策,将补贴真正补到每个农民手中,同时要提高农民的致富意识,保证政策良好有效地运行。认识到各区域的发展4.2 各地区统筹发展的建议通过以上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浙江省各城市的消费水平进行比较,不够协调。浙江省各地区应当结合自身的条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结合交通因素制定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总体要求是,逐步建立以中心城市和沿海港口为依托,以交通运输大通道为主轴线的集约开发格局,并相应形成沪杭甬和杭宁高速公路沿线、温台沿海、浙赣和金温铁路沿线区域经济布局。沪杭甬和杭宁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积极培育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向高度化发展,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温台沿海地区,

14、依托以公路、铁路、港口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周边和内陆腹地的出海通道。浙赣和金温铁路沿线的金、衢、丽地区,强化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加速工业进程,把交通走廊建成经济走廊。4.2.1 发展各区域的特色,把握区域优势各区域应当结合自身的特色,确定发展重点,各司其职,合理分工,发挥优势。针对不同区域确定各自的重点产业,对对环杭州湾地区应重点发展知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对浙西南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可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温、台等民间资本丰富的地区可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4.2.2 倾斜财政,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协调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政府转移更多的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展教育事业。中心城市在已有基础上强化服务,提升创新力,培育高新产业的同时,注意增强次中心城市的实力,增强其辐射力,促进城市间的衔接。达到各城市间的统筹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