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育苗技术指南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289199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菱鲆育苗技术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菱鲆育苗技术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菱鲆育苗技术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菱鲆育苗技术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菱鲆育苗技术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菱鲆育苗技术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菱鲆育苗技术指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亲鱼培育(一)环境和设施条件养殖场应选择在远离污染源,通讯、交通方便,电力充足,具有淡水的地方。水质清澈,符合国家渔业二级水质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亲鱼培育设施包括控温、控光、充气、进排水和水处理等设施设备。亲鱼培育池可采用木槽(内衬橡胶内壁)、玻璃钢水槽和水泥池。池形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和八角型等几种。容积10100立方米不等,通用型容积为2060立方米,池深0。61.2米.进水口依切线或对角线方向设于池子顶部,中央排水口设于池子中央,池水环流过后通过中央排水柱排出池外。池外的排水柱由内、外套管组成,可与中央排水柱相匹配自由调节池内水位和流速.(二)亲鱼的质量要求大菱鲆亲鱼

2、有两种来源,一是从野生群体中挑选;二是从养殖群体中挑选.我国不是大菱鲆的原产地,所以主要依赖于第二种途径获得亲鱼。大菱鲆亲鱼在一般繁殖条件下,只有50%左右的雌鱼在生产季节排卵,其它雌鱼或者不产卵,或者产卵迟后,且卵子的质量变化较大,所以苗种繁育场应保有充足的亲鱼数量,通常100尾为宜。大菱鲆为雌雄异体,缺乏第二性征。雌雄亲体的区别主要通过周期性的发育过程而逐步显现出来。雌性个体较大,产卵前身体的肥满度增大,性腺隆起明显;雄性个体相对较小,成熟期身体的肥满度一般,性腺部位不突出。亲鱼应体形完整、色泽正常、健康无伤、活动力强、集群性好、摄食积极、年龄与规格适宜。雌鱼要求3龄以上,体重3千克以上,

3、体长40厘米以上;雄鱼2龄以上,体重2千克以上,体长3035厘米。入池亲鱼的雌雄比例为11或11.5。亲鱼允许使用到6龄。亲鱼采用低温保温泡沫箱运输,温度在10左右,12尾/箱。当年繁殖季节运输的亲鱼,一般应为下一个繁殖季节使用。(三)亲鱼培育亲鱼培育的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水质清澈透明,符合国家渔业水质二级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光照度60600Lux,池顶及周围遮光,以利于全人工光周期控制;水温815,盐度2835;pH7.88。2;溶解氧7mg/L;氨氮0.1mg/L;流水的水交换量至少为26个全量;亲鱼培育车间要求保持环境安静,禁止噪音和人员活动干扰。亲鱼培育密度应小于5

4、kg/m2,一般为11。5尾/m2。亲鱼培育饲料有软颗粒饲料、干颗粒饲料、经消毒的优质鲜杂鱼等.软颗粒饲料主要成分为粉状配合饲料、优质鲜杂鱼等经冷冻贮存备用。饲料颗粒应大小适口.颗粒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2%,鲜饲料的日投喂量为35,每日投喂12次。建议最好完全选用亲鱼专用干颗粒饲料喂养亲鱼,以防病源生物的入侵。大菱鲆在大西洋沿岸自然产卵为春季,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驯化的亲鱼通过控温、控光,则可实现全年产卵.亲鱼培育车间应设置全人工光、温控制条件,照明灯可安装在亲鱼水槽的盖板下面,也可以安装在有遮光幕的亲鱼池上方离水面11.2m,光照时间由每天8小时逐渐增至每天16小时,水温由8逐步增至1

5、4。如此经过连续2个月的调控,即可使亲鱼分期、分批成熟。三、人工繁殖和孵化(一)人工繁殖1亲鱼成熟度的检测在人工繁殖条件下,大菱鲆雄性成熟较早,腹部不突出;雌性成熟较晚但腹部隆起会随性腺的发育而不断膨大.达性成熟的亲鱼无明显的副性征和生殖行为。大菱鲆雌鱼可通过卵巢在腹面突出的程度判断成熟度。0阶段:不突出;1阶段:卵巢后小叶轻微突出;2阶段:卵巢后小叶明显突出,而前小叶轻微突出;3阶段:卵巢前后小叶都明显突出.当雌鱼发育到第3个阶段时,可用手轻挤卵巢,可见有成熟卵流出。大菱鲆雄鱼性腺不明显,挤压力度大于雌鱼,可见有精液流出。(2人工授精大菱鲆为分批产卵鱼类,每一产卵季节可多次产卵.大菱鲆卵子成

6、熟后,先进入生殖腔,即可采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挤卵受精。大菱鲆每尾雌鱼都有规则的排卵间隔,但个体的排卵周期有所不同:短的60(4)小时,长的113(2)小时,大多数在8090小时之间.在1214时,必需在排卵后10小时之内挤卵,才能保证卵子最大成活,这一时限受水温影响。人工授精时,先擦干鱼体和器皿,防止水及排泄物混入。然后按1105粒卵加入15ml精液,快速搅拌均匀使精卵充分接触,再加入少量经沉淀沙滤的海水,使精液、卵子、水的体积比约为0。5100100,继续搅拌1分钟,然后静置5分钟,再加入海水,静置1015分钟,待吸水膨胀后,清水冲洗12次,放入2000ml量筒中,加海水使上浮卵和沉淀卵分离

7、.记录上浮卵数,上浮卵经消毒后放入孵化器中孵化。大菱鲆卵子的卵径是卵子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卵径在0.91.1mm时,受精率较高,而卵径为1.11.2mm受精率中等或较低,卵径0。9mm以下的受精率最差。优质的受精卵透明、浑圆,卵周隙小。受精后的第1、2次分裂,清晰对称。如需运输大菱鲆受精卵,装箱密度因运输距离长短而定,一般为3000150000粒/L。运输过程中充氧袋内需保持低温状态.(二)孵化大菱鲆受精卵在海水中呈浮性,故采用常规浮性卵孵化方法。孵化容器普遍使用的有小型玻璃水槽(25130L)和大型玻璃钢水槽(110m3)或水泥池(1020m3)。孵化槽(或池)中可安置一个或多个孵化网箱,

8、孵化网箱一般为80cm60cm60cm左右,使之呈漂浮状态,孵化网箱上口露出水面约10cm左右。为保持孵化池中有充足的氧气,孵化池中的水体应保持循环流动,同时可用若干充气石充气,使孵化池内溶解氧的水平保持在6mg/L以上,同时在每个孵化箱中央安置气石1个,以保持水流,使受精卵在水体中呈均匀分布状态。孵化池每天水的循环量应保持在23个量程,每天统计沉卵量的多少及时吸出沉卵。孵化时应满足以下条件:水质应符合符合国家渔业水质二级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避免直射阳光,光照度1001000Lux,以500Lux为佳;水温1016,以1215最好,盐度:2835;pH7.88。2;溶解氧6m

9、g/L;氨氮0.1mg/L.受精卵按3060万粒/m3的密度,放入0。51 m3的孵化网箱中孵化。在1214条件下,受精卵可在一周以内孵化。布池有两种方式:一种将发眼卵收集、冲洗、计数后直接布池;另一种,将破膜后的初孵仔鱼用光滑器皿小心移入饲育槽中,调整水量和气量,以保证溶氧充足,同时清除死苗,保持清洁卫生,进入苗种培育程序。四、苗种培育(一)环境条件育苗场址应选择在远离污染源,通讯、交通方便,电力充足,具有淡水的地方。地理位置应临近自然海水,潮流畅通,临岸海水较深,不易受大潮侵袭,场地开阔,滩地平坦。礁滩、沙滩和泥沙滩均为理想之处.水源地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二级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

10、部门)。厂区附近海面无污染,不含泥,含沙量少,水质清澈.海水井水质优良,重金属含量不超标,无任何沉淀物和污物,水质透明、清澈,盐度在20以上。(二)育苗设施应包括苗种培育室、生物饵料培养室、充气设施、控温设施、水处理设施包括(紫外线消毒设备)以及进排水设施设备等。育苗池分为前期培育池、后期培育池、中间培育池等几种。前期培育池:圆形或方形水泥池,面积1020m2,深0.81。0m.后期培育池:面积2040m2,水深11。5m,有独立的进、排水口;池底向排水孔以一定的坡度倾斜,以利于排水。中间培育池:圆形或方形水泥池,面积3050m2,池深0。81.0m,要求水循环和排污功能良好。饲料培育培养设备

11、、设施见表9表9饲料培养设备设施设施设备容积或面积水深微藻一级培养容器(三角烧瓶或透明塑料袋)100ml、300ml、500ml、1000ml、3000ml二级培养池(水泥池)210m280100cm三级培养池(水泥池)2040m21.01。2m轮虫培养池(水泥池)545m21.41。5m卤虫孵化器(玻璃钢或硬质塑料桶或圆形水泥池)0.55m3(三)生物饵料培育大菱鲆苗种培育使用的生物饵料主要有海水小球藻、轮虫和卤虫。海水小球藻为拟球藻。在生产上多采用一次性培养法。主要根据大菱鲆苗种生产流程和仔稚鱼需要、投喂的时间和数量来决定培养的批次和规模。轮虫为褶皱臂尾轮虫.轮虫的培养一般采取一次性培养法

12、和连续培养法,或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培养。经过培养的轮虫必需进行营养强化,营养强化的目的主要是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强化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用富含EPA/DHA的海洋微藻,如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小球藻、微绿球藻等投喂轮虫。其中以小球藻、微绿球藻最为普遍;二是用富含EPA/DHA的人工强化剂,如乌贼鱼油、鱼油等产品。投喂鱼苗前612小时,进行强化培养.卤虫采用卤虫孵化器进行孵化,幼体经分离后进行营养强化,再采收投喂大菱鲆仔稚鱼。卤虫的强化,参照轮虫的强化方法。(四)仔稚鱼培育1环境要求大菱鲆虽然为广盐性鱼类,但苗种培育的盐度以3040为宜;水温1318,早期仔鱼培育期,水温应与孵化水温一致,

13、第2天开始缓缓升温,10天后升到1618,并稳定在18;光照强度5002000Lux,光线应均匀、柔和;pH7。88.2;溶解氧6mg/L以上。2培育密度培育密度应根据水温、溶解氧、氨氮等指标而定.一般情况下,初孵仔鱼密度11042104尾/m2.仔鱼体重至0.1g/尾,培育密度20003000尾/m2,换水量56个循环/日;仔鱼体重至0。5g/尾,培育密度15002000尾/m2,换水量68个循环/日;变态伏底稚鱼(体重2g/尾)10002000尾/m2,换水量810个循环/日。3培育期的管理孵化仔鱼15天内可采用静水培育方式,日换水量可由1/5增至全部换水,日换水次数可由每天1次逐步增至每

14、天两次;从第6天开始建立流水培育程序,水交换量随仔鱼的生长和密度的增大而逐步增加,可渐增至34个循环/日;仔鱼体重至0。1g/尾,换水量56个循环/日;仔鱼体重至0。5g/尾,换水量68个循环/日;变态伏底稚鱼(体重2g/尾),换水量810个循环/日。育苗容器中良好的充气条件有助于增进鱼苗食欲、加速生长、抑制细菌增殖和提高育苗成活率。培育水池用68个气石进行微充气,510天仔鱼最佳充其量为每小时30L/m3,以后随着鱼苗的生长逐渐增加充气量,直至每小时60L/m3。采用专用的清底工具(丁字形吸污器)清底,一般每天清底12次。4饲料投喂苗种培育饲料系列主要有小球藻、轮虫、卤虫等生物性饲料和颗粒配

15、合饲料.小球藻:在苗种培育早期,从进水管以微流速加入,使水体中小球藻的浓度保持在810万个/ml水体,一方面用于保持水色,另一方面提高轮虫活力.苗种培育期间使用的小球藻应新鲜无污染。轮虫:轮虫作为开口饲料.从孵化后第3天投喂,连续投喂1520天;每日投喂24次,轮虫每次投喂使水体达到510个/ml,苗种培育期间使用的轮虫应冲洗干净,无病原。卤虫:从第910天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连续投喂20天左右;每日投喂24次,卤虫每次由开始的0.10.2个/ml,逐步增加至12个/ml。苗种培育期间使用的卤虫应与卤虫壳完全分离.配合饲料:第1215天开始投喂颗粒配合饲料直至育苗结束。投喂配合饲料,大菱鲆苗种25天前颗粒饲料粒径250400mm,0。10.15g体重的仔稚鱼颗粒饲料粒径微400600mm,0。5g体重颗粒饲料粒径微800mm左右。随着鱼体的生长,配合饲料粒径逐渐增加。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15%。饲料颗粒大小适口,投喂及时,宜少投勤投。5分苗随着育苗的生长应定期进行分苗.孵化后1520天进行首次分苗,第3035天可以进行第二次分苗,第60天进行第三次分苗。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苗可从密度上加以稀疏,第三次则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