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原虫复习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287417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原虫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医学原虫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医学原虫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医学原虫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医学原虫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原虫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原虫复习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寄生虫学原虫部分复习题整理为word格式一、A型题:每道试题下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按要求答在答卷上。每题: 0.50分0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阶段是( )A.肠腔型滋养体B.组织型滋养体C.肠腔型滋养体和组织型滋养体D.包囊E.以上各期均有一定的致病力02、疟原虫的感染方式为( )A.配子体经输血感染B.子孢子直接钻皮肤C.雌按蚊叮咬时子孢子随唾液一起注入人体D.雌按蚊叮咬时子孢子主动钻入皮肤E.雌按蚊叮咬人时卵囊进入人体03、弓形虫生活史中的发育阶段有( )A.环状体、裂殖体、配子体、卵囊等B.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包囊等C.滋养体、配子体、卵囊、

2、囊蚴等D.配子体、卵囊、囊包、假包囊等E.滋养体、裂殖体、卵囊、囊尾蚴、囊包等04、黑热病患者治愈后可产生( )A.带虫免疫B.终生免疫C.先天性免疫D.伴随免疫E.免疫抑制05、可传播阿米巴病的医学昆虫是( )A.白蛉B.中华按蚊C.淡色库蚊D.微小按蚊E.苍蝇06、下列哪项不是黑热病的防治措施( )A.消灭保虫宿主B.治疗病人C.消灭白蛉D.定期检查,发现病犬E.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07、经接触传播的医学原虫其生活史中( )A.需要种以上的宿主B.只需种宿主C.都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D.有的仅有包囊阶段E.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08、最可能查到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的检验物是( )A.

3、水样稀便B.粘液脓血便C.成形粪便D.糊状粪便E.以上都不是09、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主要致病作用是( )A.吞噬红细胞B.增殖的虫体吸附在肠粘膜上阻碍营养吸收C.损伤肠壁绒毛,使肠道生理功能受到破坏D.对宿主组织的接触溶解破坏E.增强细菌对肠壁的致病作用10、获得性弓形虫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 )A.妊娠B.脏器移植C.皮肤受损D.输血E.食入未煮熟含有包囊的肉11、间日疟患者服用杀灭红外期原虫的药物主要用于防止疟疾的( )A.发作B.再燃C.复发D.再燃或复发E.传播12、刚地弓形虫寄生在人体的( )A.红细胞内B.有核细胞内C.淋巴液中D.血清中E.脑脊液中13、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的形态

4、特征之一( )A.有1个核,居中B.有2个核C.轴柱1根,纵贯虫体D.轴柱1根,其末端不外伸E.轴柱1对,纵贯虫体,末端伸出体外14、急性阿米巴病的典型病理变化( )A.肉芽肿形成B.由毒素引起的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C.变态反应D.对靶组织溶解性破坏作用而形成的脓肿或溃疡E.由于虫体增殖而产生大量宿主细胞裂解15、先天性弓形虫病多表现为( )A.急性感染发病B.隐性感染C.弓形虫脑病D.弓形虫性色素膜炎E.迟发型变态反应16、染色试验用于诊断( )A.疟疾B.血吸虫病C.隐孢子虫病D.弓形虫病E.丝虫病17、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期中对人致病的阶段是( )A.包囊期B.小滋养体期C.大滋养体期D.

5、小滋养体期与大滋养体期E.各期均有一定的致病力18、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生活史中有( )A.大滋养体B.小滋养体C.包囊D.卵囊E.滋养体和包囊19、原虫的基本构造除表膜和细胞核外,还有( )A.基质B.细胞器C.细胞质D.内含物E.表被20、鉴别内阿米巴虫种的重要的形态学依据为:( )A.细胞的大小B.细胞核的数目与核仁大小C.细胞质内含物的性质D.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形态学E.细胞运动器21、在免疫力下降时,隐孢子虫感染可( )A.仍为隐性感染B.无临床症状C.抑制隐孢子虫发育D.杀灭隐孢子虫E.出现临床症状22、引起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倒置的寄生虫有( )A.阴道毛滴虫B.溶组织内阿米巴C.福氏耐

6、格里阿米巴D.蓝氏贾第鞭毛虫E.杜氏利什曼原虫23、医学原虫是指:( )A.危害人类的原生动物B.人体的寄生性原虫C.寄生于人体的致病原虫D.寄生于人体的致病与非致病原虫E.寄生于人类和家畜的原虫24、经白蛉叮咬吸血,人可能感染( )A.杜氏利什曼原虫B.人毛滴虫C.溶组织内阿米巴D.蓝氏贾第鞭毛虫E.阴道毛滴虫25、黑热病患者最常见的肿大器官是( )A.肝B.脾C.肾D.心E.淋巴结26、弓形虫生活史各期中,对人没有感染性的阶段是( )A.滋养体B.配子体C.卵囊D.包囊E.假包囊27、疟疾复发的机制主要是( )A.肝细胞内休眠子被激活B.疟原虫发生抗原变异C.机体免疫力下降D.再次感染疟原

7、虫E.残存红内期疟原虫重新繁殖28、阴道毛滴虫可寄生的部位限于( )A.女性阴道后穹窿B.女性阴道和尿道C.女性生殖道、泌尿道、消化道D.男性、女性泌尿生殖道E.女性生殖道和男性泌尿道29、阴道毛滴虫不寄生于( )A.阴道后穹窿B.女性尿道C.男性尿道D.前列腺E.膀胱30、可能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的标本是( )A.成形粪便B.脓血粘液便C.肝脓肿穿剌液D.脓血痰液E.肺脓肿穿剌液31、下列哪项不是经铁苏木素染色的阿米巴滋养体的形态特征( )A.细胞质黑色B.内外质分明C.细胞核黑色D.拟染色体黑色E.糖原团浅棕色32、疟原虫生活史中有许多发育阶段,但除外( )A.环状体B.裂殖体C.子孢子

8、D.配子E.囊包33、红细胞内疟原虫的有性阶段是( )A.滋养体B.裂殖体C.配子体D.裂殖子E.环状体34、疟原虫在人体细胞内进行的生殖方式是( )A.二分裂繁殖B.裂体增殖及配子生殖的开始C.配子生殖D.孢子增殖E.出芽生殖35、下列哪项不属于无性生殖方式( )A.二分裂增殖B.裂体增殖C.孢子增殖D.接合生殖E.出芽生殖36、世代交替是指原虫生活史中的( )A.自生生活和寄生生活的交替B.两种宿主之间的转换C.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交替D.裂体增殖与配子生殖交替E.发育时期不同,但宿主一样37、在间日疟的防治中氯喹的作用是( )A.抗复发治疗B.控制临床发作C.切断传播D.抑制孢子增殖E.

9、抑制配子生殖38、蓝氏贾第鞭毛虫在人体的主要寄生部位是( )A.胆囊及十二指肠B.空肠及回肠C.回盲部D.结肠E.泌尿生殖道39、关于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下列哪项陈述错误( )A.可转化为肠腔型滋养体B.可排出体外C.随血流到肝、肺等组织大量繁殖D.吞噬红细胞E.可在肝、肺等组织中形成包囊40、原虫表膜的特点 是( )A.一旦形成即不再更新B.可不断更新C.其抗原性不可能发生变异D.参与虫体的运动、摄食及繁殖E.以上都不是41、先天性弓形虫病的感染途径是( )A.经口感染B.经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C.经胎盘感染D.经输血感染E.经移植器官感染42、阴道毛滴虫的感染方式是( )A.经口B.经

10、皮肤C.经接触D.经胎盘E.经昆虫媒介43、刚地弓形虫感染人体的途径不是( )A.经胎盘感染B.经口感染C.经输血感染D.经媒介昆虫叮咬感染E.经损伤皮肤感染44、医学原虫是指那些( )A.单细胞真核动物B.仅对人和动物致病的原虫C.在送检标本中可检查到的所有原虫D.寄生在人体内的机会致病原虫E.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单细胞低等动物45、溶组织内阿米巴通常寄生于( )A.小肠B.结肠C.肝D.肺E.脑46、脾肿大的寄生虫病患者最可能是罹患( )A.线虫病B.姜片虫病C.疟疾D.牛带绦虫病E.肝吸虫病47、IFA常用于诊断( )A.蛲虫病B.姜片虫病C.猪带绦虫病D.疟疾E.贾第虫病48、引起疟疾性肾

11、病的最常见虫种是( )A.恶性疟原虫B.间日疟原虫C.三日疟原虫D.卵形疟原虫E.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49、何种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中常见薛氏小点( )A.恶性疟原虫B.间日疟原虫C.三日疟原虫D.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E.间日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50、在一个红细胞内寄生多个环状体的现象常见于( )A.恶性疟原虫B.间日疟原虫C.三日疟原虫D.卵形疟原虫E.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51、关于疟疾检查的适宜采血时间,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间日疟发作后数小时B.间日疟发作后十小时左右C.恶性疟发作初期D.恶性疟发作开始后任何时间E.三日疟发作后十小时左右52、改良抗酸染色法用于检查( )A.溶组织

12、内阿米巴滋养体B.贾第虫滋养体C.卡氏肺孢子虫包囊D.隐孢子虫卵囊E.弓形虫包囊53、治疗肠道原虫常用的药物是( )A.丙硫咪唑B.甲苯咪唑C.噻嘧啶D.甲硝咪唑E.左旋咪唑54、贾第虫病的传染源是( )A.无症状带虫者B.急性感染者C.携带包囊的带虫者及病人D.携带滋养体的带虫者及病人E.隐性感染者55、弓形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 )A.速殖子B.缓殖子C.裂殖体D.配子体E.卵囊56、疟原虫的哪个阶段进入蚊体内才能继续发育( )A.子孢子B.环状体C.大滋养体D.裂殖体E.雌、雄配子体57、恶性疟原虫在薄血膜中环状体的特征不包括( )A.环纤细,大小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5B.红细胞内通常只寄生一个原虫C.一个环状体常具2个核D.虫体有时位于红细胞的边缘E.胞质中见不到疟色素58、利什曼病诊断的首选方法是( )A.骨髓穿刺物涂片镜检法B.骨髓穿刺物培养法C.骨髓穿刺物动物接种法D.皮肤组织活检法E.免疫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