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3】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含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2872600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3】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3】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3】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3】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3】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3】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3】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高考化学考纲要求常见金属元素(Na、Al、Fe、Cu等)与常见非金属元素(H、C、N、O、Si、S、Cl等)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热点一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物质鉴别1常见阴离子的检验(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CO: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SO: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O: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3)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

2、溶液变蓝色(或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H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3离子检验实验操作的答题模板操作现象结论取样,加入 有生成的是例如:检验某溶液中含有Fe2而不含Fe3的方法是取适量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H2O2(或新制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而不含Fe3。4物质鉴别遵循的原则(1)选择的方法或试剂要简单,实验现象要明显。(2)用物理方法时,一般可按观察法嗅试法水溶法的顺序进行。(3)用化学方法时,对固体可按加热法、水溶法、指示剂测试法、指定试剂法等进行;对液体可按照指示剂测试法、指定试

3、剂法等进行;对气体可用点燃法、通入指定试剂法等进行。题组一离子检验的直接判断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BaSO4难溶于酸,所以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2014广东理综,9B)(2)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2013江苏,13A)(3)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2013江苏,13D)(4)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2012山东理综,12B)(5)用BaCl2溶液鉴别SO与SO()(2012

4、广东理综,9B)(6)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012新课标全国卷,7C)(7)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2012新课标全国卷,7D)题组二离子检验的综合应用2(2014上海,18改编)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Na、SO、Al3,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一定有Cl B可能有SOC一定没有Al3 D一定没有CO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和检验。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

5、,说明溶液呈酸性含有H,则一定没有CO;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有SO;因加入了氯化钡溶液,无法判断是否含有Cl,Al3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所以选D。题组三常见物质的鉴别3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2014福建理综,8A)(2)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2014重庆理综,2A)(3)用湿润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2014重庆理综,2B)(4)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2014重庆理综,2C)(5)用BaC

6、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2014重庆理综,2D)(6)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2014大纲全国卷,8D)(7)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2014北京理综,10C)(8)CCl4可用于鉴别溴水和碘水()(2014海南,10C)(9)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2013江苏,13C)热点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1)“四原则”不增,不得引入新杂质;不减,尽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跟其他物质易分离;复原,被提纯的物质要易被还原。(2)“三必须

7、”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尽(除去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同时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2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1)升华法;(2)过滤法;(3)蒸馏法;(4)萃取分液法;(5)洗气法;(6)燃烧法。3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见类型(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4)“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因为KNO3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2014广东理综,9A)(2)除去粗盐溶液中不溶物()(2014新课标全国卷,10A)(3)除去

8、CO气体中的CO2气体()(2014新课标全国卷,10C)2(2014大纲全国卷,10)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选项被提纯的物质杂质除杂试剂除杂方法ACO(g)CO2(g)NaOH溶液、浓H2SO4洗气BNH4Cl(aq)Fe3(aq)NaOH溶液过滤CCl2(g)HCl(g)饱和食盐水、浓H2SO4洗气DNa2CO3(s)NaHCO3(s)灼烧答案B解析A项,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而CO与NaOH溶液不反应,正确;B项,NaOH溶液不仅与Fe3反应也会与NH发生反应,还引入了Na,错误;C项,HCl极易溶于水,而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较小,正确;D项,灼烧可以使NaH

9、CO3固体分解,且生成Na2CO3,正确。3下列除去杂质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浓NaOH溶液洗气B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适量氯水,过滤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硫酸后,过滤、洗涤答案D解析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而CO不会,A项错误;稀盐酸可以将BaCO3除去,而不能除去BaSO4,B项错误;2FeCl2Cl2=2FeCl3,杂质的量反而增加,C项错误;CuO可以被稀硫酸溶解,而Cu不会被溶解,D项正确。4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正确的是(双选)()A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

10、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B用图1所示装置可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C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aCl饱和溶液来制备NaCl晶体D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答案AC解析SO2具有还原性,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除去,浓硫酸可以干燥气体,A项正确;该装置无法回收气态碘,B项错误;除去Cl2中的HCl应用饱和食盐水,D项错误。热点三物质的特殊转化关系及框图推断1直线型转化关系ABC(1)X为O2NaNa2ONa2O2N2NONO2或NH3NONO2SSO2SO3或H2SSO2SO3CCOCO2或CH4COCO2醇醛羧酸(2)X为CO2N

11、aOHNa2CO3NaHCO3(3)X为强酸,如HClNaAlO2Al(OH)3AlCl3Na2CO3NaHCO3CO2(4)X为强碱,如NaOHAlCl3Al(OH)3NaAlO22交叉型转化3三角型转化4注意反应形式与物质的关系,特别是置换反应(1)金属金属:金属盐盐金属,铝热反应。(2)金属非金属:活泼金属H2O(或H)H2,2MgCO22MgOC。(3)非金属非金属:2F22H2O=4HFO2,2CSiO2Si2CO,CH2O(g)COH2,X2H2S=2HXS。(4)非金属金属,用H2、C冶炼金属。通过反应形式梳理化学反应,培养归纳、整理的能力。5抓住化学反应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多数化学

12、反应需要一定条件,条件不同化学反应也不同。(1)“催化剂”,无机化学反应需要的催化剂不同,但是根据“催化剂”这一条件,可将氯酸钾分解、双氧水分解、工业合成氨、SO2催化氧化、氨气催化氧化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2)“通电”或“电解”,可以锁定在电解水、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铜、硫酸铜、硝酸盐等溶液,熔融氯化钠和氧化铝范围内。(3)“高温”,常见的有碳酸钙分解、SiO2和C的置换反应、制造普通玻璃的反应、铝热反应等。6抓住特征颜色和特殊状态(1)(淡)黄(棕)色固体:Na2O2、S、FeCl3;黑色固体:MnO2、C、CuO、FeO、Fe3O4;紫(黑)色固体:KMnO4、I2;红色固体:Cu;绿

13、色固体:Cu2(OH)2CO3。(2)有色气体:NO2(红棕色)、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SO2、NH3、HX(X为F、Cl、Br、I);无色无味气体:H2、N2、O2、CO2、CO、CH4、NO。(3)常温下呈液态的特殊物质:Br2(非金属单质)、Hg(金属单质)、H2O、H2O2等。(4)易升华的物质:I2。(5)溶液中的有色离子: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O紫(红)色。(6)Br2在水中显黄(橙)色,在有机溶剂中显橙(红)色;I2在水中显黄(褐)色,在有机溶剂中显紫(红)色。(7)有色沉淀:白色沉淀:H2SiO3、AgCl、Ba

14、SO4(不溶于酸)、BaSO3、Mg(OH)2、Fe(OH)2、Al(OH)3、BaCO3、CaCO3、CaSO3、MgCO3等;(淡)黄色沉淀:AgBr、AgI、S;红褐色沉淀:Fe(OH)3;蓝色沉淀:Cu(OH)2;砖红色沉淀:Cu2O。7抓住特征反应现象(1)燃烧:H2Cl2(苍白色火焰),C2H2(C6H6)O2(明亮火焰,大量黑烟),AlO2(耀眼白光),MgO2(白色固体生成),金属焰色反应。(2)淀粉遇碘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NH3,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l2、SO2等。(4)在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气体的是NO。(5)Fe3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遇苯酚显紫色,遇SCN显血红色。(6)Fe2遇OH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2遇SCN无明显现象,在通入Cl2后溶液显血红色。(7)与碱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中一般含NH。(8)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并产生气体的物质:Al、弱酸的铵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