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中学“教育科研沙龙成立仪式上讲话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2870402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XX中学“教育科研沙龙成立仪式上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XX中学“教育科研沙龙成立仪式上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XX中学“教育科研沙龙成立仪式上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XX中学“教育科研沙龙成立仪式上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XX中学“教育科研沙龙成立仪式上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XX中学“教育科研沙龙成立仪式上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XX中学“教育科研沙龙成立仪式上讲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XX中学“教育科研沙龙成立仪式上讲话在校长室的热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在各位教育科研骨干的急切期盼 中,XX中学“教育科研沙龙”今天正式成立了!首先,我向在座的教育 科研骨干和教育科研爱好者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大家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 支持! 2006年3月2日,对我校教育科研来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教育科研沙龙”的正式成立必将揭开我校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工作的崭 新一页。“教育科研沙龙”是由全校教育科研骨干组成的松散的群众性学术团 体。我们之所以组织这样一个沙龙团体,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即要以沙龙 为平台打造教育科研共同体,借此形成滚动式、幅射状的教育科研网络队 伍,以星星之火点燃全校教育科研

2、的原野,逐步实现我校“人才强校”、 “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们的宗旨是:共享教育科研经验,推广教育 科研成果,丰富教育科研理论,打造教育科研名师。下面,我就教育科研 沙龙的价值特点、组织形式、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三点想法。二是学术价值。教育科研沙龙的学术价值在于教育理念的传播与发展。 沙龙的组织过程是开放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教育理念的阐释者与传播者, 同时也都是教育理念的倾听者与吸收者。教育科研沙龙为传播教育理念提 供了温馨的场境,在传播与吸收的过程中,在交流与碰撞过程中必然会促 使新的学术思想的萌芽。三是实践价值。在实现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 成长,这是教育科研沙龙最基本的价值

3、追求。沙龙的活动水平,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和基本素养,或者最起码可以说是反映了教师 队伍的思想实力。诸多事实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在沙龙中不断成长的轨迹。今后,我校的教育科研沙龙活动将重点突出以下四个特点: 场景性。教育科研沙龙其实就是一个“场”,一个物质的、心理的、情感 的、思想的、精神的“场”。在这样的场景中,参与者会得到不同程度的 同化,并且同化的程度与“场磁性”的强弱、与时间的长短息息相关。所 以教育科研沙龙的长期开展必定会成就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群体。二是民主性。教育科研沙龙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参与的自主性和 学术的民主性是沙龙倡导的主旋律。在这里,只有共同的话题,没有职位

4、的大小; 只有理念的交锋,没有资格的高低。三是交互性。一个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沙龙是一部教育思想的交响乐。 在围绕某一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参与者既可以各抒己见,又可以 互为补充,还可以质疑问难。这就是有意义的互动,这才是有价值的共建。四是生成性。教育智慧因场景而生,因民主而生,因交互而生。参与 教育科研沙龙需要作认真的准备,但在组织的过程中,澎湃的思想往往会 冲破预设的框架,创生新的教育理念。而这就是教育科研沙龙的生命所在。二、关于教育科研沙龙的组织与形式 教育科研沙龙活动不是随意性 行为,而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它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 专题研讨,可以是教师论坛,可以是学术交流,

5、可以是经验共享。我校的 教育科研沙龙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将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主题选择 教育科研沙龙是带着问题探讨,是承载理念求索。主题是教育科 研沙龙的灵魂。教育科研沙龙的主题既有对教育现状的反思,也有对理想 教育的预构,将把视线投向教育的内核和终极。在选择主题时我们将注意 以下两点:一要体现现实性。务实的主题,能直面现状,促人反思,使人感受研究的必要性,感受研究与实践的“亲密接触”、“水乳交融”。 所以教育科研沙龙的主题将从学校与教师的实际出发进行选择。可以选择 较宏观的话题,如某一种教育思潮、某一个教育理念; 也可以选择较微 观的话题,如教育工作中的某件事,教学中的一个课例,班级中的

6、一个学, vo二要体现前沿性。前瞻的主题,能启迪思维,激发理想,把人带向辽 阔高远的新境界。在目前阶段,我们要注意与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结合起来。 比如“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是对科研方法的探讨;“这就是新 课改的课堂吗”,是就教学案例展开的讨论。2、活动展开活动开展的过程是共享思想的过程:共享需要交流, 需要将自己的观点、经验、做法公布,这是教育沙龙活动过程中的基础性 工作。交流往往会产生碰撞。沙龙由碰撞而精彩。有了碰撞,就会生成思 想,就会获得发展。交流要充分体现出互动性。互动首先在于开放,在于 慷慨而公正地给每一位参与者以话语权。真正的教育沙龙应该是一个学术 聊天室,谁都可以进来坐坐,谁

7、都可以坐下谈谈。在沙龙中,你可以倾听, 也可以倾吐,你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不置可否。平等与独立、开 放与互动,可以使沙龙成为学术激荡的大磁场,呈现不拘一格的大气象。 这种交流互动的快感,将会让参与者对沙龙活动产生无穷的激情。3、反思延伸在沙龙活动中创生的思想火花,如果不进行及时梳理 和记载,就会稍纵即逝。所以沙龙活动后大家需要将自己的收获及时地进 行整理。冷静地面对自己亲历的沙龙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反思性的科研行 为。同时,关于沙龙主题及引发的思考不能止于沙龙结束时。对话题的再 思考是促进思想深层发展的必然途径。大家既要重视沙龙的延伸性讨论, 更要以沙龙为起点,开展更为深入的学习、研究、实

8、践。伴随着学习、研 究、实践、反思的深入,投身教育科研的责任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三、开展好教育科研沙龙的两点设想教育科研沙龙是教育科研的一 种途径,不一定谋求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但是通过讨论,可以提供多种 解决的思路与途径,可以激发解决问题的智慧与激情。但教育科研沙龙要 以厚重的积淀为基础,以甘于寂寞的心态为支撑,以耐心和韧劲为保证。 对于开展好教育科研沙龙,我想谈以下两方面设想:1、教育科研沙龙需要我们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 提起“读书”,我想起了苏霍姆林 斯基的一句话:“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 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他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室,使 之

9、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他们请教。成功教师的代表,成都石室中学 的李镇西被人们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能有这样的 成就时,他认真地回答道:“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 中国 的“读书人口 ”太少了!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集; 韩国 人以书柜代替酒柜; 犹太人的小孩懂事时,母亲便会在圣经上滴一 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时,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丘吉尔:“莎士比亚与印度哪个更重 要? ”印度当时是大英帝国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人口世界第二。丘吉 尔回答:“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由此我们 得出一个结论,一个民族

10、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它的文化。不读书只应试 的教育,也许永远也培养不了民族文化大师。享誉全国的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提出了 “一个人 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的科学论断。他告诉我们,读书对于 人的影响,固然有知识的积累,眼界的拓展,思维的开阔,但更为重要的 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的精神生命的发育。我认 为,从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是打“底色”,打的是参与教育科研的“底 色”。关于读书问题,我还想谈两点认识: 首先谈教师有没有时间读书。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教育生活中远离了书本,抱怨没有时间读书, 说不是不想读,实在是没时间。白天要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11、,还要 抽空和学生谈话,遇到问题学生还要更加费脑筋,甚至可能要花很多时间 来处理,有的时候还要接待家长、与家长进行沟通,回到家里还要做饭洗 衣、照顾自己的孩子、家人,哪有时间看书。看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分 析起来,有两点值得思考:一是读书和备课上课是什么关系?假如教师认 为读书和教学工作没有关系,甚至认为两者是矛盾的关系,读书影响了教 学工作的话,那必然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备课、批作业上,而不会拿出时 间读书,去改革自己的备课和上课;假如教师感觉能通过读书找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更好途径,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而看书的话,就一 定会有看书的时间;二是看书究竟需要多少时间,是不是一定要有很多 的时

12、间才能读书,只有10分20分钟的时间可不可以读书?李镇西老师在 从成都飞往南京的两个小时的飞机上,刚好阅读了一本书。这么短的时间, 别人可能会坐在飞机上看看报纸、喝点饮料,与同机的人聊天,或者是俯 瞰苍茫大地,看机外云卷云舒,而李老师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读了一本 200多页的书!通过李镇西老师,我们不难看出,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只要你想读,就一定能找到时间读书,有时候只看几分钟,可能就有一个 观点和案例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南通市教育局从本学 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色读书工程。海门市教育局也在2006年工 作要点中,要求认真贯彻实施“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读

13、书工程。我认为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沙龙活动创设了 氛围、提供了支撑; 绿色读书工程的启动,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沙龙活 动开辟了空间、搭建了平台。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而言,这是非常难得的 机遇。再谈谈我们应读什么书。有些老师说,也想读读书,丰富自己,但却 苦于没有书读,到图书馆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书籍,又不知道什么书可读, 什么书有价值。这也的确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杨启 亮教授在他的专题报告中多次提到的一句话就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意思就是读书一定要读好书,要读经典、读名著、读精品,只有读好书, 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在书香的熏陶中成长,才能从那些优秀的书籍中吸取 文

14、化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生命。并且,即使你读了好书, 你也不可能得到其全部的精髓,只能得到其中的部分精神、理解部分的内 涵。所以我们要积极地读书,挤时间读书,要养成读书的习惯,由开始的 被动学习,逐渐地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真正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的 一部分,让我们的呼吸也充溢书香之气。一句话,读书理应成为我们的内 源性专业需求,或者说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我将基层教育科研者的基本素质概括为一“高”一“低”: 所谓 “高”,就是理念高新、思维活跃,就是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善于发现苗头性的东西,善于捕捉处在“潜伏期”的种种 倾向,善于从“无疑处生疑”,善于从“无路处走路”,敢于打破种种思 维定势。思想仅有活跃还不行,活跃得漫无边际,“离经叛道”,出了大 杠杠,容易走偏方向。所以思想在活跃的同时,更要严谨,要具有准确把 握问题的能力。教育科研沙龙决不是为了培养纸上谈兵的空谈家,而是培 养既有埋头苦干精神、又拥有广阔的视野与思维空间的科研型教师。教育 科研沙龙倡导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扎扎实实的作风。教育科研沙龙更不 是为了培养目空一切的批评家。深刻的批评是需要的,但批评要富有建设 性。只有立足于建设,才会更有实效,也才会更吸引教师的参与,才会更 快地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教育工作的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