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基本性质解读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2869839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基本性质解读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分数基本性质解读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分数基本性质解读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分数基本性质解读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分数基本性质解读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数基本性质解读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基本性质解读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数基本性质解读稿一、课标分解的依据:1.依据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标准分数的基本性质在五年级教材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认识部分,我就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二学段的这部分内容标准中去寻找,数学课标中这一部分有关分数的内容标准。(课标P20)1数的认识。(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

2、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1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2和例3(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通过阅读我们寻找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关的目标有第(2)条的一部分和第(6)条,我们就把它摘录下来:相关内容目标:(2)进一步认识分数;通过分析,这里需要解读的关键词主要是:“进一步认识”

3、、“分数”、等。关键词中的知识性关键词是“分数”,“分数”是一个数学概念,它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单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教学需要若干课时来完成,我们只先研究其中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内容。 我们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做再进一步的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例1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例2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但大小不变的分数。关键词中的行为动词有“进一步认识”这里的“认识”是认知行为动词,我们应对其进行分解,“进一步”是对“认识、体会”的修饰。根据这里的“认识”后面跟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认

4、识”分解为“说出、写出、指出、复述、”等。2.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用书中呈现的单元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从中找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关的内容标准,摘录如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教师教学用书对分数的

5、基本性质的要求是“理解”,我们对“理解”进行分解如下:“理解”在课程标准第3页是这样进行描述的: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这里可以分解为: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概括、猜测、估计、推断等。“掌握”是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进行进行描述的: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在这里可以分解为:使用、辨别、设计、解决、等。3.依据三:教材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安排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576页。本节教材围绕着分数基本性质的得出与应用,安排了两道例题。考虑到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

6、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这是分数与整数的区别。因此,教材在例1中,先让学生通过折纸、涂色,感悟1/2、2/4、4/8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接着引导学生探究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先从左往右看,再反过来从右往左看,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样变化的。然后,要求学生自己进一步举例验证,并根据这些例子归纳出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教材给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由于分数和整数除法有着内在联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利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充分利用这一

7、联系,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因此,教材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教材安排了例2,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按指定的分母把两个分数都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且也能为后面学习约分、通分做好准备。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内容学习的重点是:能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4.依据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在四年级的上学期有学习

8、了“商不变的性质”,在五年级的第四单元当中有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些都可以作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教学内容的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二具体的学习目标叙写依据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分析,我制定并叙写出分数基本性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根据创设的情景,能说出至少三组相等的分数2.通过动手实践,体验相等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规律的过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再结合课本能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3.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说明分数基本性质。4.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

9、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5.能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u 评价设计教学目标确定后,用什么方式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我们就要根据目标来设计适合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主要包括评价的方法及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方法一般采用课中提问、观察及评价样题等。下面是我针对这节课设计的评价方案:1.通过提问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2. 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5,达标率80%。u 教学提醒在目标2当中,要提醒学生在叙述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一定要记得几个关键词:如“同时”、“相同的数”、“零除外”等。三、教学流程预设本环节是结合小学数学学科推荐的“问题探究”教学研究模式,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

10、流程预设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对概念课教学提出了五个环节:概念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一、激趣引思,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三、自学例题,运用规律; 四、巩固深化,拓展思维;五、反思评价,完善认知。(一)、激趣引思、提出问题1、师讲故事 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一块。猴2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

11、吗? 讨论: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饼,通过师生分饼、观察和验证,得出结论:三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 引导: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这的样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贯穿在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究新知聚集动力。)2组织讨论。(1)既然三只猴子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它们分得饼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答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

12、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1/4=2/8=3/12 (2)猴王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你还能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9/12。 (3)书画班有40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0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1/2=2/4=20/40。 3引入新课:黑板上三组相等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板书: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分数的大小不变。 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这个变化规律(至此,完成教学目标1)二、自主探索,寻

13、找规律 1出示思考题。 比较黑板上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1)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2)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再翻开教科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2集体讨论,归纳性质。 (1)从左往右看,由3/4到6/8,分子、分母是怎么变化的?引导学生回答出:把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就得到6/8。原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现在把分的份数和表示份数都扩大2倍,就得到6/8。 (2)3/4是怎样变化成9/12的呢?怎么填?学生回答后填空。 (3)引导口述: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得到6/8,

14、分数的大小不变。 (4)在其它几组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怎样?几名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试着归纳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多找几名学生说) (板书:同时乘以相同的数) (5)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同时除以) (6)引导思考:同时乘以、同时除以两个“同时”,去掉一个怎么改?(去掉第二个“同时”字,换成“或者”)再对照教科书中的分数基本性质,让学生说出少了什么?(少了“零除外”)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 (板书:零除外)

15、(7)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找出性质中关键的字、词,如“同时”、“相同的数”、“零除外”等。然后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师生共同读出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写数、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让学生在写一写,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出示的思考题是学生探求新知、独立思考的指南,教师环紧扣的提问以及引导学生逐步展开的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一步步走向结论。至此,完成目标2)三、自学例题,运用规律1.出示例2: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思考:要把1/2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怎么不变?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讨论: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如果要五块呢?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学会的,老师不包办,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