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练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2867258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期末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期末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期末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期末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期末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期末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期末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练习一、基础知识、注音都正确的是()、学(xu)拼(pn)对(du)、冤(yun) 伟(wi)讲(jng)、流(li)友(yu)坐(zu)、勇(ying)产(chng)英(yng)、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对加红字的注音、释义都正确的一组是()、矫(jio强壮)健修茸(q用茅草覆盖房顶)人声鼎(dng古代一种铜铸的锅)沸、匀称(chng两边相等或相当)造诣(zh学问或技艺达到的水平)有案(n案件、事件)可稽、缄(jin闭、封)默屹(y山势高耸)然肆无忌惮(dn怕,畏惧)、迄(q完结,终了)今匿(n隐藏)名并行不悖(bi相对,不相冲突)、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因地制宜万紫千红合拢闲遐、惟

2、妙惟肖溃不成军斟酌严峻、悄声匿迹自出新裁抉择嶙峋、就地取材得天独厚训服洨河、在句中和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是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把“墓 暮 慕 幕”四个形声字填入下列空缺处,正确的一组是()天寒岁_,我来到他的坟地,我所敬_的战友,如今已长眠在这座坟_里。我默默地陪伴着他,直到夜_降临,才忡忡离去。、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3、并且特别()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的。、崇敬欣赏景观称赞、推崇鉴赏景观赞扬、推崇欣赏奇观称赞、崇敬鉴赏奇观赞扬、下列句中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现在有些国家干部,不求廉洁奉公,只讲礼尚往来。、勤能补拙的例子,在古代是不胜枚举的。、看着他走路的样子,大家都忍俊不禁,甚至有两个笑的前仰后合。、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剖析事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所以,说明文只能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而不能用其他表达方式。、写说明文必须根据被说明对象的特

4、征,安排好说明的顺序。苏州园林一文的说明顺序是先概括后具体。、比喻的修辞方法用于说明文,是为了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我们称之为说明文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苏州园林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它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其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对复句间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1、诗句、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搭配有误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牧唐、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宋二、阅读理解 (

5、一) 一位台湾老人游东京,携介绍函到新宿公寓找我。我见他鹤发童颜,气宇不凡,不免对他肃然起敬。他说明来意,要我介绍一家东京歌剧院,由他购票入场,唯请特准他在散场时到后台参观一下。霎时间,他的形象在我眼里缩小了。原来他是个老不修,初到东京,什么正经的不看,但图亲近日本女戏子。但我受人之托,不得不挂个电话给那家剧院,替他们订了当晚票位,并拜托票房经理指定一位服务员,在散场时引带这位老者进入后台参观。第二天早上,这老人特来致谢辞行。他很得意地说,此次游日,过境签证只限两天,他只能作重点考察三个目标,虽很细微,却能由微而窥大;尤其最后一项,得我之助,混入后台,所见所闻,极有心得。这时,他的形象稍微放大

6、,也扭正了一些。我问道:“是哪三项?”“我是个缺德鬼,素来察人观耳后;穿堂过户,乐看人家厨房的抹布;考察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这次我来东京,千街万厦,不在眼里,但看,一、菜篮,二、公厕,三、后台。我首先站在东京旧式菜市场门口,看一个个日本主妇提着菜篮出来,篮中食物相当丰富,尤其种类分配均匀,这是日本最足以自傲的一点;其次,我到新宿高架电车道下面,观察日本人随地小便的密集区,这是日本最丢脸的一面;最后,承你安排到剧院后台参观,使我非常感动,藉此了解日本民族的特质。”他的形象再放大了,我急问道:“您看到什么?”“昨夜演出茶花女悲剧,散场时,我被带到后台去,这时,女主角正由一个老妇扶着走下台来,她仍不停

7、地唏嘘、呜咽着,表情非常悲怆,似乎戏还在上演。那老妇一边替她拭泪,一边安慰道:姑娘啊!别再伤心!现在是1980年,戏已经落幕了,我们不在巴黎,在东京,你不是苦命的茶花女,而是日本最幸运的姑娘,你慢慢回过来吧!乖,好姑娘,回过来吧!慢慢的后台这一幕,使我大开眼界,我活在中国社会,惯看人生如戏,昨夜得见戏如人生,非常过瘾,也感慨万千!”这时,那老人大大膨胀起来,形同巨人。我再三请他留下长叙,却留不住,他才走到门口,又折回来道:“差一点忘了奉告主人,方才经过你的储藏室旁边,偷看一下,发现有一条抹布不够干净,再见!”他的形象终于消失在人海中。12、试根据文中有关描述,解释成语“鹤发童颜”的具体意思。答

8、:“鹤发”是说头发_,“童颜”是说脸色_,这里用来形容那台湾老人_。13、比较下面两句话中“但”字的用法,并加以解释。原来他是个老不修,初到东京,什么正经的不看,但图亲近日本女戏子。但我受人之托,不得不挂个电话给那家剧院,替他订了当晚票位。答:“但”_“但”_14、“考察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句中“如此”指的是什么意思?试从文中摘引有关词语来回答。答:_15、试简述那台湾老人游日考察所得的印象。答:从“菜蓝”看到日本人民的物质生活_;从“公厕”看到一些日本人_;从“后台”看到日本人民_。16、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写观看歌剧茶花女的一段是不是倒叙?答:_17、综观全文,那台湾老人对人生的态度是怎样的?

9、答:_ (二)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丝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18、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不

10、隔”指的是_;“界”指的是_,“未界”指的是_。19、以第二自然段看,匠师们在阶砌旁边、_、_这些地方点缀花草树木,让游览者得到美的享受。20、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_这一特征(用本段语句回答)。21、发挥想象,把上面两段文字看作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_,第二幅图画的特点是_。 (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

11、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2、解释文中加红字的意思。虽:_策:_2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24、“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策之不以其道、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不以善小而不为25、对“一食或尽粟一石”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一次吃的粮食或许要将近一石、吃一顿或者要吃光一石还多的粮食、一次吃掉的粮食有的要吃完一石、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26、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将人才比作“_”,而以伯乐喻指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三、作文孩子的世界里,有欢乐,也有烦恼;孩子的世界里,有好奇,也有想象;孩子的世界里,有探索,也有思考以“孩子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一、 12345678910A二、(一)12、像鹤那样白像儿童那样红润气色好,有精神13、表限制“只”的意思表转折14、由微而窥大15、非常丰富不重视卫生(或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