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2839299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控量测专项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监控量测专项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监控量测专项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监控量测专项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监控量测专项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监控量测专项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控量测专项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监控目的- 1 -2监控内容- 1 -3监控方法- 1 -3.1基准点的埋设- 1 -3.2观测点的埋设- 1 -3.3沉降检测方法- 2 -3.4位移变形观测- 2 -3.5地表观测- 3 -3.6周边巡视- 3 -4监控频率- 3 -5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结果提交- 3 -6观测人员和仪器设备- 4 -7质量保证措施- 5 - / 集通五分部监控量测专项方案集通五分部管段起自K728+372.54先锋大桥桥头.线路沿既有线左侧增建二线.既有线局部改建或线路双线绕行.经刁家段、小兴隆地.至本标段终点查布嘎站站外K762+000。本段既有线路全长33.626km.扩能改造后全长33.

2、581km.其中双线绕行9.283km.增二线25.198km。邻近既有线施工内容有接长涵洞27座.桥梁4座、路基帮宽25km、顶进框构桥2座、明挖框构桥2座.站场改造1座、公跨铁3座。1监控目的1保证既有线行车和设备安全;2提供信息反馈.为各方决策提供依据;3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2监控内容1在承台及涵洞基坑开挖过程中既有集通线路基边坡沉降及位移观测;2顶进涵施工过程中既有集通线路基边坡沉降及位移观测;2施工期间地表裂纹及沉降;3施工期间周边建筑物沉降、开裂。3监控方法3.1基准点的埋设基准点采用现场的加密导线点为基准点。在远离施工区域不受施工、振动影响的坚实地方.开挖将16钢筋加工而成的标识

3、用混凝土浇筑并捣固密实.并设法保护。基准点布设3个。3.2观测点的埋设观测点采用长度40cm直径为16mm钢筋直接深埋在既有集通线路肩上.上口开挖用混凝土浇淘密实。观测点在线路施工侧每10米一个断面.观测长度为施工区延长至两侧各10m范围布设。点统一分类编号.并作初始观测值的测定.做好记录并作备份。3.3沉降检测方法沉降观测采用一台DSZ2水准仪进行现场观测。沉降观测开始后对按既定周期和频率用同一编号的监测仪器进行量测。沉降观测的初始数据获取:按同一水准路线逐点连续观测两次.两次数据取其平均值为初始值。获取初始数据后.由原初数据获取的观测人员按预定周期、频率和路线进行固定观测.并做好每次观测时

4、的气象情况和现场工况.供监测数据分析时参考。沉陷观测在夜间进行观测时须配备足够的夜间作业电源和必要的防护设备。hi=hi-hi-1hi=hi本次沉降量hi本次测量标高hi-1上次测量标高hi本次累计沉降量3.4位移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位移观测。将埋设的沉降观测点上刻上十字丝作为观测点位。变形观测的初始数据获取:利用基准点按闭合路线或符合路线观测6个测回.数据进行计算补差.计算出各点相对独立坐标。原始数据获得后.由原初数据获取的观测人员按预定周期和频率和路线进行固定观测.并做好每次观测时的气象情况和现场工况.供观测数据分析时参考。3.5地表观测根据现场地形条件.一般应在路基两侧路堤或路堑坡脚、

5、以及坡脚外或堑顶外10m各设一排观测桩.纵向间距20m.其中塌陷明显地段应加密观测断面.若该范围内有建筑物.则须在建筑物的基础顶面设观测标。如果因为变形产生地表裂纹.在出现5mm以上的裂纹两端设观测标志.施工过程中.按观测频率检查其发展情况.测量裂缝的宽度.采用小钢尺进行观测.精度为1mm。3.6周边巡视对线路侧沟、路肩、边坡、地表及临近的建筑物定时间巡视观察.察看是否有开裂、倾斜、掉块、移动等异常情况。4监控频率1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规定.所有监测内容的监测点在埋设完毕后、投入使用前观测1次.以便确定初始值.跟随工程进展对所有监测点进行全面跟踪监测。2现场监测将采用定时观测与跟踪观察相结合的方

6、法进行。施工期间观测频次监测频度:基坑开挖时.每2小时观测一次.基础工程完成后.每12小时观测一次.直至基坑回填完成。对于接长涵打桩地段或路基变形速率较快或有持续变形时,观测频次不少于1小时/次.并应根据观测结果调整打桩速度.当路基水平位移或垂直位移变化量大于2mm/d.或累计变化量大于10mm时必须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大板工务段等设备管理单位到现场评定处理.并等到路基、轨面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5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结果提交观测数据获取后.先由监测人员进行计算.然后经技术负责人复核后.当天报给监理及业主。现场监测人员分析每天的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进行综合评价判断.与报警值比较.如果

7、接近报警值时即向施工方、监理方提出告警.提请有关部门关注。同时一起参与施工进度的制定和研究。数据采用如下一种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1列表法:根据观测的预期目的和内容.设计数据的规格和形式.利于数据的填写和比较.重要数据和计算结果表示突出.该方法用于平时的数据积累和报表的填写。2图形表示法:在选定的坐标系中.根据观测数据画出图形来表示试验结果。该方法用于各阶段观测数据分析.直观、形象的反映观测项目的变化趋势.为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6观测人员和仪器设备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连续性。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人员配置.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主管担任现场观测负责人.配置1名熟悉测量业务的技术员和满

8、足观测工作的仪器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观测测点布置、观测数据的收集及初步整理工作。数据汇总后立即提交上报资料。主要人员组成、主要观测仪器和精度分别见下表。观测人员组成表姓名职务分工张武超观测负责人K728+300-K745+200段沉降、位移观测王自杰技术员K728+300-K745+200段沉降、位移观测李昌风技术主管K745+200-K753+000段沉降、位移观测寇稳技术员K745+200-K753+000段沉降、位移观测连建波技术主管K753+000-K762+000段沉降、位移观测王杰技术员K753+000-K762+000段沉降、位移观测主要观测仪器设备表序号名称数量型号精度备注1计算

9、器3台卡西欧58002水准仪3台DSZ21.0mm3全站仪1台尼康NIV02.M1.4钢尺3把7质量保证措施1工程所需的观测仪器如属强制检定设备.必须经有资质单位检定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使用;如属非强制检定的设备.应根据非强制性检定仪器检定方法进行检定。仪器进场后.检查情况正常下方可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2监测点的安装、埋设.均要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要求实施.严格操作步骤.做好各点的标记与编号及测点保护的宣传工作.确保监测点的成活率。及时做好初始值的施测.确定好零值。3严格做好测量记录。施测过程中发现突变与异常.要进行复测与检查.及时研究产生的原因.必要时及时向有关方进行通报.以便采取有效的相关措施。严格按有关规范规定.定期基准点的检测工作.以便了解基准点的稳定性.确保监测资料的可靠性、准确性。4加强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检查监督.监测资料必须经过自检互检自检.确认无误后提交给有关方面。认真做好施工工况记录.结合施工及监测数据.及时总结与预测周围环境安全性.积极配合信息化施工。沉降观测记录观测日期观测时间测点编号上次观测标高m本次观测标高m沉降mm累积沉降mm结论有无整道观测者: 记录者: 技术主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