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共8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2839271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共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共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共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共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共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共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共8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一、说教材及学情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这一单元中,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编排情况,我确立该课如

2、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的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的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

3、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全课以“实践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三、说教

4、学流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做“说一不二”游戏(1)2块橡皮泥:1+1=?错了!一块橡皮泥再加一块橡皮泥等于一块。(2)5块糖:你猜2+3=?2+3怎么等于1呢?(5块糖放进一个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吗?)(3)50+50=?反应太快了!怎么等于“1”呢?这100个苹果不是就是“1”筐苹果吗?(4)谁也举一个说一不二的例子呢?通过游戏导入,使学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单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

5、,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

6、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

7、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

8、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四)反馈练习,拓展

9、创新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3、游戏“夺红旗”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

10、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篇二: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1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说课稿五年级数学组一、教材说明: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关于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

11、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我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体验事情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难点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理解随机思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在课堂上使得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悟。二、活动主体:1、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

12、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突破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选择“引导探究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动手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三、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设计对双方都公

13、平的简单的游戏方案。(2)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体会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四、活动过程: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

14、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一)情景激趣,导入新知;(二)实践探索,深入体验;(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四)回味新知,反思小结;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一、情景激趣,导入新知1、课件演示:情境视频(出示足球比赛的场景)。2、观察视频,提出问题: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开球的?(激发学生多种决定方式,如手心手背、抛硬币、扔骰子等)3、以抛硬币为例,重点引导学生活动、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当同学们说出他们是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由哪个队先开球时,继续追问你们认为用这种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个队开球公平吗?由足球比赛开球

15、前的情境引出游戏公平性的问题,学生感到自然、熟悉,探究兴趣浓厚。二、实践探索,深入体验1、动手实验,获取数据。(1)有同学认为硬币掉下来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机会相等,觉得抛硬币的方法很公平,也有同学认为这样不公平,那到底这种方法公不公平呢?下面就来做一个实验,由大家亲自动手抛一抛硬币。在开始实验之前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做抛硬币试验,6人一组,每人抛10次,记录每一次出现正、反面的情况;2完成后思考:出现正面的次数和总次数有什么关系?(2)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课件出示统计表,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填入数据。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观察实验数据,比较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的关

16、系。分组讨论。小结:引导学生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总是接近总次数的一半。并教师指出:当试验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接近1/2。3、阅读材料,加深体会。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就做过抛硬币的实验。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抛的总次数越多正面朝上次数和反面朝上次数越接近总次数的一半,也就是说它们的可能性接近1/2。让学生在抛硬币的实验活动中体验、理解、感悟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及数学家实验数据验证,使学生不仅体会到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且感受到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1、游戏乐园:出示学生熟悉的一种掷骰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