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庄油田沉积背景及储层特征研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283812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庄油田沉积背景及储层特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王庄油田沉积背景及储层特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王庄油田沉积背景及储层特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王庄油田沉积背景及储层特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庄油田沉积背景及储层特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庄油田沉积背景及储层特征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庄油田沉积背景及储层特征研究摘要:王庄油田构造形态是受前震旦系基底控制的继承性鼻状构造,地层从 下第三系向陈家庄凸起层层超覆、减薄和尖灭。在以大量岩心和电测资料为基础 上,对地层反进行复对比,确定了标准层、标志层,正确认识和划分地层,对储 层的沉积环境沉和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为油田开发提供详实的油藏静态地质资 料。关键词:王庄油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沉积相;沉积环境;一、地质特征王庄地区位于东营古湖盆的陡岸,早第三纪,凹陷陡坡近东西走向、沟梁相 间、地貌梯度较大(坡度30)的古地貌特征与盆地演化的总体特点一起,控制 了第三系沉积体系的类型和发育程度它们在各时期地层中有规律地组合与展布。 王庄地

2、区总体上为受基底断裂(陈家庄断裂)及凸起翼部古地貌起伏控制的凹陷 陡坡地带,包括西部郑家古生界潜山、中部王庄古冲沟和东部宁海大型鼻状构造 三个基本单元,主要发育太古界泰山群、古生界、沙河街组四段、三段、一段、 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和第四系地层。根据王庄地区的地层在地震响应上的 波组特征,反射外形及其间接触关系,结合钻井剖面、古生物资料,纵向上把本 区划分4套含油层系:馆陶组、沙一段、沙三段和前震旦系。具有多套油水系统 和多种油气藏类型,储层总体表现出含油性好,渗透率高的特点。二、地层王庄油田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的西段,陈家庄凸起的南缘。据钻井资料 证实,王庄地区钻遇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前震

3、旦系、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 馆陶组、明化镇组和平原组地层,发育前震旦系沙四段、沙四段沙三段、沙 三段沙一段、沙一段馆陶组四次区域地层不整合,其中沙二段、东营组地层 缺失。沙四段地层在郑家构造东部广泛分布,厚度变化较大,约为80500米。沙 三段超覆沉积在下伏地层之上,可分三个亚段。沙三下亚段地层、沙三中地层及 沙四段地层。沙二段在本区缺失,沙三段顶部为剥蚀面。沙一段地层厚约60 90米,在全区稳定分布。三、沉积相本区在沙四沉积时期,整体处于湖平面之上,并在郑家潜山东侧全王庄一带 形成一个水上山间坳地。此期古气候干燥炎热,易于发有季节性洪水搬运大量的 粗碎屑堆积形成典型的冲积扇体系。(1)

4、沙三段沉积。沙三上亚段含油气层系主要分布于油田中、西部的王庄 古冲沟,开发单元为郑14、32、408、411块,是物源来自陈家庄凸起的多个扇 三角洲砂砾岩体的复合体,宏观上呈块状,横向上分布稳定,连续性好。油质稠 重,为水敏感性普通-特超稠油油藏;王庄油田在沙三上沉积时期,北、东边缘 为陈家庄凸起所环绕,西部为郑家潜山,由凸起处所形成的山间河流直接进入滨 浅湖环境,形成扇三角洲沉积,砂砾岩层的厚度约占地层厚度的70%80%,泥 岩隔层不发育,渗透性好,是该区的主要储油层。(2) 沙一段沉积。沙一沉积时期,东营盆地发生了第二次深陷扩张,王庄 地区形成浅湖相沉积,由于沉降速度较低,水域广阔,沙一段

5、广泛发育生物碎屑 滩及滨浅湖相灰色砂泥岩,该套储层在该区稳定分布,可明显的分为上、中、下 三个部分,上部以灰色泥岩为主夹砂砾岩、细砂岩,受该区沟梁相间的古地形及 前震旦花岗片麻岩母岩区的影响,在该区北部近凸处发育了小型近岸水下扇沉 积,为郑36块的主要储集层,划分为I砂组;中部以生物灰岩沉积为主,为湖 湾碳酸盐岩滩坝相沉积,划分为II砂组;下部以砂砾岩沉积为主,划分为III砂组。(3) 馆陶组沉积。馆陶组底部辫状河流沉积为广域的河流沉积,其物源较 远,来自于西北部的埕宁隆起区。在本区河道砂岩分布于王庄古冲沟内,呈北西 -南东走向。以陈家庄凸起为源区局部在宁海鼻状构造附近发育小型冲积扇体, 扇体

6、围绕宁海鼻状构造呈半环状分布,馆陶组主要为6砂组含油,分布于馆陶组 底部。其沉积相类型属于冲积扇-辫状河流相:馆陶组沉积早期凹陷内普遍发育 了辫状河流相沉积,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四、储层王庄油田有馆陶组、沙一段、沙三段、前震旦共四套含油层系,其中沙一段、 沙三段为主要含油层系,馆陶组仅个别井含油。(1) 前震旦系储层特征。王庄潜山油藏储层为变质岩,它是由片麻岩、变 粒岩和伟晶岩三种岩性组成,是长英质的结品基岩,其储集空间有如下发育特点: 微细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斜交裂缝组成了网状的空间体系,形成了良好 的运移通道。裂缝发育的非均质性严重。(2) 沙三段储层特征。沙三段储层为一套近源快速堆积的厚

7、层块状砂体, 岩性以细砾岩、砾状砂岩及含砾不等粒砂岩、含砾泥质砂岩、中、细砂岩组成。 沙三段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3) 沙一段储层特征。沙一段储层分为I、II、III三个砂组,其中I砂组 岩性以中、粗粒、不等粒及含砾、砾质不等粒砂岩为主。石英含量一般40%48%, 个别井超过50% (郑363),长石含量32%45%,岩屑含量15%35%,砂岩结构和成分成熟度均低,具有近物源沉积特征。(4) 馆陶组储层特征。馆陶组岩性以含砾砂岩及粉砂岩为主,砂、砾岩成 分以石英为主,砾径一般12毫米,含油性较好。部分岩心含泥质较重,见较 多的灰色泥砾及泥质条带。据薄片资料石英含量30%40%,长石含量35

8、% 40%,岩屑含量20%33%,以变质岩屑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泥质微 孔隙次之,储集空间简单,为孔隙型储层。五、流体(1) 、原油性质馆陶组原油性质较好,地面原油密度为0.97080.9746克/立方厘米,黏度 为 33754099 毫帕.秒(50C)。沙一段I砂组地面原油密度0.94390.9932克/立方厘米,黏度33333843 毫帕秒(50C)。平面上郑373-郑36 一带高部位稀,周围低部位稠。沙一段II 砂组地面原油密度0.99361.0311克/立方厘米,黏度29240毫帕秒(50C)。 沙一段III砂组,地面原油密度0.985克/立方厘米,黏度649918821毫帕秒

9、 (50C)。(2) 天然气性质沙一段无天然气化验资料。沙三段天然气相对密度0.5818,甲烷含量占96%, 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含量占0.4%。古潜山天然气相对密度 0.58670.7509,甲烷含量80.4%94.4%,乙烷 5.17%、丙烷6.61%、丁烷5.87%、戊烷2.4%、氮气1.11%,二氧化碳+硫化氢 0.18%。(3) 地层水性质根据试油资料及投产初期的试采资料分析,馆陶组地层水水型为氯化钙,氯 离子含量6618毫克/升,总矿化度11282毫克/升;沙一段I砂组地层水水型为 氯化钙,氯离子含量58225589毫克/升,总矿化度927012532毫克/升;沙 一段II砂组地层水水型为氯化钙,氯离子含量6560毫克/升,总矿化度11265 毫克/升;沙一段I砂组据郑4-1井地层水水型为氯化钙,氯离子含量7554毫 克/升,总矿化度13238毫克/升;沙三段地层水水型为氯化钙,氯离子含量 7452-11655毫克/升,总矿化度1240519215毫克/升;古潜山地层水为氯化钙, 氯离子含量152413936毫克/升,总矿化度1893923077毫克/升。参考文献:1 H.G里丁著,周明鉴等译.沉积环境和相.科学出版社,1985.孙永传,李惠生.碎屑岩沉积相及沉积环境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3赵澄林,刘孟惠.砂体微相和成岩作用.华东石油学院出版社,19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