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与学生观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283725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与学生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与学生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与学生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与学生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与学生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与学生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与学生观(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一一、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与学生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不能只重成果忽视过程二、新课程改革中的评价三、教育技术的定义1、有关电化教育或教育技术的定义。可以大体将它们分为两大体系:电化教育体系和教育技术体系。2、电化教育体系的内涵是“媒体论”,即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传递教育信息,外延是应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教育,力图通过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增进教育的现代化;3、教育技术体系的内涵是“措施论”,即运用系统措施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外延是整个教育领域,力图通过系统科学措施和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增进学习者的学习,范畴

2、要比电化教育广泛得多。事实上国内教育技术工作者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活动也重要体现这两方面的规定。4、教育技术94定义: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5、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涉及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它们既是工作过程,也是工作措施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 网络化2. 多媒体化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如下长处: 多重感观刺激。 传播信息量大、速度快。 信息传播质量高、应用范畴广。 使用以便、易于操作。 交互性强。3. 愈来愈注重教育技术理论基本的研究4. 愈来愈注重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5. 愈来愈强调教育技术应用模式的多样化模块二一、教学系统

3、设计,也称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二、教学设计定义:教学系统设计重要是以增进学习者的学习为主线目的,运用系统措施,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措施和教学方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筹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具有如下特性:三、教学系统设计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性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发明性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筹划性与灵活性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四、教学系统设计的作用 学习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有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2.有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4、,增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3.有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增进教育技术的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1)教学目的分析(2)学习者特性分析(3)学习情境创设(4)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5)自主学习设计(6)协作学习设计(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2. 学习风格的认知因素的研究(1)有关认知方式的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研究(2)格雷戈克的学习风格分类(3)沉思型与冲动型3. 学习风格的情意因素的研究(1)内控与外控(2)正常焦急与过敏性焦急 学习者的特性波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性重要涉及知识基本、

5、认知能力和认知构造变量;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性则涉及爱好、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可以分为六个级别: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境-陶冶教学方略,该教学方略重要有如下几种环节构成:1创设情境 2自主活动3总结转化示范-模仿教学方略由如下几种环节构成: 1动作定向2参与性练习3自主练习4技能的迁移五段教学方略这种教学方略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其长处是,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系统知识,能体现“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结识过程的特性,因此在实践中长盛不衰,至今仍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教学方略之一。其缺陷是,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往往处在被动地

6、位, 九段教学方略支架式教学方略支架式教学方略由如下几种环节构成:(1)搭脚手架(2)进入情境(3)独立摸索(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5)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方略抛锚式教学方略由这样几种环节构成:(1)创设情境(2)拟定问题(3)自主学习(4)合伙学习(5)效果评价。一般将教学方略理解为:教学方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成果所采用的方式、措施、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目前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中 模块三教学媒体环境是指为“教”与“学”过程提供必要环境的硬件设施,涉及了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系统,以及语言实验室、微型(微格)教学系统等。它们的重要功能是作为教育信息

7、传播的通道,为学习者提供对媒体进行有效控制的界面,以及呈现多种媒体所涉及的教学信息。教育资源环境涉及图书馆、学校资源中心、电子阅览室、校园网以及Internet等 一、媒体的共同特性:1固定性 2扩散性 3反复性 4组合性 5工具性 6能动性 二、教学媒体的特性:教学媒体除了具有一般媒体的共同特性之外,尚有自己独有的个别特性。 1体现性:也称为体现力,指教学媒体体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的能力。空间特性:指事物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时间特性:指事物浮现的先后顺序、持续时间、浮现频率、节奏快慢等;运动特性:指事物的运动形式、空间位移、形状变换等。 2重现性:也称为重现力,指教学媒体不受

8、时间、空间限制,把储存的信息内容重新再现的能力。 3接触性:又称为接触面,指教学媒体把信息同步传递到学生的范畴的大小。 4参与性:指教学媒体在发挥作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模型、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提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也许,使学生也许随时中断使用而进行提问、思考、讨论等其他学习活动,行为参与的机会较多;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多媒体计算机等媒体有较强的感染力,刺激学生的情绪反映较为强烈,容易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 5受控性:指教学媒体接受使用者操纵的难易限度。三、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分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越来越多。根据不同的原则,教学媒体可分为多种类型。 1按照媒体使用时用“电

9、”与否,可分为老式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2按照媒体的制作方式,可分为印刷和非印刷两大类。 3按照媒体的物理性能,可分为光学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视媒体和计算机媒体等4类。 4从传递信息的范畴来看,可分为有限接触和无限接触等两类。 5从能否及时反馈信息来看,可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类。 6从传递信息与现实事物的关系来看,可分为实物型、模拟型和符号型等三类。 7从使用者对媒体的可控性来看,可分为可控型、基本可控型和不可控型三类。 8根据使用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教学辅助媒体和学生自学媒体。自学媒体是指教师不在场的状况下,学生可进行自学的媒体。 9按媒体呈现的形态,罗纳德安德森(Ronald.H.A

10、nderson)将媒体分为10大类: 听觉媒体、印刷媒体、听觉-印刷媒体、静止图像投影媒体、听觉-静止图像投影媒体、活动视觉媒体、有声活动视觉媒体、实物媒体、人类与环境的资源、计算机。 10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分为非投影视觉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综合媒体等5类。 非投影视觉媒体又称为老式教学媒体,涉及印刷材料、图画、图示材料、模型和实物等。 投影视觉媒体涉及幻灯机、投影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听觉媒体涉及录音机、收音机、电唱机、激光唱机(CD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视听觉媒体涉及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像机、激光视盘机(影碟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11、综合媒体涉及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上述仅简介了部分教学媒体的分类法,可见名录繁多,我们可以按使用与研究工作的需要,选用那些最有用的分类法去应用。模块四一 信息化教学资源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运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教学资源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被师生开发和运用的在教与学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涉及多种学习资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信息化教学资源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和多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媒体特性1、呈现力2、重现力:即对信息的重现能力。如课本可以反复

12、阅读,录音、幻灯片可以反复重放。固然有些媒体不具有良好的重现特性,如,现场的无线电广播与电视广播。3 、传播力:任何媒体都具有扩散的传播性,以多种符号形态把信息传递给受传者,只是不同媒体在传播的范畴上各有差别。4 、可控性 : 虽然用者对媒体操纵控制的难易限度。5、 参与性: 运用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时,学习者参与活动的机会涉及行为参与和感情参与。3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解决数字化 存储海量化、管理智能化 显示多媒体化 媒体非线性组织 传播网络化 良好的交互性 教学过程智能化 信息构造的动态性 摸索性 4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方式作为学习对象/作为演示工具/ 作为交流工具/ 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13、提供资源环境 /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 /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的工具 /作为合伙工具/作为研发工具 /作为评价工具 /作为教学管理工具5 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原则目的控制原则、内容符合原则、对象适应原则、最小代价原则判断一种教学资源与否有效,核心在于看它能否将所要体现的信息有效地呈现给学习者。除了遵循以上原则外,还应运用心理学原理,特别是视听心理学原理和规律。二 多媒体素材及其存储格式多媒体素材及其存储格式1、文本docMicrosoft Word字解决软件所使用的文献格式。 txt纯文本文献。Windows系统的“记事本”就是支持txt文本的编辑和存储工具。 2、图像bmp位图文献,

14、一般不压缩,因此文献比较大。需转换成其她格式再使用jpg采用JPEG压缩的图像格式 ,文献比较小,是目前应用范畴非常广泛的一种图像文献格式 gif图形互换格式文献。压缩比高,文献小,网络上使用广泛png流式网络图形格式 tif标记图像文献格式 (TIFF) 。TIFF 格式(文献扩展名为 .tif 或 .tiff)可以制作质量非常高的图像,因而常常用于出版印刷 3、动画gif图形互换格式文献,压缩比高,文献小,可以同步存储若干幅静止图象进而形成持续的动画。网络上使用广泛swfFlash动画文献。交互能力强,可导入声音等多媒体 ,创作以便,文献小巧。4、音频wav原则的windows声音文献mi

15、d乐器数字接口文献。MIDI数据不是声音,而是以数值形式存储的指令。文献很小。mp3以MPEG Layer 3原则压缩编码的一种音频文献格式。压缩率高且音色和音质还可以保持基本完整而不失真 wma微软开发的用以替代mp3的音频格式文献rareal audio流媒体音频文献5、视频aviwindows视频文献wmv微软开发的视频文献格式mpgmpeg视频文献datvcd中的视频文献vobdvd中的视频文献rmReal格式的多媒体文献,又称为实媒体(Real Media)或流格式文献 movQuick Time 文献。具有较高的压缩比率和较完美的视频清晰度等特点,但是其最大的特点还是跨平台性,即不仅能支持MacOS,同样也能支持Windows系列。其她常用文献格式pptpowerpoint演示文稿(幻灯片)xls微软excel电子表格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