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2836114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一、(德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 .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 时习之B.学而 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切问而近思2 .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

2、特点。二、(德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 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委 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米粟非不多也米粟: 委而去之委:2.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三、(德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3、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往来无白丁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2 .翻译下面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 .从本文中找出与行路难中“今安在”句式相似的句子。四、(德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

4、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陶后鲜有闻鲜:.2 .翻译下面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五、(德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

5、能察,必以情。”对 .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又何间焉间:.神弗福也福:.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 .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六、(德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 .下列语句与“乡为身死而不受”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帝感

6、其诚C.先主曰:“君与俱来”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 .翻译句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请联系孟子的论述及朱熹的观点谈谈现代人应该如何保持本心。朱熹:“耳目口鼻四肢之欲,虽人所不能无,然多而不节,未有不失其本心者。学者 所当深戒也。”1 / 4参考答案1 B 【解析】 B 项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都是“连词,表转折”。2示例: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态度等。二、1 粮食放弃2示例: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有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语势更加强烈。三、1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琴瑟、箫管等乐

7、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3何陋之有?四、2 却 少3 ( 它的茎 ) 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 ( 只 ) 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五、1 .参与 赐福,保佑2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按照实情上报。3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六、1 C 【解析】 “乡为身死而不受”是省略句。 A. 倒装句; B. 被动句; C. 省略句; D. 判 断句。2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3不被物欲蒙蔽,学会节制欲望,方能保持本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