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2833639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 tion Met 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 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 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 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第二章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 造,力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 反射定

2、律: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条件为:上下界面波阻抗存在 差异,入射波与反射波类型相同.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 波。爆炸时产生的尖脉冲,在爆炸点附近的介质中以冲击波的形式传播,当传播到一的距离后, 波形逐渐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几何地震学: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他与几何光 学相似,也是引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因此又叫几何地震学. 波形曲线:选定一个时刻tl,我们用纵坐标表示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就得到一条曲 线,这条曲线就叫做波在tl时

3、刻沿x方向的波形曲线.正常时差的定义:第一种定义: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 射波旅行时同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这纯粹是因为炮检 距不为零引起的时差. 第二种定义:在水平界面情况下,各观测点相对于爆炸点纯粹是由于 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倾角时差:当界面倾斜时,炮检距相同,但相邻反射点传播时间不同而产生的角度差由激发 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时差。这一时差是由于界面存在倾角引起 的。波线:在条件适当时,可以认为波及其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所考虑的一点P, 然后又沿着那条“路径”从P点传向别处,

4、这样的假象路径就叫做通过P点的波线,又叫射 线。振动图:在地震勘探中,每个检波器所记录的便是那个检波器所在的位置的地面震动,它的 振动曲线就叫做该点的振动图。波剖面:在地震勘探中,通常把沿着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叫做波剖面。 视波长:如果不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而是沿着别的方向来确定波的波长,得到的结果就不是 波长的真实值,这样的结果叫做视波长。视速度:如果不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而是沿着别的方向来确定波的速度,得到的结果就不是 波速的真实值,这样的结果叫做视速度。斯奈尔定律:设各层的纵波、横波速度分别用VP1、vS1、vS2、v2、v.、V.表示,各种 P1 S1 S2 p2pi si波的入射角分别用。

5、、0表示,则斯奈尔定律可表示为:P1S1P2S 2 Pi SiP =P2 =P3 二二P. = Pv v vvP1P2P3Pi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路径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惠更斯原理:在已知波前面上的每一个点可视为独立的、新的子波源,每个子波源都向各方 向发出新的波(称为子波),子波以所在处的波速传播;最近的下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线 或包络面便是该时刻的波前面。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的方向一致的波。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面波:只有在自由表面或不同弹性介质的分界面附近观测到,其强度随离开界面的距离加大 而迅速衰减的一类波。直达波:由震源出发向外传播,没有遇

6、到分界面而直接到达接受点的波叫做直达波。 波阻抗:介质密度与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旅行时与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 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曲线。动校正: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Atl得到x/2处的t0 时间, 这一过程叫动校正或正常时差校正.地震折射波:当界面下部介质波速v2大于上部介质波速V时,而波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透射波就变成沿界面并以速度V2传播的滑行波,滑行波引起新的效应:由于2种介质是紧密相连的,为了满足边界条件,在第一种介质中要激发出新的波,即地震折射波。折射波与反射波的区别:1)折射波有一个盲区,而盲

7、区的大小取决于界面的埋葬深度,因 此地震勘探中要观测到折射波,炮检距应大于盲区;2)折射波法只适用于研究下伏地层速 度大于上面所有各层波速的地层;3)如果地层剖面中存在速度很高的厚层,就不能使用折射 波法研究更深处的低速底层,这种现象成为“屏蔽效应”。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时距曲线的相互关系: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 近线;2)折射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线在片点或F2点相切;3)直达波与折射波时距 曲线有一个交点; 4)时距曲线的陡缓取决于上覆介质的速度与界面的埋藏深度。 频谱分析:利用傅里叶方法来对震动信号进行分解并进而对它进行研究和处理的过程。 频谱:一个复杂的振动信号,可

8、以看成是由许多简谐分量叠加而成;那许多简谐分量及其各 自的振幅、频率和初相,就叫复杂振动的频谱。 取样定理:若信号满足这样的条件,即当频率 f 的绝对值大于某个固定的频率 f 时,信c号x (t)的频谱x( f )为0,则只需按At 1/2 /这样的取样间隔进行取样,所得序列cx(nAt )能够包含了 x (t)的全部信息。假频:如果所选取的采样间隔At不满足采样定律,即当尼奎斯特频率/的高频成分还会N产生以尼奎斯特频率 f 为中心向低频折叠的假的低频成分,称为假频。N线性时不变系统:(1)设输入X(t)产生的输出为X (t),输入X2(t)产生的输出为x2 (t), a、b为任意常数。如果对

9、于输入aX(t) +bX2 (t)恒有输出为ax(t) +bx2(t),则 称这个系统是线性的。(2)设输入x (t)产生的输出为X (t),对于任意值n,输入x (t+n) 所产生的输出为 X(t+n) ,则称这个系统是时不变的。满足以上两个特点的系统即为线性时 不变系统。第三章试验工作的项目通常有:1)干扰波调查,包括工区干扰波类型、特性;2)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3)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4)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生产工作基本内容和步骤:地震测量、地震波的激发、地震波的接收。 干扰波的调查方法:小排列、直角排列、方位观测、用三分量检波器进行观测。 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无规则干

10、扰波:主要指一些没有一定频率,也没有一定传播方向的波,在记录上形成杂 乱无章的干扰背景;规则干扰波:指有一定主频和一定视速度的干扰波。 面波的特点:频率低,时距曲线是直线,在小排列的波形记录上面波同相轴是直的。面 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振动延续时间越长,形成“扫帚状”,即发生频散。声波:声波是空气中传播的弹性波,速度为340m/s,比较稳定,频率较高,延续时间 较短,呈窄带出现。浅层折射波:当表层存在高速层,或第四系下面的老底层埋藏浅,可能观测到同相轴为 直线的浅层折射波。侧面波:在地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地震勘探工作时,例如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 水系切割,形成谷沟交错的复杂地形。黄土高原的

11、侧面是沟,原和沟的相对高差达几百 米,在原与沟的交界为陡峻的黄土与空气的接触面,形成同方向的具有不同是速度的干 扰波,这种波是一种侧面波。有效波与干扰波的区别?分别用什么方法压制?1)有效波与干扰波在传播方向上有可能不同,可以用组合检波来压制.2)有效波与干扰波在频道上有差别,可以采用频率滤波来压制,即带通滤波.3)有效波与干扰波在动校正后在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可以采用多次叠加来压制.4)有效波与干扰波在他们出现的规律上可能有差别,也可以用组合方法来压制. 测线布置的基本要求:测线应为直线、一般垂直构造走向。 地震测线:指沿着地面进行地震勘探野外工作的路线。 观测系统: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

12、相互位置关系。 波列图:如果把每个接收点观测到的某个有效波的波形绘在该交点处,并按共炮点,共接收 点,共炮检距,共反射点等不同规律把相应的波形排列成图,就叫做波列图。 三维地震:所谓三维地震,就是在一个观测面上进行观测,对所得资料进行三维偏移技术叠 加处理,以获得地下地质构造在三维空间的特征。 三维地震为了达到以均匀网格取样的目的,测线的布置及接收点,激发点相互位置的确立 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使地下数据点的网格密度达到均匀分布,取样间隔大约为有意义的最短波长的二分 之一。其次,利用激发点线距及接收点线的排列关系,应使地下数据点网格形成条带或面积 分布,并能控制测区或勘探对象。第三,利用激发

13、点线距、接收点线距及激发点线距,以形 成不同的覆盖次数,应尽量考虑覆盖次数多的部位能控制主要测区及勘探对象。最后,根据 实际的地形交通条件合理选择。目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基本上有两类,即路线型和面积型。在每类中又有不同的具体做法:1) 路线型 其特点是所得的观测结果为沿着路线附近的一条窄带上的资料。2) 面积型 通过地面接收点与炮检距布置的关系,使地下反射点形成一定面积分布和一定的网格密度。道间距:指埋置在排列上的各道检波器之间的距离。空间假频: 低速带:在地表附近一定深度范围内,其地震波的传播往往要比他下面的地层地震波速度低 得多,那么这个深度范围的地层成为低速带。降速带:在某些地区,在低速带

14、与高度带之间,还有一层速度偏低的过渡区,叫降速带。 浅层折射:浅层折射实际上是折射波法在测定低速带中的应用,由于一般低速带厚度不大, 所以低速带底界的高速层折射波盲区较小,故此低速带总的接受长度可以较短,也就是说, 野外施工时,排列可以短些,所以有“小排列”或“小折射”之称。浅层折射的排列形式: 第一种,排列中的道间距两头小中间大。第二种,排列中的道间距采用一头小,一头大,即 近炮点处接收道间距较小,远离炮点的接收道距增大。微地震测井:微地震测井也叫炮井地震测井,即在炮井内放炮,地面接收,或地面放炮,在 炮井内接收,由深到浅逐点观测,获得不同深度的地震记录。井深校正:把把激发点从井底校正到基准

15、面上,就叫做井深校正。 重复冲击:震源在海水中激发所产生的气泡,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将产生胀缩作用,每次胀缩 都是一个新的震源。鸣震:因为海水表面和海地是两个反射系数较大的界面,因此在夹着水层的这两个界面之间, 会形成多次反射。侧反射波:这是指海底潜山,水下暗礁等产生的反射。 底波:这是与海底界面有关的波,在浅海域,当淤泥较厚时,常观测到这种面波。它的特点 是,频率何时速度都较低,而且离开海地即迅速衰减。第四章组合法:利用干扰波和有效波在传播方向上的差异而提出的压制干扰方法。 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差别:1)传播方向上可能不同;2)频谱上可能有差别;3)经动校正后的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4)出现的规律上可能有差别。组合:把这n个检波器的输出叠加起来,作为一道的信号。组合的方向特性、振幅特性,组合方向特性曲线随机干扰的来源:1)地面的微震;2)仪器在接受或处理过程的噪音;3)激发所产生的不规则干扰。 随即干扰的特点:在记录上表现为杂乱无章的振动,它的频谱很宽,无一定视速度。 组合检波和多次叠加的“统计效应”:随机干扰遵循的规律是统计规律,在这方面,它与有 效波是有差别的,在组合检波和多次叠加中正是利用了随即干扰的特殊统计规律来压制它。 确定性数据:能相当精确地用明确的数学关系表示的物理数据。非确定性数据:某些物理现象的数据不能用明确的数据关系式来描述,无法预测未来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