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学案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2832374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隐者不遇》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寻隐者不遇》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寻隐者不遇》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寻隐者不遇》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寻隐者不遇》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寻隐者不遇》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隐者不遇》教学案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隐者不遇教学案例复习寻隐者不遇教学描述 干国祥 “今天我们学的是游园不值,学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另外一首诗,这首诗大家应该已经会背了寻隐者不遇。”干老师开门见山,让同学们先把屏幕上已经显示出来的寻隐者不遇诗句再读一遍。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声音整齐响亮,有些学生甚至闭着眼睛背了出来。 “这首诗好吗?”背完后干老师问了一句。 “好。”有同学脱口而出,而有些同学却迟疑起来,按照他们听课所得的修炼,老师的问题肯定是有用意的,所以他们没有急于回答,而是等老师后面的话。 “有没有觉得不好的?”老师又问,看到全班都摇头后,干老师追问道:“好在哪里?” “这首诗的语言非

2、常简朴,让人一听就懂。”坐在后面角落的一个男孩马上做出反应。 “哦,一听就懂。妈妈和菜市场卖菜的人讲话,一听就懂,那是好诗吗?干老师根据他的逻辑做了如此推论,把问题又抛还给学生。 “嗯,这首诗只用了简短的几句,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最前排一个女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她很自信,声音清脆悦耳。 “美丽的图画,嗯,说得很好。”老师肯定了这个女生发言中有价值的部分。 1 “这首诗虽然只有几句,但它表现出一个童子说出的话,嗯,表现出一个对话。”第一排另一个女生也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嗯,你看,我和你就对话了,这是一首好诗吗?”老师也同样反问她,这个女生也思索着坐下了。 “好,这个话题我们不再说了

3、,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就是要让大家懂得并掌握怎样阅读古诗的密码,所以今天上完这两堂课,你以后就知道怎样来判定一首诗的味道如何。” 说到这里,老师神秘一笑,说:“我也很喜欢这首诗,因此我也写了一首诗,大家看看怎么样?随即,大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首“诗”。 寻隐者喜遇 干国祥 柳下问童子,言师采茶去。 只在此山中,城南向阳处。 归来天色晚,把酒庆欢聚。 老师很认真很郑重地朗读着,学生却情不自禁都乐出了声。 “好不好?”他们笑过后,老师又故意很认真地问。 “不好。”学生边笑边摇头。 “刚才同学说的语言简朴易懂,这诗句简朴易懂吧?说简短的话表现了对话,这诗句也表现了对话吧?有图画吧?有故事吧?学生随着老师

4、的问话,一迭声地点着头。 “为什么不好?我不都按你们说的方法来写的吗?”好一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 “你改的这些不顺口。”有个男生找到了一个“理由”。 “柳下问童子,言师采茶去。我觉得很顺口嘛。”老师又把问题抛了回去。 是啊,老师改写的这首诗肯定是不好的,可是为什么不好呢?此时,学生的神情跟刚才读寻隐者不遇完全不一样了,若刚才是不带感情地整齐朗读,这会儿就是自由地积极思考,并注意倾听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以求知道这个问题最终如何得到解决。因此,课堂这会儿很安静,很多同学皱眉努力寻找新的思路。就在这时,老师适时地讲解到:“我们发现,是有些字被改动了。为什么不能改呢?为什么松树不能改为柳树呢?

5、所以,这节课的第一个要点:密码。一按某个东西,它就能够开某个锁。”干老师用学生容易理解的“密码”一词引发他们新的思考。 刚说到这里,有一个女生要求发言,她站起来,急急地说:“我认为寻隐者,他是在寻找一个隐者,而松树代表隐者的,柳树代表的是春天的喜悦,所以用松下问童子好像比较对。” “嗯,前面一个说说得非常好。这个松是代表隐士的。”干老师充分肯定了学生回答中的相关部分,与此同时,大屏幕上诗句“松”字的旁边又出现了所象征的“密码”高洁之士。干老师接着说:“因为松树象征了高洁之士,但是后面部分,柳树不是代表春天的喜悦,柳树代表什么呢?你们能不能记起带有柳字的诗句?他把这个检查平时语文积累的“球”投给

6、学生。 先有两个学生背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但是3 被老师把“球”又抛回了,因为老师要的是诗句中带有“柳”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个学生一下子叫了起来。 “对,两个黄鹂鸣翠柳,这个倒是如刚才同学所说,表现了春天的喜悦。”干老师又问:“还有吗?”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个学生首先念出了首句,在他的启发下,全班学生一起背出了刘禹锡的竹枝词。 “还有吗?”老师又问,学生没有发言的了,老师提示了一个送元二使安西。这是学生会背的诗,大家又一起背了出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还有吗?”老师

7、又问。 “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女生又想起陆游游西山村中的诗句。 “好,不一一背了。柳树,在古诗中有很多种含义,但是如果大家读的诗足够多的话,你会发现,绝大部分的柳在古诗中都表示一个意思,那就是离别。大家注意,以后在唐诗宋词中一看到柳树,十有八九表示什么?” “离别。”学生一齐说。 “而看到松树,十有八九表示什么?”干老师又把学生对“柳”字密码的认知引回到诗中其他“密码”。 “高洁之士。”这个学生已经知道了。 “隐居在山上的高洁之士。它是有密码的。”干老师强调着“松”4 字在古诗中的密码,同时又开始带领学生对新的“密码”作发现和解密。“言师采药去,言师采茶去!”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两句,“茶”和

8、“药”二字的读音不同造成的不同韵味,让学生一下笑出了声。 “这显然有密码。茶是表示生活很宁静很恬淡,可是谁去采茶?”老师引导他们进行辨别。 “童子。”学生说。 “童子,以及那些妇女。”老师补充后又问,“那么采药的又是什么人?” “师父!”“闻师。”同学们七嘴八舌。 “所以,我只是告诉你,那些隐者去采药。为什么去采药,他可能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求得长生之道,所以要去采仙药;还有一个目的是,要找一种药,普济众生,疗治百姓的伤痛。但是这两个目的都是表示他是一个隐者。”与“松”字同,大屏幕上诗句“药”的旁边出现了被破译的“密码”隐者、长生、济世。 “云在这里表示什么?也有密码,不让你回答了,我先告诉

9、你。云表示隐逸,山上什么也没用,只有白云朵朵。”干老师点到为止,把“云”的密码做了简单的解释,“还能表示闲适,因为谁能把云关起来啊?谁能把云关到教室里来上课啊?没有人能够,因此云表示自由、闲适、隐逸。”同样,大屏幕上“云”字旁边出现了“隐逸闲适”的字样。 “云深后面就是不知处,不知处是啥意思啊?” “就是不知道他哪里去了。”学生一起说道。 5 “这谁都知道,说明什么?” “说明他迷失方向。”一个学生说。 “说明他迷路了?”老师反问。 “说明他自由自在。”又有学生说。 “不知处是云不知处吗?”老师抓住他们回答中模糊的地方追问。 “是师父不知处。” “是那个隐者不知道在哪里。这说明什么?”老师又问

10、。 “说明山上的云很多。”一个男生说。 “云多又说明什么?”老师继续追问,看学生还是不明白,就形象地解释说,“你看,这不知处确确实实说明他非常地自由,非常地逍遥。他不是走到哪里手机叮铃铃响了,回来!哪个老朋友来找你了!不是这样,你压根儿找不到他了,他就自由自在地、飘荡地、逍遥地去了。” 这样,学生就知道了原来“不知处”也是隐者的自由隐逸。 这时,回顾大屏幕上出现的诗句与相应重点词语的“密码”,干老师总结问道:“所以,你看,改掉的每一个字都是围绕一个字来写的,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隐。”学生很透彻地理解了。 “对,很准确,都是围绕一个隐字来写的。现在我把诗改了,又偏偏都是把表达隐的字改掉了,那

11、还叫诗吗?” “不叫。一改这个诗的意思就全都没有了。”学生都点头赞同。 6 “所以古诗中每一个字都是有它的密码的。再比如说这个不遇。”指着题目,干老师问大家,“不遇好,还是相遇好?” “相遇好。”学生说。 是啊,在他们的经验中,当然寻人“有遇”是相当圆满的结果了。 “当然是相遇好了,相遇了大家就一起喝酒,就高兴,就欢歌是不是?”干老师顺着他们的思路说,但随即而来的一问又让全班学生思考了,“可是一欢乐,还有诗了吗?”“一欢乐,只能做一件事,什么事?喝酒!” 学生都乐了。 “是不是?可是因为没有相遇,所以我就有种幽幽的思念的诗情,所以这就叫神会。悠然神会,我心里想着、念着,仿佛就见到了不知身在何处的隐者。”老师指着屏幕上“不遇”旁出现的“神往、神会”说。 讲完了“不遇”,干老师又让学生体会:“现在,你看整首诗读来读去都是在讲哪个字的?” “隐。”这下,学生对于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理解,仅从各字“密码”就通透了许多。 于是,在再次朗读全诗的时候,跟刚才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这首诗是复习,复习的目的就是用刚才说的两种方法,来学新的一首诗游园不值。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