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S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2830324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PS节气门位置传感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TPS节气门位置传感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TPS节气门位置传感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TPS节气门位置传感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TPS节气门位置传感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PS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PS节气门位置传感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时计 划编写日期: 年 月 日课题线性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线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电路控制; 了解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故障对整个电控系统的影响。技能目标:掌握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方法;按技术要求正确调整相关机型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安全文明作业的好习惯鼓励参与意识,培养协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重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分析及调整1、难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电路2、处理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的实际运行过程直观形象的讲解,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启发

2、讨论、引导讲授、多媒体演示、直 观教学、巡回指导、多元评价课前准备1、丰田5A-FE型发动机实训台4台(线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2、丰田5A-FE型发动机线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8只(有或无故障各四只);3、数字式万用表4块;4、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及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多媒体课件资料;5、12份实训报告单;6、常用工具4套。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目的与方法组织教学(约2分钟)1、师生问好;2、课前考勤;3、检查学生工作服穿着情况;4、填写教学日志。通过组织教学,使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复习回顾(约6分钟)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作用、分类?2、开关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工作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用本

3、节多媒体课件展示答案抽查23名学生(优 差兼顾),复习回顾 上讲内容,巩固己学 知识,检查课后复习 程度,并记入该生平 时成绩中。任务引入(约8分钟)在4台5A-FE型发动机实训台上分别设置一个故 障(使用准备好的故障传感器):1、怠速触点接触不良; 2、滑动触点接触不良;3、Vcc端子无电压;4、E端子 搭铁不良。分别运行4台发动机,让学生认真观察其运行状况, 我们可以看到4台发动机都不能正常工作。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通过实际故障引入 任务,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任务分析 及启发讨论(约12分钟)1、4台发动机出现的故障相同吗?2、分别是什么原因可能导

4、致这些故障现象?3、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才能理解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对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影响?(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控制电路;(3)如何检测、分析和调整节气门位置传感器。4、如何排除故障?需要用到哪些仪器、工具?配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启发讨论法任务驱动法通过启发讨论明确 学习目标。设置疑问,让学生带 着问题去学 有 的放矢。为解决问题而学一 一以疑激学。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目的与方法一、线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外形特点如图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实物图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的内部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播座讲

5、授新课(约25分钟)慈速开关尸,滑动触点职申.位订 滑劫既点教学环节如图2线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结构(1)一个线性电位计滑动触点和一个怠速触点组成(2)滑动触点(VTA)可在电阻上滑动,测得节气 门开度的线形输出电压,可知节气门开度,节气门开度 越大,电压信号越大;当节气门关闭时,怠速触点(IDL) 闭合,节气门打开时,怠速触点断开。注:某些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没有怠速触点教学内容与过程多媒体演示 引导讲授法展示课件,化抽象为 形象,符合学生特 征,让学生: 了解结构 熟悉车上的安装 位置现场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 引导讲授法运行发动机实训台, 并改变节气门的开 度及开度变化的速 度,让学生认真观

6、察 发动机工作状态的 变化,同时教师引导 讲述,理解工作原理 现场教学,实物 演示,化抽象为形 象,便于理解,加深 认识,激发学习兴 趣。教学目的与方法二、线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控制电路讲授新课(续)节笔门隹理ECU总速触点升美5V-I2V忡理I金畀网Nyn读阡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学法引导讲授法展示课件,利用实训台架,让学生: 理解控制电路 熟悉各端子的作 用图3线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控制电路1、Vcc端子:是同电源电压在ECU内部产生的,ECU通过VCC端子给传感器提供5V标准电压;2、VTA端子:节气门位置信号通过VTA端子输送给ECU,VTA-E2之间的电压反映了节气门的开度, 全关时电压信

7、号应约为0.5V,随节气门开 度增大,信号电压增大,全开时约为5V;3、IDL端子:电脑内部通过电阻将IDL线拉至12V,怠速触点接通时,IDL-E2之间为0V(低电平), 怠速触点断开时,IDL-E2之间为12V(高电 平)。电脑依此信号判断发动机是否处于怠 速状态,完成相应的控制功能;4、鸟端子:为信号搭铁。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目的与方法讲授新课(续)理实一体化教学 现场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理 论讲完,马上进行实 战演练,符合学生的 认知学习规律,让学 生在充分理解控制 电路原理的基础上, 利用现场操作演示, 讲解要点,使学生直 观的掌握其检测分 析方法 培养学 生善观察、勤思考的

8、 好习惯,可以加深学 生的理解和记忆。三、线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分析及调整1、检测分析其检测分为电阻检测和电压检测两方面。(1)电阻检测分析点火开关置于“OFF”档,拔去传感器插头,用万用 表电阻档测量传感器各端子之间的电阻。表1为5A FE 型发动机线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各端子之间的标准电阻 值。若测量结果不符合规定的电阻值,应调整或更换传 感器。表1 5A-FE型发动机线性节气门位置传限位杆与调整螺 钉之间的间隙端子名称电阻值(Q)0VTAE22008000.35mmIDLE2不大于23000.59mmIDLE28节气门全开VTAE2330010000*一耳33007000教学环节教学内

9、容与过程教学目的与方法讲授新课(续)(2)电压检测分析插好传感器插头,点火开关置于“ON”档,用万用 表直流电压档检测传感器各端子与E2之间的电压值。表 2为5A-FE型发动机线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各端子与 E2之间的电压值。若测量结果不符合规定的电压值,应 调整或更换传感器。表2 5A-FE型发动机线性节气门位置理实一体化教学 现场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理 论讲完,马上进行实 战演练,符合学生的 认知学习规律,让学 生在充分理解控制 电路原理的基础上, 利用现场操作演示, 讲解要点,使学生直 观的掌握其检测分 析方法 培养学 生善观察、勤思考的 好习惯,可以加深学 生的理解和记忆。端子节气门状

10、态标准电压(V)IDL-E2全开914Vcc-E2_4.0 5.5VTA-E2全闭0.3 0.8全开3.2 4.92、调整(1) 拧松传感器的两个固定螺钉;(2) 将厚度为0.45mm的塞尺插入节气门限位杆和 限位螺钉之间,拔去传感器插头,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 IDL和2的导通状况;(3) 逆时针转动传感器,使怠速触点断开(即万用 表读数显示无穷大),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慢慢地转动传感 器,直至怠速触点刚刚闭合为止(即万用表刚刚有读数);(4) 拧紧传感器的两个固定螺钉;(5) 分别用0.35mm和0.60mm的塞尺插入节气门限 位螺钉和限位杆之间,同时测量怠速触点的导通情况。 当塞尺为0.35mm

11、时,怠速触点应导通;当塞尺为0.60mm 时,怠速触点应断开。否则,应重新调整。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目的与方法示范操作 讲解要点(约20分钟)1、电阻检测分析2、电压检测分析3、调整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现场教学法现场操作演示,讲解 要点,进一步使学生 理解其检测分析和 调整方法一一进一 步规范操作,理解要 点。分组训练及注意事项(约10分钟)1、分组每组3人,共分4组,注意组员的合理搭配,每组 安排一名学习较好且负责的学生为组长;发放实训报告 单,并简单说明实训报告单如何填写;各组分别在5A -FE型发动机实训台上实施任务,判断故障现象的产生 原因,检测分析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调整好节气门位置

12、 传感器。大家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增强团结合作的能力。2、注意事项(1) 插拔传感器插头时,必须先关闭点火开关;(2) 拆开线束插头时,应注意锁扣型式,不可盲目 用力硬拉,安装时应注意将插头插接到位,并将锁扣锁 住;(3) 用万用表表笔插入传感器插头检查时,不可对 端子用力过大;(4) 启动发动机时,每次启动时间不得超过5s,两 次启动间隔时间不应少于15s。分组练习法合理安排,使学生有 序实施任务,亲自动 手操作,检测分析和 排除故障一一展现 自我,提高技能,培 养学生安全文明生 产的好习惯。任务实施及巡回指导(约60分钟)把每组学生安排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充 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跟踪 和检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记录,以任务驱动法巡回指导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引导学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目的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