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282854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是与环境相适应的。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观察,收集、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模拟实验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不合理的行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生物灭绝。教学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教学难点模拟实验的能力,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设计思想1、主动探索、建构概念2、 合作交流、提高素养教学准备1、 教师:展示自然环境的背景图片,

2、课桌的调整、教室的布置、课件等2、学生:每人准备一只纸蝴蝶,搜索有关生物对环境适应的资料。分组,确定小组长,发言人。明确扮演小鸟的两位同学。教学过程(课件展示:自动播放风景图片)师:同学们,“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日有缘相约在这里,共同闯荡“生物世界”。相信我们一定会学得非常快乐。我们知道,云南是个好地方,“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云南也是个资源丰富的地方,“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因而,云南也便成了“动物的乐园,植物的王国”。早就听说云南有个“蝴蝶泉”,可惜我们现在无法观赏到“蝴蝶盛会”了。哎,你们看,这儿不是有一群蝴蝶正在快乐地飞舞吗?(示图)哎呀,如果小鸟们飞到这里来,蝴蝶

3、会遭遇怎样的危险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好吗?(示图:探究活动:小鸟捕捉蝴蝶)师(边说边走向后方):1、请转身看后面的墙壁,那里有一组风景图片,五彩的鲜花、苍翠的树林、清澈的河水怡人的风景让我们再次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2、再看一下自己的桌子,每人都有一只纸蝴蝶。3、我们先分工一下。(1)这组是小鸟之家,请推荐2位同学,待会儿去捕捉蝴蝶。(2)其他小组都是蝴蝶之家。4、活动规则是这样的:(1) 首先小鸟之家全体同学必须遮住自己的眼睛。(2) 然后,蝴蝶之家的同学们在1分钟内将自己的纸蝴蝶粘贴在后面的这组墙壁上。(根据情况,分23批)注意:高度不超过图片的上侧边沿。以下范围均可。粘贴的纸蝴蝶不能相

4、互覆盖,也不能藏到图片后面。记住自己粘贴的蝴蝶的位置师:想一想,我该把蝴蝶粘贴在哪里才不容易被小鸟发现?(3) 在同学们粘贴好纸蝴蝶后,两只小鸟去捕捉蝴蝶。注意:只可用眼睛观察来发现蝴蝶。捕捉蝴蝶时,只能用手捕捉,而且一次只能捕捉一只,放到指定地点。然后再返回捕捉。不可一次捕捉多只。捕捉的时间是1分钟。师:想一想:鸟类该怎样才能快速地发现和捕捉到蝴蝶?师:明白了吗?学生活动(小鸟遮眼粘贴蝴蝶小鸟捕捉蝴蝶)。师:时间到。请两只小鸟数一数捕捉到的蝴蝶数。并回到原座位。师:“小鸟捕捉蝴蝶”的活动结束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幸存的蝴蝶在哪里?这是哪些同学粘贴的?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课后给这些同学发奖。

5、)师:好!现在老师要调查一下,请问,在粘贴蝴蝶的时候你是怎样考虑的?()你觉得怎样的蝴蝶容易生存下来?()你呢?()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蝴蝶具有与环境相似的体色,也就是说如果蝴蝶与环境相适应,就容易生存下来。师:我再来问一下不幸葬身鸟腹的蝴蝶们。请问,在粘贴蝴蝶的时候你是怎样考虑的?()为什么你粘贴的蝴蝶一下子就被小鸟发现了?()你觉得怎样的蝴蝶容易被小鸟捕捉到而走向死亡?()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蝴蝶的体色与环境差异较大,也就是说,如果蝴蝶与环境不相适应,那就容易被小鸟吃掉。(请“幸存的蝴蝶”回到座位)师:我还要问问扮演小鸟的同学,谁捕捉到的多一些?()你觉得怎样的小鸟才善于捕捉蝴蝶?()请问同学

6、们,如果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怎样的小鸟容易生存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小鸟善于捕捉蝴蝶,也就是说如果小鸟与环境相适应,就容易生存下来师(边说边回到前方):同学们,刚才,我们用纸蝴蝶模拟真实的蝴蝶,图片上的风景模拟真实的自然环境,由同学扮演小鸟,模拟了自然界小鸟捕捉蝴蝶的过程。我们发现:蝴蝶如果有了与环境相似的体色(或形态),就不易被小鸟发现,有利自己的生存;而小鸟有了发达的视觉,就能捕捉到更多的蝴蝶,同样有利于小鸟的生存。(删去,语言要简练)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生物对环境适应。师:(板书课题)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师:在刚才的模拟探究活动中,我们初步体会到:蝴蝶和小鸟在长期的生存和发

7、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对环境的适应。那么,是不是只对蝴蝶和小鸟而言呢?下面我们一起打开课本(P1314),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分析课本上的5幅图片。第1小组选第一幅。请结合我现在发下来的信息资料,思考:这些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主要是从哪方面来适应环境的?你还能举出哪些相似的例子吗?这样的适应对生物有什么意义呢?讨论1分钟后,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生:各小组讨论约1分钟时间()代表上台交流()师:好,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现在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研究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从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方面的适应上来理解。并板书(1)形态(2)结构(3)生理(4)行为等)师:你还能举出更多

8、的例子来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还是个别现象。(板书)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师:请大胆地推测,假如鸟儿没有翅膀,鱼儿没有鳃,假如后果是什么?()(板书)2、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淘汰。师:通过活动与讨论,我们已经发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各显神通”“各有奇招”。但是,总体而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还是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它们主要是从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来适应环境的。(示小结)师:现在要考考大家。请观看一段猎豹捕猎角马的录像。思考:猎豹的哪些特点有利于捕食?角马的哪些特点有利于抗敌而生存?()师:注意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综合性的。即使是同一个生物个体,也能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来适应环境。师: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有些生物还形成了特殊的适应能力。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人们利用某些生物对环境的特殊适应能力发明创造了许多先进的设备。请将下列军事装备和与之相关的生物联系起来。海豚的皮肤A军人的迷彩服蝉的保护色B直升飞机蜻蜓的翅C潜水艇(复习第一课的内容)师:云南是蝴蝶王国,除了体色以外,蝴蝶还有哪些方法来适应环境?请利用课余时间作一次调查。师:同学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为此,我们人类在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能随心所欲,任意破坏环境。我们要努

10、力挖掘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殊能力的资源,开发高科技环保产品,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巩固与反馈:能力测试P1 2、10板书设计:第四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表现为:(1)形态(2)结构(3)生理(4)行为等方面2、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淘汰。教学反思:不论是游戏活动还是资料分析,我们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各种生物都遵循着“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规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却又是相对的。人类不合理的行为很可能破坏环境,从而引起生物因为不能很好地适应剧烈改变的环境而走向灭绝,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建立“合理规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观点。第

11、四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2、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教学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实验器材:显微镜,常用工具课时: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究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揭题),在我们周围的生物中有许

12、多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探索它们呢?这就要借助一些器具。二、新授: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物实验室(一)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器材1、引导生阅读教材,观察图1-7。2、师演示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如下图)3、师提示:安全事项。(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如下图)1、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1-8(或者挂图),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名称。2、观察活动:认识显微镜。分别介绍以下各个部件的作用镜座 、 镜柱 、 镜臂、载物台、 镜筒、 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反光镜目镜和物镜、 遮光器、 3、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4、讨论: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什么?5、总结: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常用显微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