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四年级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282826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四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校本课程四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校本课程四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校本课程四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校本课程四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四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四年级(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好习惯是幸福之源 目录第一章 完成作业-31、我的作业做完了吗?-42、都有哪些作业?-83、我遇到难题了-114、老师,这是我的作业-14第二章 守时惜时-161、守时-182、惜时-203、和时间赛跑-234、做时间的好朋友-25第三章 诚实守信-271、诚实守信的小故事-292、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323、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354、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37后记40第一章:完成作业习惯是什么?习惯是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学习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对于我们来说,习惯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养成习惯的过程。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

2、,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潜意识行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今后的事业乃至整个人生都起着深远的作用,可以说,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坚实基石。第一课:我的作业做完了吗?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比一比:你最喜欢谁的暑期作业?明明:老师,这是我做的英语手抄报!小刚:老师这是我的作业小红:老师,这些题我不会做!小丽:老师,这首诗我背的不熟写一写:你为什么喜欢她的作业?说说理由吧! 说一说:什么样的作业才是合格的作业?:通过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仅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懂得了许多知识,而且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一定会按时、正确、认真的完成!美国心

3、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才有好人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心,逐渐养成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负责的良好的品质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将来置身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够顽强的生存奠定夯实的基础。第二课 都有哪些作业?读一读在巴黎的一个宴会,来参加的人都是各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宴会上,主人问其中一个来宾:“你的成功秘诀是从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个来宾给了主人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不是别的地方,而是我的幼儿园!”主人睁大了双眼问:“哦,是吗?说说看

4、,你在幼儿园都学到了什么,以致让你后来拿到诺贝尔奖章?”这位来宾回答说:“没有什么,我只是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自己的东西不乱放,饭前饭后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他的回答得到了与会者的普遍认可,这些开参加宴会的人都是认为众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小时候家长和老师给他们培养成的良好习惯。看一看:我知道了: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被试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为1,8oo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

5、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 或许今天的作业比较琐碎,或许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实践课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把作业记在专门的本子上,我们就不会忘记了,这是一

6、种不错的方法。想一想:怎样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三课 我遇到难题了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一句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的这句话意在告诉人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但是,毕竟我们的知识有限,遇到难题后我们应该怎么办?读一读:案例一:高强的父母安排他做作业达三小时之久。往往一吃好晚饭就开始,到11点还不一定结束。高强也不“争气”,人在书桌前,心在电视机上,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小便,心不在焉,忙碌不停,一小时能做完的功课,花了三小时还不能完成

7、。父母怀疑他有多动症,高强却抱怨说:“反正做快做慢都要到10点钟结束,干脆边做边玩。”为什么高强要马拉松似地做作业呢?原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的最长时间仅2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限度,他们就不可能专心致志地连续动脑筋做作业。高强的父母了解了这个特点后,妥善地安排了夜自修时间。从此,晚饭后高强除了做作业,还可以休息、玩耍,甚至看电视。虽然做作业的时间短了,但自觉性提高,作业做得又快又好。 案例二:二年级的杨光,平时不愿动脑筋做作业,东抄西凑地向老师交差,父母对此视若无睹。到了临考前两天,父母才硬逼着杨光挑夜战。杨光还真聪明,一读就记住,不到10点钟就可以收兵了。谁知考试结果只有70分。

8、父母长吁短叹,说这孩子忘性大。为什么杨光前一天晚上能背诵如流,第二天考试时却忘了一大半呢?原来,儿童的记忆有个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只有通过反复复习才能强化记忆,减少遗忘。杨光的父母得知这个道理后,改变了过去“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注意平时的学习与复习,杨光的成绩很快达到90分以上。 案例三:李玲才二年级,父母就给她开“小灶”,每晚做完作业之后,就认真地教她学英语。父母教得很费劲,李玲却瞌睡得要命,学了一小时还记不住一个单词。是她太笨了吗?不,是因为她对枯燥的字母、单词根本不感兴趣。后来李玲的父亲改用形象、生动的教育方式,不到一个月,李玲就能用英语对客人作简单的应酬。 说一说:从上面三个小

9、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其实在大多时候,不是我们学习不好而导致的作业完不成、而是因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我的忠告是:既然你已经知道自己的缺点,就不要一错再错了,应该练习着慢慢改进。但是愿意改掉坏习惯的人很多,有恒心时时检点、日日改善的人却不多;所谓积弊成习、积非成是、积习难改。其实,只要发愿改善,就可做得到的。拓展:调查一下自己都有哪些学习中的不良习惯,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相信你一定会改掉这些坏习惯!第四课 老师,这是我的作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才能“习惯成自然”,收到相当的效果。读一读:案例:

10、我们班的李飞同学现在进步多了,听说他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就从来没有让老师安生过。在他还没上学时,父亲就因为同别人打架被人杀死,母亲也在他父亲死后不久离家出走,剩下幼小的他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逐渐长大。因为如此,学习也是一塌糊涂,懒惰成性,作业完成的时候很少,即使完成了也是照抄别人的作业,每学期考试几乎都在倒数几名。偶然有一次,李飞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回答得非常正确,老师表扬了他,同学们也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听谁说李飞又抢别人东西的说法了。在我的耐心引导下,他说脏话的毛病也改了。同学们说李飞现在变好了很多,体育上是我班的篮球干将,劳动方面表现也很好,现在还主动承担了倒教室后边

11、垃圾桶、洗痰盂、整理笤帚、垃圾铲的责任,也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夸奖和老师的表扬。但他现在在学习上也很用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虽不够专心,学习主动性差。但我想通过努力,李飞的学习一定会更上一层楼。通过这个案例,我明白了展示台:这是我的作业!第二章 乐于交流 第二单元 守时惜时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时间观念有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遵守时间,安排利用好时间,提高学习、做事的效率,成为一个守时的人。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当日事当日毕,从小懂得“时间就是效率”,养成守时惜时的好习惯。 第一课 守时 知识链接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

12、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文嘉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天天提醒 学习做事不拖拉,能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做好该做的事,今日事,今日毕。养成好习惯,受益你我他。拓展延伸“惜时守时”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光阴如梭须珍惜。你拍二,我拍二,劝君惜时应入耳。你拍三,我拍三,青春虚度老难安。你拍四,我拍四,贪玩贪睡太幼稚。你拍五,我拍五,莫等暮年悔当初。你拍六,我拍六,白驹过隙不停留。你拍七,我拍七,惜时守时靠自己。你拍八,我拍八,朝起转眼见晚霞。你拍九,我拍九,生命无常终有休。你拍十,我拍十,惜时守时今日始。小资料 “守时”是一种可贵的教养。守时就是守信.张良拾履据传说,有一天,张良在圯上(即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迈老人。只见老人故意把鞋摔下桥底,慢慢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张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训老人,但碍于老人的年纪,不忍下手,只好下桥取鞋。取鞋后,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帮老人穿鞋。事毕,老人非但不谢,反而大笑而去。片刻老人又返回,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5日后的黎明,与我会此。”二次会面,皆因张良迟到而散,第三次张良夜半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给张良一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