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论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2827746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职业危害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职业危害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职业危害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职业危害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职业危害悔: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良好的职业卫生保障能够有效地产力。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勺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职业辭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制制度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让他们在为瞬创作财富时减少自己身滴的损害。w芒:;2S素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二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病防治工作涉及 方方面面,在这诸多方面中,弄清鼾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做好职业病防治 工作的切入点、首要任务,是开展职业健康工作的前提,是职业健康工作永恒的 主题。危害因素及其预防如下;豔焊等工I 亠 /、种I ., 、., 、一,种;预防措施有尘(夕D;水泥除尘措施吸在搅拌机拌筒出料口字安装活动胶

2、皮护 罩,挡住粉尘外霰在拌筒上方安装吸尘罩,将拌筒进料口飞起的粉尘吸走走在 地面料斗侧向安嚮尘罩,将加加料时扬起的粉尘吸走,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吸走 送入旋风滤尘器,刪过器内水浴将粉尘歸落,被水冲入蓄集池。作需将赚屑 除尘措施:在每台力加工机械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 吸入输送管道措再送到蓄料仓内IJ可达到各作业点的粉尘浓度降至2mg。(3) 金属除尘措施:用抽风机或通风机将粉尘抽至室外,净化处理后向空气排放。2.生产性毒物丄页防措石工、风钻工、工、2、生产性毒物施工现场生产性毒物主要是铅、锰、苯、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等;主要受危 害的工种有通风工、油漆工、喷漆工、电焊工、气

3、焊工、电镀工等工种;预防措 施有(1)防铅毒措施:允许浓度,铅烟0.03 mg/m3,铅尘0.05 mg/m3,超标者 采取措施。采用抽风机或用鼓风机升压将铅尘、铅烟抽至室外,进行净化处理后 向空中排放;以无毒、低毒物料代替铅丹,消除铅源。(2)防锰毒措施:集中 焊接场所,用抽风机将锰尘吸入管道,过滤净化后排放;分散焊接点,可设置移 动式锰烟除尘器,随时将吸尘罩设在焊接作业人员上方,及时吸走焊接时产生的 锰烟尘;现场焊接作业声狭小,流动频繁,每次焊接作业时间短,难以设置移动 排毒设备装置焊接时应选择上风方向进行操作,以减少锰烟尘的危害。(3)防 苯毒措施:允许浓度,苯 40 mg/m3 以下,

4、甲苯和二甲苯为 100 mg/m3 以下,超 标者采取措施。喷漆,可采用密闭喷漆间,工人在喷漆间外操纵微机控制,用机 器手自动喷作业,以达到质量好对人无危害的目的;通风不良的地下室、污不池 内涂刷各种防腐涂料等作业,必须根据场地大小,采取多台抽风机把苯等有害气 体抽出室外,以防止急性苯中毒;施工现场油漆配料房,应改善自然通风条件, 减少连续配料时间,防止苯中毒和铅中毒;涂刷冷沥青,凡在通风不良的场所和 容器内涂刷冷沥青时,必须采取机械送风、送氧及抽风措施,不断稀释空气中的 毒物浓度。3、噪声 施工现场噪声主要是来源于搅拌机、电动机、空压机、钢筋加工机械、木工 加工机械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混凝

5、土振动棒工、打桩机工、推土机工、平刨 工等工种;预防措施有在各种机械设备排气口安装消声器、在室内用多孔材料进 行吸声或对发生的物体、场所与周围进行隔绝。4、振动 施工现场振动主要是有砼振动棒、风钻、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等;主要 受危害的工程有砼振动棒工、风钻工、打桩机司机、推土机司机、挖掘机司机等; 预防措施有在振源与需要防振的设备之间,安装具有弹性性能的隔振装置,使振 源产生的大部分振动被隔振装置所吸收;改革生产工艺,降低噪声;有些手持振 动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等隔振垫,工人操作时戴好专用的防振手套,也可 减少振动的危害。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就是在科学的职业

6、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分 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项目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 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 来,并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识别方法如下:1、检查表法 检查表是针对不同的行业,专为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设计编制的表格, 表格中能直观地反映出不同工艺流程中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或原因,有 害物的种类及危害因素的类型、操作方式及作业人员所处的岗位、可能导致的职 业病。检查表的特点是简明易懂,方法简单适用,易于掌握,能弥补有关人员的 知识经验不足。优点是通过系统的检查,能比较全面的进行辨识,应用范围广。 缺点

7、是通用性较差、同样受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大项目实施起来花费时间长。2、经验法经验法是指依据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凭借经验和判断能 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要点是依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 需要采用经验法,是否收集了足够的相关行业、生产工艺的职业卫生基础资料, 能否全面识别、分析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的有效性。简便、易行是 它的优点,缺点是受评价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和偏差。3、类比法类比法是指利用已经建成投产的相同或类似工程的职业卫生检测、监护和 统计分析资料进行类比,分析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的有效 性。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有

8、全部类比法和部分类比法。优点是通过对类比现场 的调查、监测,可以定量、直观的识别职业危害因素。缺点是相似可比性的差异 带来偏差。4、综合法 综合法是指在不能完全用一种方法完成识别时,可以将项目划分为几个部 分,综合使用经验法、类比法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要点是将几种评 价方法进行划分,根据各自的要点逐一分析。特别应注意其可比性、完整性和真 实性。三、职业危害的控制职业病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我们的和谐社 会建设里程里,这是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 工艺、新资料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危害风险以及职业病会不断出现,防治工作将 不断面临新的

9、挑战。如何控制如下:1、要理顺职业病防治监管体制,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协调机制。职业卫生工作 涉及国家产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诸多方面。但是,长期以来职业卫生工 作一直存在条块分割、分头管理的情况。针对此现状,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 府的职责,层层落实并列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理顺现行的监督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协调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2、要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监管。依法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加强对农民工就业的 指导、培训和援助,编写常见职业病预防常识的宣传手册,提高农民工的自 我防护意识。3、要加大监管力度。实行职业卫生许可制度,严把企业准入关口。职能部门应 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

10、度,抬高企业违法成本。 采取强制性措施,实行用人单位责任人持证(即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培 训证)上岗制度,解决他们的卫生法制观念淡漠的问题。4、要增加职业病防治投入。加大对职能管理部门的投入,进一步充实安监执法 队伍,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提升其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 务机构建设,特别是基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合理调配资源,建 立健全适合于农民工主要就业场所乡镇企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四、治理职业危害问题中的不足1、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由于国家法律规定和文件打架,卫生和安监部门之间的 监管职能尚未理顺,造成谁都管,又谁都不管。2003 年11 月,中编办 15 号 文将

11、职业卫生监督职责一分为二,明确安监部门负责作业场所监管,但职业 病防治法和国务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对此均未作相 应修改,执法主体仍是卫生行政部门。尤其在基层,执法力量缺乏有效协调配合,监督执法力度薄弱,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惩处不力。2 、企业对职业危害认识不足,管理不力。大部分工人由于缺乏对职业病的认识, 没有任何自我保护的意识,竟然因为嫌麻烦,不配戴防护口罩。另外,大部分 企业对于职业危害不够重视,不舍得加大投入,必要的防护设备、措施没有及 时配备。3、审查程序被忽略。法律规定,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在新改扩建时, 都要提交职业病危害的预评估报告,并且预防职业病的防护设

12、施要与工厂的主 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并经验收后才能投产,但在很多地方,这 些程序都被省略了。更有一些企业,明明知道生产过程对健康有害,就采取经 常更换工人的方法,逃避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4、职业病救助机制的缺失。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规定,搜集证 据通常都需要用人单位的协助方可获得。但农民工多为临时工,劳动合同签订 率普遍较低;而部分企业为了逃避法律责任,不主动与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 导致证明劳动关系成为职业病鉴定诊断的难点。职业病诊断整个过程手续繁 琐、复杂,同时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往往同属相同的管 理系统,在制度设计上难以保证农民工获得公平的鉴定结果。

13、农民工患上职业 病后,一般自身无力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陷入医治难的困境。参考文献:1.许文.张毅民.化工安全工程概论.化学工业出版.2011.2.杨乐华.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华北电力学院学报,2001.3.王凯全.安全工程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4.史志澄.焊接职业危害的防护.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15.李英主.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检测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邢娟娟. 职业危害评价与控制. 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7.陈卫红. 粉尘的危害与控制.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周学勤. 职业卫生管理与技术.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9.陈沅江,吴超,吴桂香. 职业卫生与防护. 械工业出版社.200910.杨文芬. 职业危害个体防护技术.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