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2827012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与环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物与环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物与环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物与环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物与环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与环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与环境-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讲 生物与环境一、 考纲要求知识内容要求3-4种群与群落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IIIII3-5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IIIIIII3-6生态系统的保护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的的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IIII近年高考题号和分值11年12年13年14年题号26262627分值11分10分8分12分知识网络构建:(主要涉及必修三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本考点常以曲线分析题形式出现,考查对“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理解,分析时要注意与种群在

2、实际环境中的繁殖状况相联系,并注意多种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基础知识回扣:1.种群的数量特征间的关系 (1)数量特征(2)数量特征的关系(3)调查种群密度方法2种群增长的曲线解读(1)数量增长曲线比较 (2)增长(速)率曲线比较题型训练:1、判断(1)(2014年江苏高考)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2)(2014年浙江高考)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解析: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不存在环境容纳量(3)(2013年四川高考)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用性外激素专一诱

3、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解析:拟水狼蛛有两个食物来源,卷叶螟被诱杀后,褐飞虱被捕食量上升2、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和_(填字

4、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答案:(1)b;偏高(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3)A;B(注:两空可颠倒); 20%(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3、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C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在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

5、有害动物不宜在此防治,因此A错误;该图示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由于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影响,因此B错误;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因此C正确。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多,因此D错误。考点2 群落的空间结构、种间关系和群落的演替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一般考查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演替类型或过程基础知识回扣:1、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2、种间关系3、群落的演替类型题型训练1、判断(2014四川高考)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农田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解析: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使用取样器取样法,丰富度是群

6、落层次概念,种群密度是种群层次概念(2014江苏高考)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014山东高考)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牡蛎等,该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2、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级群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级群落的结构更为稳定B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C顶级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动调节能力更高考点三、生态系

7、统的结构和功能本考点常以综合题形式进行考查,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联系起来,综合性较强在做相关计算时注意正推和逆推思路的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回扣:1.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成分及作用 (2)营养结构2、生态系统功能(1)能量流动(2)物质循环(3)信息传递三者比较:题型训练: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103kJ/cm2a),请回答:(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由固定的太阳能,图中A代表。(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_kJ/cm2a。 (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4)图中_和_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5)若图中植

8、食性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的功能。答案:(1)生产者 呼吸消耗的能量(2)1.1105 (3)15.6% (4)生产者 分解者 (5)信息传递解析:设生产者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为x,植食性动物流入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为y,根据能量的总输入=能量的总输出可知:y+5=0.05+0.25+2.1+5.1 x+2=y+0.5+4+9 可得:x=14 y=2.5故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3+14+70+23=1.1105 kJ/cm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的效率=2.5/(14+2)=15.6%考点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两种稳定性的相互关系和提高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基础知识回扣1、生态系统稳定性(1)原因:自我调节能力(2)调节方式:反馈调节2、生态环境保护(1)生物多样性层次(2)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题型训练:判断(2009福建高考)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