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探讨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2825445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小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小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探讨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粗放型的矿山开采方式越来越不能 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改进矿山开采模式,对矿山环境进行必要 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矿山环境的问题、对 策及中小矿山环境生态修复的主要方法。关键词:矿山 生态修复 环境影响评价 监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粗放型的矿山开采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 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改进矿山开采模式,对矿山环境进行必要的生 态修复迫在眉睫。生态修复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 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1矿山环境影响评价1.1遥感图像数据在矿山环境调查中的应用杨敏等1将SPOT5遥感

2、图像数据用于小秦岭金矿区地质环境调 查,结果显示SPOT5遥感数据在经济性、分辨率、可获得性等方面均 较适合于1 : 50000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可快速、准确地圈定采 矿、选矿的矿点分布,以及采矿废石、裸露尾矿渣堆及堆排位置、数 量、面积及体积,为野外有针对性的部署调查路线提供技术支撑,提高 工作效率和调查水平。1.2模糊综合评判在矿山环境调查中的应用唐建新等2针对丘陵地区的地质情况,构建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 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矿山环境地质条件,把地质环境 影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编制成模糊综合评判表,以此来确定各种影响 因子的级别;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创建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3、在 实际应用中,该模型评估地质灾害影响结果与实际结果相似率较高。1.3基于GIS和RS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在矿山环境调查中的应 用王海庆3分别应用矢量多边形法、缓冲区法、网格法等方法来 评价辽宁省葫芦岛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经分析,矢量多边形法的评 价结果和实际地物边界相似度较高,但对发展趋势的预测没有网格法 效果好。缓冲区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发展趋势,但信息量体现较少;网格 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发展趋势,也可以体现出较多的信息量,但是评价结 果不易理解。根据以上叙述,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采用矢量 多边形法效果较好。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获得众多的技术资料,收集矿区需治理的面 积、重点治理区域、地形地貌

4、改变所需的工作量、防治的地质灾害类 型、等级等信息资料,以确定治理工程措施、工程布置、结构设计、 施工要求等,综合各种影响因子的影响权重,有利于进行经济核算。2不同场地条件的矿山生态修复2.1露天采场生态修复露天采场生态修复的制约因素主要是阶梯状地形,裸露基岩。露 天矿的台阶坡度较大,最大可达到70以上,在保证生产安全情况下,采 用陡帮开采,可以减少剥离量,但在坡面上种植植被非常困难,即使全 面覆土或穴状整地客土,其生态修复率也较低,一般在50%左右,因此 种植植被不是首选,可优先考虑作为固体废物处置场、恢复为水面、 矿山工业旅游场地开发等二次开发用地4。2.2废石场生态修复矿山废石场采用“挡

5、渣墙+截排水+植草”综合治理工程方案。即首 先在堆渣体的坡脚位置设置一道挡渣墙用以拦截、支挡堆渣体,然后 对堆渣体的坡面进行清坡、削方与夯实,为保证坡体自然稳定,平整后 的坡面坡度一般不大于35。在拦渣墙前布置排水沟,将废水导a流至 矿山污水处理系统,以防止矿山废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再在其表层 覆盖耕植土,种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植被,以恢复地表植被等5。2.3塌陷区生态修复塌陷区的生态修复首先要做到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若矿山仍在 开采阶段,地表出现地裂缝、地面沉陷等情况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针对地裂缝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类型,采取密闭、回填、灌浆、夯实、 监测等治理措施;对应的地下坑道采取必

6、要的支护、防塌措施;若矿山 已闭坑,地表存在地面塌陷但规模不大时,应采取充填的方式进行治 理。将废渣自外向内的由地面填入地下采空区、坑道,用细粒尾矿充 填其中上部,为地面绿化做好准备;地面塌陷规模大且难以治理的特殊 位置,应采取设置警示牌、连续监测等措施,划分为矿山地质灾害研究 特区。监测过程要确保安全,划定出监测区、禁人区,修建防灾栅栏和 修建监测道路6。2.4修复后系统的监测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测网是矿山治理不可或缺的方法, 在完成布置监测网的同时,联系当地群众做好“群测群防”工作。对矿山 开采造成的各种不良情况,如地裂缝与地面塌陷、不稳定边坡、矿渣 堆积占地、采空区及巷道变形等,矿

7、山应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巡视检查。 一般可采用直观(眼看、耳听等)和简易测量的监测方法,录像、摄影等 也可用来为监测矿山服务。监测变形的位置、方向、变形量、变形速 率、发生时间及变化规律等。3建议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的发展起步较晚,国外已经形成一套相对较为 完整的体系,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 现资源开发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制定、 完善矿山环境保护法规;理顺矿山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矿山环境影响评 价制度;实行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实施矿山环境许可证制度;执 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计划;实行矿山环境监督检查与强制执行制度等。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

8、作,必须有一支专业队伍进行 生态恢复治理工程规划、设计技术指导,以确保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 作顺利进行。矿山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 可有效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消除各种地质灾害带给人们的危害。参考文献1 杨敏,徐东寅,乔彦军,等.SPOT5遥感图像数据在矿山地质环 境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环保与分析,2010,31(1):51-55.2 唐建新,徐宁霞,康钦容.模糊综合评判在矿山地质环境中的 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10,33(5):145-150.3 王海庆.基于GIS和RS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必选J. 国土资源遥感,2010,85(3):92-96.4 祝怡斌,周连碧,林海.矿山生态修复及考核指标J.金属矿 山,2008,386(8):109-112.5 祝启坤,黄玉清,宋征.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综合治理对策 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21(1):21-25.6 解伟.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浅析J.西部探矿工 程,2010,(2):154-1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