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2824410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成为 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毛泽东形 象地把它概括为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刚成立,美国和一些资本主 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 经济上封锁禁运、 军事上包围威胁 等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但建国第一年中国就与 17 个 国家建交。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953 年 12 月,周恩来接见印度

2、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1954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 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顶原则作为指导中印、 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世界外交舞台: 1953 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 在台湾海峡, 干涉中国内政, 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 威胁。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1954 年召开日内瓦会议, 这是新中国首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中国代 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1955 年,万隆会议召开,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发

3、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 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 周恩来鲜明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万隆会议,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中国与更多的亚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系。(二):开创外交新局面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新中国成立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但由于美国的抵制,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在广大发展中国国家的支持 下, 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 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

4、利, 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美国代表被迫承认, “这是联合 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 国”。2、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朝鲜战争停战以后, 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中国与绝大 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 20 世纪 70 年代初, 由于世界局势发 生重大变化,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1971 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尼克松即将 访华的公告, 震惊了整个世界。 1972 年 2 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中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 一个中国的原则

5、, 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 最终目标。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 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 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 20 世纪 50 年代 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3、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 来,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 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 积极参加 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

6、心 的多边外交,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还积极参与地 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 年 10 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 正式会议。与会成员达成广泛一致,形成 “上海共识 ”。上海亚太经济 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 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 斯坦、乌孜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 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 织,对加强中国与俌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 起到重要作 用

7、。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了主导作用。2001 年中国加入 WTO。作为新世纪领导人的胡锦涛主席, 在外交上奉行“求同存异、 和 谐发展”的国际理念,从 2003年任职以来,出访达 100 多次,向世 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形象, 带去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 珍惜友谊的愿 望。在现代的外交政策上,奉行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 谋求和解的三和理念, 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立场和政策, 按 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 求同存异的精神进行处理, 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现今的国际形势,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仍然错综复 杂,旧的热点问题温度未降,彻底解决遥遥无期,新的热点问题又接 二

8、连三出现。不少国家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加剧, 外受国际因素的影响, 局势呈现不同程度的动荡, 经济社会发展均受影响。 以胡温为核心的 党中央坚持趋利避害, 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 争新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在国际 事务上坚定原则,长袖善舞,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典型的例子有对日本, 中国与日本因有战争的背景以及难以抹去的糟 糕印象,后期子孙又不断重翻历史旧账, 拿先人的功过来评判当今的 两国,显然不利于双方的继续合作和向前发展。 胡温就此提出前事不 忘后事之师、 牢记历史并不是要记住仇恨, 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 系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方针, 不断夯实中日

9、关系的政治基础, 确保中日 战略互惠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对日本的历史问题既没有全盘抹杀但也 没有做无谓的追究, 只要眼下双方能互惠互利, 携手多做对两国人民 有益的事情,就是对时代对历史对人民最大的负责。外交内政贡献还在于提出进一步解决台湾问题的“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存异、共创双赢”十六字箴言,多次指出实现两岸关系和 平发展,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目的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途径 是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继 续推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也要继续努力争取恢复和进行两岸协 商谈判。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都愿意同他们 交流对话、协商谈判。谈判的地位

10、是平等的,议题是开放的,什么问 题都可以谈。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新局面。今年国共两党的历史会面,也彰显了胡温处理台湾问题上取 得的重大成果。外交政策和成就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新成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坚持了开放的理念和路线。开放首在思想开放,既不桎梏于历史也不受外来牵制,并在开放中寻求更大的变革,借鉴外来经验,找到与我 国基本国情相契合的先进思想、 先进文化和先进理念,允许不同的世 界观价值观等渗入其中,带动国内各领域的发展。打破惯性思维,敢 为人先,试行一些政策。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中国已逐步开放教育、 开放媒体、开放金融,这些转变促使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大国形象的提 升,最重要的是抛弃了冷战思维,逐步走向缓解矛盾、消灭敌对、共 同发展的道路,推动与世界的融合与发展。回首建国至今 6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人民通过“摸着石头过 河”,不断汲取新鲜经验,也渐渐领悟到开放的必要性和延续性。可 以说,“开放中变革”就如层层云梯,它是走向“无为而有所治”的 和谐社会中最不可或缺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