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课堂笔记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282251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课堂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社会学概论课堂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社会学概论课堂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社会学概论课堂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社会学概论课堂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课堂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课堂笔记(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社会学概论 1.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孔德提出,社会学术语,区别于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社会条件: A18、19实际西方的两次大革命:1789,法国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的产业革命。 B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西欧社会社会转型,推动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C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孔德,西方社会学,社会改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革命。 历史材料: A 历代思想家,社会思想。如孔德接受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的思想。严复接受荀子的思想。 B 古典哲学、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

2、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同时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C 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 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人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D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提供了经验观察资料,为社会学成为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论自杀是代表作。 2. 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国外看法: A 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孔德、斯宾塞、杜尔克姆。实证主义。 B 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韦伯。反实证主义。 C 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

3、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综合。 D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 国内看法: A 社会为研究对象。社会学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乱兴衰的原因(郑杭生)。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样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李大钊)。社会学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费孝通)。 B 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孙本文)。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龙冠海)。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杨心恒)。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性事(庞树奇)。 C 第三种类型。剩余说,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所不研究的剩余领

4、域。学群说,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调查说,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问题说,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未定说,社会学研究对象尚未确定。 正确把握: A 社会学有独特研究对象。社会学史可证明。 B 社会学研究对象众说纷纭。多方面的探索,是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必然现象。 C 对社会学对象的理解不应强求一致。 社会与个人关系的重要性: A 定义社会学的对象,离不开两者关系问题。 B 区别社会学的学派。唯实论、唯名论。实证论、反实证论。 C 确定社会学的属性,宏观社会学、微观社会学。 D社会学的主要内容,直接、见解的包含或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E 理论上,每个社会学家自

5、觉不自觉的解决的问题。实践上,每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 F 某种意义上,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 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一般。历史唯物论起指导作用,提供方法论原则和理论基础。社会学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论。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个别的关系。社会学,综合性科学,研究其他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说明社会学与其他的区别,也说明社会学必须借鉴其他社会科学。同样,其他社会科学也能得益于社会学。 社会学与历史学、管理学等综合性学科的关系。同属综合性科学。 社

6、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联系:目的一样,都是为推翻旧社会;理论基础一样,用历史唯物主义作思想指导。区别:A。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这一政治学角度来研究。社会学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之一社会学角度来研究。B。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单科性学科,社会学是综合性学科。 4. 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社会学的功能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社会学也是通过这两条途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服务的。 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 A 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 B 社会性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

7、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 A 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发展的社会体制,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符合规律性。 B 对管理社会和制定社会政策提供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政策、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中国社会学:西方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中国社会学是适应中国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性社会转型的需要。社会发展是社会学发展的源泉,中国社会发展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源泉。 中国转型社会:转型的加速期。速度快,广度、深度、难度前所未有。 两者关系:对转型认识的越深入,越全面,社会学的成长

8、越扎实、越迅速。成长了的社会学,推动转型过程比较顺利、比较健康的发展。 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但也要注意吸取、借鉴国外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要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防止一切照搬,也要避免一切排斥。 5. 什么是社会? 社会唯名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有个人。吉定斯、塔德。 社会唯实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齐美尔、杜尔克姆。 马克思: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社会不单单是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

9、产、分配、交换、消费中产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的本质和基础。 1. 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由人群组成,人是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 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构成了整个社会系统。 只有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丰富多彩。 社会系统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改造能力。 2. 社会系统有哪些功能? 整合功能:文化整合、规范整合、观念整合和功能整合。 交流功能:创造了交往的工具,提供了交往的场所和规范,使人类互动得以进行。 导向功能:行为规范进

10、行导向。 既成和发展的功能:文化通过社会得以积累和发展。 3. 简述关于社会构成要素的理论。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成分。 传统理论:孙本文。地理要素、生物要素、心理要素、文化要素。地理要素和生物要素是消极限制要素,心理要素和文化要素是积极活动要素。除此以外,还包括群体要素、家庭要素、行为要素、经济要素和政治要素。 社会三要素论: A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 人或人口是社会主体的能动要素。 C 文化一旦形成便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发挥重大作用。 4. 简述关于社会类型的理论。 马克思: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为标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类型:亚细亚的、古

11、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预见共产主义社会。基本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伦斯基:赖以生存的方式,狩猎的与采集的社会、畜牧的社会、初农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整体社会结构的差异。滕尼斯提出的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杜尔克姆,机械团结的社会与有机团结的社会。 我国提出:转型社会。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有一种社会过渡形态,即转型社会,兼有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特征。 墨尔根:未开化的、野蛮的、文明的。 孔德: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主义阶段。 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5. 简述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 功能

12、论:社会是活的生物有机体。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共同发挥作用,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冲突的出现和存在是反常现象。 冲突论:马克思。社会中存在着强制和压迫,冲突的出现和存在是正常现象。社会的稳定和均衡是暂时的。 进化论:社会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其中规模增长、结构分化、功能转化和相互依赖,同生物体相似。社会进化的形态是渐进的、连续的,不存在突变和飞跃。 生物理论:人类是动物的一种类型,依赖于周围的生态而生存。生物学的许多原理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 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制度乃至文化观念有很大影响,有决定性作用。研究和理解人类社会及其文化,要注意

13、到其所处的特定的地理环境。 6. 如何理解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A 宏观社会:社会的整体结构,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 B 微观社会:社会的个体结构,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 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 A 个人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较低层次,不稳定。 B 群体关系:社会群体或组织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中间层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C 社会制度: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最高层次。固定化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 血缘、地缘、业缘的角度: A 血缘关系: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不同

14、情况下,血缘关系的紧密程度及其地位作用不同。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 B 地缘关系:人类社会的区委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封闭型和开放型两种类型。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 C 业缘关系: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 7. 试用社会类型理论说明我国目前社会的基本特征。 转型社会,是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社会过渡形态。兼有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特征。 1. 泰勒的文化定义是什么?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通过学习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其特点是人类后天习得,并为人类所共有。 2.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化

15、比文明的产生要早,文明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 文明只反映人类所创造的具有进步和积极意义的成果。文化包揽一切。 文化主要表现为物质的或精神的发展状态。文化是文明存在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进步表现,具有积极的行为意义。 3. 什么是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在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 主文化,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占次要地位的,仅为一部分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群体所特有的文化。不与主文化抵触或对抗。 主文化,在社会上占有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占次要地位,与现有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的文化,对现存社会秩序有着背离和否定作用。 主文化与亚文化区分不绝对,发展过程中,两者可相互转化。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与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文化。同时,也应该认真研究与对待亚文化。 对反文化的性质不可一概而论,应当从发展的角度去评估。 4. 简述文化的基本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