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六单元30课诗四首导学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2803026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第六单元30课诗四首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下第六单元30课诗四首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下第六单元30课诗四首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下第六单元30课诗四首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第六单元30课诗四首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六单元130 诗四首设计:田显玉 审阅:八年级备课组【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重难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时间】二课时一、激趣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让我们一起品味四首诗歌的优美语言及优美的意境吧。1、资料连接 说说作者生平,交流引读陶渊明:东晋诗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最能代表他诗歌

2、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中田园派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王维,盛唐著名诗人,人称“诗佛”。 字摩诘,太原祁人,出身仕宦家庭。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 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的最大的艺术特色。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

3、带楚国故地游览。(4)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荒秽( ) 草木长( ) 燕( )然 逢侯骑( ) 荷( )锄 属( )国汉塞( ) 无违( ) 荆( )门仍怜( )故乡水 帘旌( ) 徙( )倚二、预习导学用“/”给四首诗划分节奏;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概述诗意;齐读,熟读成诵。1、 自由朗读归园田居(其三),正音并划节奏。思考 “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自由朗读王维的使至塞上,注意字音、节奏。思考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3、自由朗

4、读李白渡荆门送别,注意字音、节奏。思考 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4、自由朗读登岳阳楼(其一),注意字音、节奏。思考下列问题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悲”在何处? 三、课内研讨:1、归园田居(其三)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诗的前四句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赏析诗歌的意境美。陶诗

5、平淡而又富于情趣来自于写意。“情趣”表现为“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c.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文说说看;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2、使至塞上a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

6、使边塞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觉得自己好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 “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圆”“直”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自己一路跋涉,看到的沙漠中特有的景色。“萧关逢侯骑”,进了萧关却没有遇见将官。“都护在燕然”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作战呢

7、。总言之,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丽壮阔的景象,也写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b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3、渡荆门送

8、别a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诗中的写景句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现、变换,作者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写完山势、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法从不同角度写长江的近景、远景。“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慢。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白天,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颔联从正面描写。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

9、十分强烈。b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山势和流水,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一个“随”字给山野以动感,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C. 这首诗最打动你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表现手法、意境、语言、构思)如从构思看: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包括前三联,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明,章法有度。d、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颔联、颈联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大江时那种

10、新鲜、欣喜、激动的感情。诗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发了思乡的情感。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诗人称其为“故乡水”,诗人此次远行,怎能不留恋自己的故乡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乡,而说故乡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抒发了诗人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4、登岳阳楼(其一)中,你是怎样理解尾联这两句诗的?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北宋已经危亡不可挽救。“老木沧波”既写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同样也是诗人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一种暗示。国破家亡,悲从心来。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感,虽是抒写到岳阳楼游玩,但心系国

11、家政事,忧国忧民,借登楼来谱写了一首爱国诗篇。四、巩固提高(一)、背诵默写这四首诗(二)A、用生动语言描绘一下使至塞上的画面。 B、归园田居 “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指什么?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王维的使至塞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如同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朗读吟诵之间,我们仿佛置身于奇特壮美的西北边塞,雄奇瑰丽的长江中流一带,看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而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崭新的面容、纯朴自然的诗风为我国诗歌领域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以至使“田园诗”从此成为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

12、树一帜,其影响经久不衰。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那或热情奔放、或清新俊逸、或自然闲适的诗作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让我们在吟诵声中结束对四首诗的学习,以此表达对诗人的崇敬之情吧。课堂检测:一. 基础题:1.按要求把下列诗句填写完整。使至塞上中描写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消息诗句是:_,_。归园田居中,描写诗人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诗句是:_,_。渡荆门送别的颈联是:_,_。登岳阳楼(其一)融情于景,借景抒怀的句子是:_,_。二.链接中考:比较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过故人庄 陆游 孟浩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山重水复疑

13、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这两首诗都属于律诗,游山西村是七律律;过故人庄是五律律;韵律也工整,前诗的韵脚豚村存门;后诗的韵脚是家斜麻花。3.这两首诗行文构思基本相同,“留客、邀我”反映了“农(田)家” 好客淳朴的民风,山西村的景是柳暗花明,故人庄的景是静中有动,以动来衬静;都写了人的活动,前者是箫鼓追随春社近,后者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也都写了人们重访的愿望,这种愿望前诗较强烈,如“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句诗就可以看出。这两首诗表达的

14、思想感情也很接近,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千古绝句,在诗中它不但写出了景色的美,而这种美是在“疑无路”的时候才出现,使人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境界。现在人们用这两句诗来形容在困难之中的新境界。5.请你根据下面的语境,填上两句话,使其上下连贯,又构成一个排比句。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 _,_ _。6.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其上下连贯,又构成一个对偶句。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旧照人。 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座青山杜甫诗。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酬云。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