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测试(精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2800731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测试(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测试(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测试(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测试(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测试(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测试(精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A海上内循环B陆上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大洋循环A量取9.5ml蒸馏水B倾倒液体 C过滤 D加热液体2.( )下列实验操作,科学规范的是3.(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如果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为5cm3,则产生的氧气的体积为A10cm3 B2.5cm3 C5cm3 D1cm34.( )10%的食盐水倒掉一半,不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质量 B密度 C溶质的质量 D体积5.(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某同学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水

2、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在实验室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纯净的水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颜色的液体;纯净的水洁净、透明、稳定,是一种溶液。A B C D6.( )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深圳市是非常缺水的城市,因此市民应该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工业废水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C.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所以我们可以无限制地利用水 D.目前人们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7.( )下面所列动物的特征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是A小狗有尖尖的牙齿 B蜈蚣腹部有许多足C泥鳅体表有一层滑粘的液体 D蛇的体表覆盖粗糙的鳞片8. (

3、 )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和心得。请你将它展示出来,与老师、父母、同学一起分享。现在请拿起钢笔或圆珠笔来答题,关于在答题过程中钢笔或圆珠笔中墨水的几个量中保持不变的是。A、重力 B、密度 C、质量 D、体积9.( )一只氧气瓶,刚启用时瓶内气体密度是,用去2/3质量的氧气后,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A B1/3 C2/3 D210( ).用氯化钠配制l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溶解;称取氯化钠;过滤;量取水;计算;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B. C. D. 11.如下图三条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

4、、增加溶质的方法,均可使它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a溶液 B、b、c溶液 C、c溶液 D、a、b溶液12. ( )如右图所示的容器,灌满水,容器内a、b、c三点, 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为A、a点最大 B、b点最小 C、c点最小 D、三点一样大13. ( )一杯氯化钠溶液,其上部密度为a克 / 厘米3,则下部的密度为气囊腰带正常游泳时体力不支时A、大于a克 / 厘米3 B、小于a克 / 厘米3 C、等于a克 / 厘米3 D、小于a克 / 厘米3或大于a克 / 厘米314如下图所示,有一种被称作“跟屁虫”的辅助装备是游泳安全的保护神。“跟屁虫”由一个气囊和腰带组成,两者之间由一根线连接。正常游

5、泳时,连接线是松驰的,气囊漂浮着,跟人如影相随。在体力不支等情况下,可将气囊压入水中,防止人下沉,在此情况下( )蔗糖第25题图A人的重力减小了 B人所受的重力方向改变了 C气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 D气囊受到的浮力变大了15右上图表示一杯刚配制的饱和蔗糖溶液,要增加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升温 B降温 C加糖 D搅拌16图甲为蔗糖的溶解度曲线。现将剩有蔗糖固体的饱和溶液降温,则烧杯底部的蔗糖固体质量将 ( )A变大 B不变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1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溶质不能通过淡化

6、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 A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溶剂质量增多 C海水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多18.70时的m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 )19现有一组物质:海水、盐酸、酒精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 ) A 碘酒 B 泥水 C 冰水 D 牛奶20.吃火锅时,我们虽然没往锅内继续放盐,但汤越吃越咸,这是因为 ( )A汤的上部淡下部咸 B汤内盐的质量分数随着水份的蒸发而增大C汤内锅底的盐没溶解 D其

7、它原因21.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B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2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40 g 甲、乙,加热到40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22小明在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放了少量高锰酸钾使水变成红色,他制得的蒸馏水颜色将是: ( ) A、无色 B、白色 C、红色 D、微带点红色23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精制后的盐 B、矿泉水 C、蒸馏水 D、自

8、来水24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并列关系是由于分类依据的相同而把事物截然分开并列,如人按性别可分为男女,其分类依据都是性别,分类结果“男”与“女”就成并列关系。而交叉关系是对事物分类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依据,则必然出现交叉关系,如“学生”与“男人”就存在交叉关系,前者的分类依据是职业,后者分类依据是性别,他们的交叉地带就是“男的学生”。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包含浓溶液B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25.下图为精制粗盐的示意图,回答: (1).写出仪器名称_。(2).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漏

9、斗中的液面应 _(填“高”或“低”)于滤纸边缘 (3). 粗盐提纯时正确顺序是 ( ) A、溶解、蒸发、过滤 B、过滤、蒸发C、溶解、过滤、冷却 D、溶解、过滤、蒸发26某班同学在“探究水的某种特性”的实验中,对水的体积和质量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同学们先用天平测出注射器的质量,再用它分别抽取10厘米3、15厘米3、20厘米3的水,分别称出注射器与水的总质量,下表是其中一个组的实验记录。“探究水的某种特性”的实验记录表(测得注射器的质量为11克)(1)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刻度线处,若向右调节左侧横梁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则调节平衡

10、螺母前,左盘与右盘的位置相比较高的是 盘。(2)对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水的 是不变的,从而发现了水的一种特性。(3)受此实验启发,小豪不称质量,在家里测量了冰的密度。他先用注射器抽取27mL的纯净水,再故进冰箱速冻,等水完全结冰后,小豪从冰箱中取出的注射器如上图所示,则水结冰后的体积为 mL小豪所测得冰的密度为 克厘米3(保留l位小数)27用量杯先后盛质量不同的同种液体,并用天平测出量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总质量m和液体体积V的图像,如下图所示。由图线可以知道量杯的质量是_g,液体的密度是_kg/m3。28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水

11、的质量;溶液中溶质KNO3的质量;KNO3的质量分数;30时KNO3的溶解度;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 ;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 ,不变的量有 。29下表是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方法。30有一只玻璃瓶,底面积为50厘米2,它的质量是0.2千克,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0.7千克,用此瓶装植物油,最多能装0.45千克。求:(1)玻璃瓶的

12、容积 (2)植物油的密度 (3) 此瓶装满水时放在地面上对地面产的压强31、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阅读后计算:(1)该硫酸未开启前质量为 克 (盛装的瓶子除外);其中溶质 的质量是 克。(2)欲配制6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硫酸多少毫升? (6分)322008年小明的爸爸用科学方法种植马铃薯喜获丰收,共收了12吨,并准备根据这些马铃薯的密度确定收购价格,小明用所学的知识测定马铃薯的质量(已切成小块),所用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再将这些马铃薯倒入盛有40毫升水的量筒,量筒中的水面升到100毫升。问:马铃薯密度(克/厘米3)1.081.101.121.141.15马铃薯中淀粉的质量分数(%)14.018.022.525.429.0收购价(元/千克)0.500.600.700.801.00小明家种植的马铃薯的密度多大?分析厂方收购马铃薯的价格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小明这卖掉这些马铃薯将有多少收入?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