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 美学 概说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2796768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格尔 美学 概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黑格尔 美学 概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黑格尔 美学 概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黑格尔 美学 概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黑格尔 美学 概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格尔 美学 概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格尔 美学 概说(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黑格尔的哲学与美学、文艺学思想生平与著作简介: 谢林(1775-1854),代表作有自然哲学观念、论世界灵魂、先验唯心论体系等 绝对理念: 一种超时空的(超人的、超自然的)客观理念,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某种宇宙精神,是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是构成宇宙万物及一切现象的核心与灵魂。整个自然及精神世界都是据此而产生的,即宇宙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是绝对精神不断运动衍化的结果。故又被黑格尔称为“宇宙精神”、“宇宙魂”。 实际是指实在化、客观化了的人的思想观念。 认为“实体即主体”,即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主体,“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这乃是绝对即精神这句话所要表达的观念。”(精神现象学页)故“绝对

2、精神”是实体又是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 对绝对理念的把握过程: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端,是对事物的直接性认识,是最低级最抽象的,得到的是一个混沌表象。知性认识:指对事物的各个部分进行的单独认识,是间接性认识。将每一个有限的概念当作彼此分离的、互不联系的。“坚持着固定的规定性和各规定性之间彼此的差别,以与对方相对立”(小) 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辨析: 、与康德哲学的关系: 逻辑学:物自体;自然哲学:现象界;精神哲学:判断力。 、与老子哲学相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关于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批判的根据:肯定绝对理念的

3、客观存在性,第一性,决定外物性,故唯心主义;先由理念入手,故手足倒置。 析:由概念外化为事物,概念非时间上在先,而是逻辑上在先。即先有人的概念,才能认识事物。“纯粹概念”是自然现象和精神现象之所以可能的前提。但只是抽象的,故才有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 黑格尔不否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强调的是在逻辑学意义上,纯概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内在根据和先决条件。与康德的“先验范畴”相比。 三、黑格尔的美学观 黑格尔的美学、文艺学思想,是其哲学体系中精神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于美学一书。在这部著作的序论中,黑格尔曾经点明:这部著作的正确名称应当是“艺术哲学”,更确切地说,应称之为“美的艺术的哲学”。正

4、是在这部著作中,黑格尔从自己的哲学观出发,首先探讨了美的本质及审美活动的特征等有关问题。 、美学研究的出发点:理念 在美学序论中,黑格尔否定了传统的经验式与抽象形而上学的研究方式,主张美学研究应从理念出发。 经验式:从具体作品出发,分析概括,得出公式、规则之类,如亚氏诗学。 黑格尔认为这是琐屑的、不科学的:“艺术哲学没有任务要替艺术家 开方剂,而是要阐明美一般说来究竟是什么,它如何体现在实际艺术 作品里,却没有意思要定出方剂式规则。”(美) 抽象形而上学式:主要指柏拉图式。 柏之“理式”论,黑格尔认为是空洞无物的,脱离现实的。 黑格尔是从理念入手,以其哲学体系可知。 理念不等于经验,也不同于柏

5、拉图的理式。是动态的、活的,且是不脱离具体事物的,主客体的统一。 、美的本质特征在美学中,黑格尔给美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根据朱光潜先生的解释,黑格尔“美的定义中所说的显现有现外形和放光辉的意思。 为什么感性显现了理念就成为美? 黑格尔的看法是:人是有自我意识的,与自然存在不同,还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具体有两种方式:一是认识的方式,即从理论上思想上认识自己;二是实践的方式,即通过实践改变外在事物,在外在事物上刻下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以感到自己的存在。黑格尔举例说:“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

6、果。”艺术活动同样如此,是“人要把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作为对象,提升到心灵的意识面前,以便从这些对象中认识他自己。”理念显现为感性形象,实际上也正是人通过改造外物,复现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实现自我心灵满足的过程,因而显现了理念的感性形象,也就是美的了。“所谓美的理念即是出于自由想象力的表象。”(小) 主体 自由 得不到实现时局限、痛苦 主客统一 艺术(美) 理念的感性显现 客体 必然 不被认识时的局限、痛苦 黑格尔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认识等,“从最低级的一直到最高级的哲学见识,都只是发源于一种希求,就是要把上述不自由的情形消除掉”(美) 更高级的是:艺术、宗教、哲学。 “对必然性加以思维

7、,也就是对上述最坚硬的必然性的消解。因为思维就是在他物中自己与自己结合在一起。思维就是一种解放,而这种解放并不是逃避到抽象中去,而是指一个现实事物通过必然性的力量与别的现实事物联结在一起,但又不把这别的现实事物当成异己的他物,而是把它当成自己固有的存在和自己设定起来的东西。这种解放,就其是自为存在着的主体而言,便叫自我;就其发展成一全体而言,便叫作自由精神;就其为纯洁的情感而言,便叫作爱;就其为高尚的享受而言,便叫作幸福”。(小) “无论就美的客观存在,还是就主欣赏来说,美的概念都带有这种自由和无限;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和无限,美的领域才解脱了有限事物的相对性,上升到理念和真实的绝对境界。”(美)

8、故“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虽自称“艺术哲学”,主要论艺术美,但并没否定自然美,只是认为自然美不及艺术美。原因是: 自然美虽同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但不是美之理念物化,而是理念的对象化。物化:自我显现;对象化:在对象中看出来。即“自然美不属于对象本身,而是在于所唤醒的心情。”(美)近乎“移情说”。 正因对象化,故于理念的显现要受到自然物的限制,是不完满的。 艺术的物化是自由创造,可以至完满。 艺术美是绝对理念的直接再生、复现,因此是最真实的;自然美只能是心灵的部分映象,无法至最真实的境界。 故黑格尔断言:“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

9、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从形式看,任何一个无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经过了人的头脑,也就比任何一个自然的产品要高些,因为这种幻想见出心灵活动和自由。”与之相比,甚至连常常受到人们赞美的太阳这种自然物,本身也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太阳本身不是自由的,没有自意识的。由此可见,黑格尔的艺术理念论中,继承与张扬的正是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尊崇与肯定。 就哲学认识论而言,黑格尔将“理念”视为“真实”,当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但在美学及文学艺术领域,黑格尔将“理念”视为“美”的本质,视为就是“艺术真实”,则是有重要意义的。这一论断,克服了西方美学史、文艺学史上长期存在的割

10、裂感性与理性关系的弊端,即既避免了从理性主义哲学出发,将美与艺术视为抽象理式的偏颇,也避免了从经验主义哲学出发,将美与艺术视为仅仅是满足个人感官产物的缺陷。四、黑格尔的艺术史观(二)、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在黑格尔心目中,艺术的理想境界是理念与感性形象、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的统一,但他发现,在人类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艺术作品体现出来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黑格尔正是以此为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将艺术分为象征型、古典型与浪漫型三种。 象征型:物质外形压倒理念;古典型:物质外形与理念统一;浪漫型:理念压倒外形。 物质性不断降低,理念不断上升。 、象征型艺术。 黑格尔认为象征型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物质形式

11、压倒理性内容、客体吞没主体,是人类艺术初创阶段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在这一阶段,由于理念尚处于发端时期,因而自身还是不确定的、模糊的,还未能找到显现自身的得体形象,往往还只是生硬地粘附于自然形态的物质外壳上,给人以“嵌合”、“拼凑”、“图解”的感觉。因此,严格地说,这一阶段的艺术,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而只应被视为艺术前的艺术。 黑格尔将建筑视为象征艺术的典型形式。在黑格尔看来,由于建筑艺术的素材主要是外在的物质,即受机械规律制约的笨重的物质堆;由于建筑的形式还没有脱离无机自然的形式,还只是按照凭知解力认识的抽象的对称关系之类来布置的,因而建筑艺术尚不能实现作为具体心灵性的理想,还不能使客观事物

12、成为精神的绝对完满的表现,还只能是无机的东西勉强接近于精神的表现。总之,“这门最早的艺术所用的材料本身完全没有精神性,而是有重量的,只有按照重量规律来造型的物质”。也就是说,建筑呈现出的正是客体吞没主体的象征型艺术的特点。 黑格尔当然意识到,建筑艺术本身也是在发展的。故而他所说的最能体现象征型特征的建筑艺术,实际上主要是指东方古巴比伦、埃及、印度等民族用以表达宗教观念的建筑。而至古希腊建筑,情况已有不同,虽仍具应用性,但已趋于精神观念与物质材料之间的完整统一。而至中世纪出现的高惕式教堂建筑,就更为不同了,其高飞远举的庄严气象,进一步显现了理念的上升,已体现出浪漫型艺术的特征。 、古典型艺术 黑

13、格尔认为古典型艺术是“用恰当的表现方式实现了按照艺术概念的真正的艺术”,也就说,古典型艺术已克服了象征型艺术物质形式压倒理念内容的缺陷,理念已自由地妥当地体现于在本质上就特别适合这理念的形象,使理念内容与外在形式完满地融为一体。 黑格尔将雕刻视为古典型艺术的典型形式,认为与建筑相比,雕刻的形象已摆脱了建筑所担负的作为一种单纯的外在自然和环境而服务于精神的任务,凭它自己而独立地站在那里。“在雕刻里所看到的正是处在精神离开有体积的物质而回到精神本身的道路上。”具体说来,雕刻艺术在两点上超出了象征型艺术,一是作为精神来掌握的内容已很明晰,二是它的表现方式和这种内容意义完全吻合。总之,从理念与感性形式

14、完满统一的程度而言,古典型艺术是最理想的艺术,是人类艺术发展至黄金时代的产物。 但就理念自身不断挣脱形式束缚的要求来看,古典型艺术又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雕刻艺术,尽管“好像特别善于保持自然真相”,但“这种通过笨重物质来表现出的肉体的外在自然面貌不能表现精神之所以为精神的本质。”也就是说,古典型艺术中的感性形象仍在制约着理念极大程度的解放,心灵仍不能按照它的真正概念达到表现。正因如此,黑格尔又认为,与古典型艺术相比,浪漫型艺术才是最高级的艺术。正是浪漫型艺术,更多地表现了理念精神的胜利。 、浪漫型艺术 黑格尔所说的浪漫型艺术的本质特点是:与象征型艺术中物质形式压倒理念内容的特征相反,理念内容压过了感性形式;与古典型艺术相比,浪漫型艺术又一次打破了理念与形式之间的统一,“在较高的阶段上回到象征型艺术所没有克服的理念与现实的差异和对立。”黑格尔认为,显示浪漫型艺术特征的艺术门类是绘画、音乐与诗(即语言艺术)。在这几门艺术中,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进一步提高了理念性。但在绘画、音乐与诗中,理念内容与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仍存在很大的差别,又正是缘此决定了这几门艺术各自的内在特征以及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 按通常的看法,绘画与雕塑同属造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