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列宁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2796207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列宁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列宁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列宁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列宁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列宁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列宁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列宁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列宁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1 .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只含C12和吨。分子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值将变小BD氯水中:Cl2+H2O=HCl+HClO(盐酸是强酸,会完全电离,次氯酸是弱酸,只部分电离)则新制氯水中有:Cl2、H2O、HClO,H+、Cl-、OH-、ClO-,故A错误;Cl2+H2O=HCl+HClO,生成了酸,则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同时生成的H

2、C1O有漂白性,故后褪色,B正确;HC1O在光照条件下,会分解成HCl和。2,故C错误;氯水放置数天后,将变成盐酸,则pH值变小,故D正确;2 .证明生石灰中既混有石英,又混有石灰石的正确方法是()A,加入过量的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B.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观察是否有固体溶解C.加热至高温,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是否有硅酸钙生成D.先加过量的盐酸搅拌,观察是否有不溶物剩余及气泡出现;若有不溶物则滤出,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其是否溶解D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8gD2O含有电子数为10NaB. 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所含氮原子个数为6.0204C. 0.1mol过氧化钠与足量的

3、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 50mL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1整A、D2O的电子数为10,M=20g/mol,则电子数为。他福门】M0XNAmol-1=9NA,选项A错误;B、NO2和N2O4的混合物组成中氮和氧原子之比为1:2,可以混合物当作单一NO2,46g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氮原子个数为6.021023,选项B正确;C、1mol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1mol电子,所以0.1mol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选项C错误;D、二氧化镒只能与浓盐酸反应,和稀盐酸不反应,故浓盐酸不能反应完全,则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

4、.3Na个,选项D错误。答案选Bo4 .下列实验能证明一定有二氧化硫存在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BaC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溶于盐酸通入澳水能使滨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A.都不能B.者B能CD.只有5 .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铝球和铁球,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溶液质量相等的稀烧碱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且有白色沉淀生成,杠杆不平衡B.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澄清;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蓝色变浅,杠杆右边下沉C.反

5、应后去掉两烧杯,杠杆仍平衡D.右边球上出现红色,左边溶液的c(OHI)增大解析:左边中的Al球与NaOH溶液反应:2Al+2NaO!+2H2O=2NaAlO+3HT,有一部分铝溶解,并产生气体,生成NaAlQ易溶于水,消耗掉一部分NaOH左边烧杯中溶液的c(OHI)减小;右边Fe球浸在CuSO溶液中发生反应:Fe+CuS6=FeSO+Cu,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铁球质量增加,CiT减少,溶液蓝色变浅。6 .将固体X投入过量的Y中,能生成白色沉淀并放出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能燃烧,不易溶于水,则X和Y分别可能是()A.钠和氯化铝溶液B.铝和烧碱溶液C.过氧化钠和氯化亚铁D锌和稀硫酸7 .一种钉(

6、Ru)基配合物光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如图。电池工作时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RuII曳RuII*(激发态)RuII*-RuIIIl3+2e一3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8 .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和I3浓度不断减少C.透明导电玻璃上的电势比镀Pt导电玻璃上的电势高D.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反应:2Ru3+3一2RU+I3D【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该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错误;9 .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和I3-浓度不变,B错误;C.根据装置图可知,电子由透明导电玻璃上通过用电器转移至镀Pt导电玻璃上,所以透明导电玻璃上的电势比镀Pt

7、导电玻璃上的电势低,C错误;D.电池工作时,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反应:2Ru3+3I-=2Ru2+l3-,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o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W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B. 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K(W)r(Z)r(Y)r(X)A(斛新】娅同期主族元素X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

8、,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球元素;W与X同主施.所以W是3元素;Y是地沆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Y为弱元素,不,与Y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兄构T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故N的质子数为12,则Z为Mg.A.元素的非金属性擅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Y(Ci)-W(Si),所以Y的气态简组为化物的的稳定性比W的出,故A正确;Y和NW形成的化合物为Mg。弓QmMg。号仁工中存在的化学键分别是离子键.觉价键我B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柱越遥,其最高价轻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思牲X(O皿阳,所以X的最高桁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故c错误;D.同同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役减小.

9、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程增大,故原子半径三r网里才代叱rtC)m(OL故口错误j故选也”点睛:熟练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准确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碳元素;W与X同主族,所以W是Si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Y为氧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故Z的质子数为12,则Z为Mg,据此解答。9.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A酒精和碘水B、苯和水D、乙酸和水10.如图是常见的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

10、正确的是A.甲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G乙酸和乙酸乙酯B.乙可与澳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滨水褪色C.丙在铁作催化剂条件下与滨水发生取代反应D. 丁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D【分析】根据比例模型知,甲是甲烷、乙是乙烯、丙是苯、丁是乙醇,结合四种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详解】A.甲烷性质较稳定,和一般的氧化剂不反应,所以甲烷和酸性高镒酸钾溶液不反应,故A错误;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澳发生加成反应使滨水褪色,不是取代反应,故B错误;C.苯和液澳在催化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澳水不反应,发生萃取,故C错误;D.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和乙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该反应也是酯化反应,故D正

11、确;答案选Do11 .下列试剂中,不能鉴别乙醇和乙醛两种液体的是:(A)新制氢氧化铜(B)银氨溶液(C)金属钠(D)氢氧化钠溶液D12 .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用光束照射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62O3D.该分散系为胶体,胶粒直径即为Fe(OH)3分子直径B【分析】由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判断属于该分散系为胶体分散系,根据胶体的性质分析.【详解】根据题意磁流体

12、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属于胶体的范畴,具备胶体的性质。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之间,所得分散系为胶体,不是悬浊液,故A错误;B.该分散性属于胶体,胶体有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强光通过此磁流体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故B正确;C,分散质应是黑色的,而Fe2O3是红褐色的,故不是Fe2O3,故C错误;D.该胶体分散质是黑色的,氢氧化铁胶体胶体为红褐色,而且胶粒很多分子的集合体,不是一个分子,故D错误;故选B。13 .不能够有效去除杂质的是()在耳J丁P物质(括号内是杂质)除杂试剂和方法CO(CQ占燃J、)、)2C(CuQ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FeSO(FezQ)加入足量

13、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CaO(CaC。高温炒烧NaCO(NaOH通入过量的CONaO(Na)加热燃烧NaQ(N&Q加热A.B.C.D.D略14 .一般情况下,在元素周期表的过渡元素中可以找到什么材料(或物质)A催化剂B.半导体C.农药D.合金AD15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B.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参考答案:A、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值酸底

14、=CH2=CH2f+HO,选用下图 A进16.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为:CH3CH2OH170c行反应。但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存在乙烯和二氧化硫,试回答下列问题。(可(1)将下列所给的试剂中选出所必需的试剂,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依次是:重复,填字母)。A.品红溶液B.NaOH溶液C.浓H2SO4D.澳水(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3)使用装置出的目的是。(4)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5)写出IV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ABAD(2)I中品红溶液褪色(3)检当柒SO2是否除尽(4)田中品红不褪色,IV中滨水褪色(5

15、)CH2=CH2+Br2CH2BrCH2Br【分析】二氧化硫的检验用品红溶液,乙烯的检验用澳水,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滨水褪色,所以先检验二氧化硫,然后检验乙烯,同在检验乙烯之前用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最后用滨水褪色检验乙烯,据此解答。【详解】(1)因装置I用来检验SO2,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装置n试管中装有NaOH溶液除去SO2,装置田试管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装置IV通过滨水褪色检验乙烯,因此答案依次为ABAD;(2)装置I用来检验SO2,因此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I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3)装置田试管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因此使用装置出的目的是检验SO2是否除尽;(4)装置田试管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