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重点精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279467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重点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医学影像学重点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医学影像学重点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医学影像学重点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医学影像学重点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重点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重点精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影像学诊断(不会有大题) 1、X 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 感光效应是 X 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是进行放射治疗的基础也是注意防护的原因。2、数字X线成像DR、计算机X成像CR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 使血管清晰显影的成像技术。4、X线造影检查中钡剂主要用于食管及胃肠造影。5、CT图像中规定水的CT值为0HU;骨皮质CT为+1000HU;软组织CT值为+20-50HU;脂 肪 CT 值为-90-70HU;空气 CT 值为-1000HU。6、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20000次以上,其

2、单位为赫兹。7、超声的物理性质有:指向性,反射、折射、散射,吸收与衰减,多普勒效应 8、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例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 号而成无信号的黑影,即流空效应。【名解】第二章 骨骼与肌肉系统 1、小儿骨分为骨干、干骺端和骺等部分。2、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 骨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年和月)来表 示即骨龄。【名解】 3、骨的基本病变有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异 常、骨内与软骨内钙化、骨质坏死、矿物质沉积。4、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

3、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 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组织学变化是骨皮质变薄,哈弗管和 骨小梁减少。【名解】 5、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组织学显 示骨样组织钙化不全,常见骨小梁中央钙化,而外面为以一层未钙化的骨样组织。【名解】 6、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可以有病理组织本身或 由它引起破骨细胞增强所致。骨松质和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名解】7、骨质增生硬化:是指一定体积内骨量的增多,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 增多。【名解】8、骨膜三角:又称 Codman 三角。增生的骨膜被肿瘤破坏,而

4、于边缘部分残留。常见于 恶性骨瘤9、人体骨骼根据形状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骨质按其结构分为密质骨和松 质骨。骨化的形式:膜化骨和软骨内化骨。10、骨折线:骨的断端多形成不整齐的断端,X线片上断端间呈现不规则的透明线。于骨皮质显示清楚整齐,在骨松质中则表现为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11、骨折的类型骨折的类型-完全性骨折:骨折线贯穿骨骼全径-不完全性骨折:骨折线不贯穿骨骼全径-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分为:线形、星形、横行、斜行及螺旋形骨折和T形、Y形等-根据骨碎片情况:撕脱性、嵌入性和粉碎性骨折12、嵌入性骨折及表现:骨折断端可能相互嵌入,形成嵌入性骨折。多发于股骨颈。 X 线片上并不显示透明

5、的骨折线,反而表现为密度增加的带状影,骨皮质与骨小梁连续性 消失,断裂相错。嵌入可引起骨骼的缩短与变形,但断端移位多不明显。13、儿童骨折的特点:骺离骨折(骨骺分离)、青枝骨折。14、骺离骨折: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以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X线片上只显示为骺线增宽或骺与干骺端对位移位。【名解】15、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造成骨骼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 骨皮质和骨小梁扭曲,而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名解】16、常见部位的骨折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17、Colles骨折:

6、又称为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23cm以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 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有尺骨茎突骨折。【名解】 18、骨挫伤:是指外力作用引起的骨小梁断裂和骨髓水肿、出血,在X线平片上和CT上 多阴性,在MRI上表现为长T1长T2现象。【名解】 19、椎骨骨折可分为爆裂骨折和单纯压缩骨折。CT和MRI检查价值较大。CT检查的重点 是观察骨折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影响,了解有无骨折片突入椎管以及骨折移位对脊髓的压 迫情况。MRI可用以观察脊椎骨折、椎间盘突出和韧带撕裂,同时还可以观察脊髓挫裂伤 和脊髓受压等。20、骨骼与软组织的创伤影像检查的目的:明确有无骨折或肌腱韧带断裂、了解骨

7、 折错位情况、透视监视下行复位治疗、复位固定后摄片复查复位情况、定期复查 愈合情况和有无并发症、轻微外伤引起的骨折,判断是否为病理性骨折21、椎间盘突出以下段腰椎常见。髓核向椎体突出于椎体上缘或下缘形成圆形或半圆 形骨质凹陷区,边缘有硬化,称为 Schmorl 结节【名解】22、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大题】X线平片:发病2周内可见软组织改变:肌肉间隙模糊、消失,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 界模糊,皮下脂肪层改变出现致密的条纹影。发病2周后可见骨骼的改变:早期为局 限性骨质疏松,继而形成多处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边缘模糊。以后骨质破坏向干 骨延伸,范围扩大。小的破坏区融合为大的破坏区。骨皮质也遭到破坏,可

8、引起病理性 骨折。骨皮质周围出现骨膜增生,骨膜增生一般同骨的病变范围一致。骨皮质出现骨质 坏死,沿骨长轴形成长条样死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特点为残存的骨破坏、大量的骨质增生和死骨形成。23、骨“气鼓”:干骨结核侵犯短骨者多发生于5 岁儿童掌骨、指骨、趾骨。初期改变为 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质变薄,骨干膨胀,又由骨囊样结核之称。【名 解】24、脊椎结核的特点:骨松质破坏、椎间隙变窄、冷性脓肿25、骨巨细胞瘤X线平片(实习课划得) 病变常侵犯骨端,直达骨性关节面,多数为偏侧性膨胀性骨破坏,骨破坏区与正常骨交 界清楚但不锐利、无硬化。骨皮质变薄。X线表现可有两种类型:分房型(有骨嵴分隔)

9、 和溶骨型(无骨嵴)。 肿瘤内无钙化或骨化影、无骨膜反应(并发骨折除外)、无软组织 肿块。26、骨肉瘤 可分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三种。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X 线平片: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骨破坏和骨瘤形成,不同形式的骨膜新生骨及其再破坏 软组织肿块,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中的肿瘤骨形成等。肿瘤骨一般表现为云絮状、针 状和板块致密影。瘤骨的存在是诊断骨肉瘤的重要依据。(实习课划得)27、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重点】28、转移性骨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者29、关节的三种类型:不动关节、微动关节、能动关节。30、关节间隙: X 线表现为两个骨性关节面之间的透亮间隙,包括关节软骨、潜在的

10、关节 腔及少量滑液的投影。31 关节的基本病变: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病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32、化脓性关节炎见于承重关节。关节结核常见于边缘关节。33、脊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 X 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并形成骨赘 可有关节游离体形成,诊断不难。34、佝偻病是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钙磷代谢障碍。第三章 呼吸系统1、一些小概念:胸部X线摄影是胸部疾病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一般第6肋骨的前端相 当于第10肋骨后端高度。25岁第1肋软骨钙化,成人肋软骨多见钙化。肋骨及肋间 隙常被用作胸骨病变的定位标志。2、胸膜腔:两层胸膜之间潜在的腔隙。【名解】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

11、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名解】4、肺门:由肺动脉、肺叶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正位片位于两肺中野内带,左 肺门比右肺门高l-2cm。【名解】5、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由肺 动、静脉组成,主要由肺动脉分支构成。【名解】6、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左侧为上、下两个肺叶。7、纵隔划分侧位片上从胸骨柄体交界处至T4下缘之水平线将其分为上下纵隔。以气管、 升主动脉和心脏前缘为连线作为前中纵隔的分界,再以食道前壁及心脏后缘作一连线, 作为中、后纵隔的分界。8、同病异影,异病同影 一种疾病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可以出现不同的异常影像表现,而不

12、同病变又可以发生相同或类似的异常影像表现。9、支气管阻塞可引起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10、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渡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不可逆性 肺泡壁的破坏。分局限性与弥漫性肺气肿。【名解】11、纵隔摆动:支气管异物引起者透视下可并有纵隔摆动,即呼气时纵隔移向健侧,吸 气时恢复正常。【名解】12、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 病变累及范围是腺泡、小叶、肺段或肺叶。13、支气管气象:空气支气管征。肺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时,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 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名解】15、空洞

13、为肺部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常见于 结核、肺癌。厚壁空洞的洞壁厚度$3mm薄壁空洞的洞壁厚度W3mm。【名解】16、空腔空腔指原有腔隙扩大形成的含气囊肿,如肺大泡、支气管扩张、肺囊肿等。【名 解】17、良恶性肿块的鉴别【重点】良性肿块的特点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锐利,密度均匀大多直径小于3cm 结核球可有钙化,错构瘤钙化呈爆米花样,并有脂肪 周围有卫星灶,近胸膜处有胸膜粘恶性肿块的特点: 肿块有分叶 有放射状,毛刺 胸膜凹陷征 近肺门侧肺纹理紊乱肿块内可见 13mm 的空泡征及支气管充气征,常见于腺癌 向周围浸润,可累及胸壁、肋骨、纵隔,并可发现肺门及纵隔淋巴

14、管增大 可形成厚壁空洞,特点为偏心、内缘不规则,有瘤结节18、小知识点 病灶直径W2cm者称为结节。直径2cm者称为肿块。错构瘤可有“爆玉米花”样病变。肿块内如有脂肪密度应有助于错构瘤的诊断。肺部的网状、细线状及索条影是间质性病变的反应。钙化常见于肿瘤组织内或囊内壁、矽肺、骨肉瘤肺内转移、肺泡浆菌病及肺泡微石症。游离性胸腔积液 积液最初仅积聚于位置较低的后肋隔角;少量(250ml)时肋膈角变 钝;中等量,上缘在第 4 肋前端平面以上,形成外高内低之渗液曲线;大量,上缘超过第二 前肋间。19、Kerley 氏 B 线:为常见的间隔线,表现为两下肺野近肋隔角处的外带,有数条垂直于胸膜的线状影,长约

15、2cm,宽约12cm,多见于肺静脉高压、肺间质水肿。【名解】20、包裹性积液:胸膜炎时,脏壁胸膜发生黏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腔某一部位。好发在 侧后胸壁,偶发于前胸壁及肺尖。【名解】21、支气管扩张的 CT 可有以下特征:“轨道征”、“戒指征”、葡萄串阴影、“指状征”。22、大叶性肺炎【常考大题】 青壮年常见。病理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充血期:X线上可无异常表现,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肺透明度减低。CT上表现为磨 玻璃样改变,边缘模糊病变区血管仍隐约可见。红色及灰色肝变期: X 线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炎症累及肺段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 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时,呈以叶间裂为界的大片致密阴影。CT出现“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实变区密度渐渐减低, X 线下表现位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斑片状,炎症最终 吸收或只留索条影。23、小叶性肺炎又称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和极度衰弱的患者或为手术后并 发症。表现为两肺中下野的内、外带形成散在斑块状影。24、间叶性肺炎系以肺间质炎症为主的肺炎。多见于婴幼儿、继发于麻疹、百日咳或流 行性感冒等急性传染病。 X 线表现为交织成网状或小斑块影。25、肺脓肿洞内有液平,洞外有渗出。26、结核性空洞与癌性空洞的鉴别 前者多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