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2780654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二、引导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

2、“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检查交流。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局部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局部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四、讲读课文。一读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3、指名读句子。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段。1、学生自学。2、交流讨论

3、。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2指导朗读。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5指导朗读。四讲读第四段。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2、交流讨论。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4、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表达了大潮本身开展变化的特点。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开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表达的。四、稳固生字新词。五、课堂练习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3、练习背诵第三段。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板书设计:声形潮来前平静闷雷滚动一条白线11观潮潮来时越来越响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恢复平静水涨船高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标准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讲解,激发学生兴趣。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4、

6、小结。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局部。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4. 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四、总结全文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作业超市: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2、课外阅读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第二课时一总体把握: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

7、的风光的句子。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二内容探讨: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 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世界之最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局部,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8、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局部。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提醒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响。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局部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局部,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检查反响。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

9、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局部的第5、7、8自然段。 1比拟: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答复随机点拨: 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10、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局部有关课文。 比拟:两个局部的一样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局部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及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教学目标(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风光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教学过程一、引入

11、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忆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尝试题一: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尝试背诵这一段。(2)学生尝试练习。(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提醒色彩词语的特点:(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自由朗读

12、第4-6自然段;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2)学生尝试学习,进展四人组讨论。(3)交流学习过程: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 马变化快突然形状变化多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 狮子(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尝试题三:任选一题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3)投影反响,订正。五、课堂小结略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