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2775964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实验及设计基础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三个原则、实例和备考策略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1) 实验名称 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2) 实验目的 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3) 实验原理 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4) 实验对象 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5) 实验条件 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6) 实验方法与步骤 采用的方法及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必须是科学的;能及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高考资源网(7) 实验测量与记录 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8)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9) 实验结论

2、 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实验设计的实例分析“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实验设计实例:实验名称:观察马铃薯条的渗透吸水与渗透失水现象。实验目的: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反之则吸水。实验对象:新鲜马铃薯条。实验条件:0.8g/mL的蔗糖溶液、蒸馏水、大试管、有刻度的小烧杯、刀片、镊子等。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等量。实验方法与步骤:(1)制备3条长度、宽度、体积都相同的新鲜马铃薯条。(2)将其中的2条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的烧杯中,另1条放入加塞的空试管中。(3)2h以后,通过比

3、较的方法观察薯条的长度变化及蒸馏水、蔗糖溶液体积的变化。实验结果预测分析: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1)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明显大于蒸馏水体积。(2)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不变,且蒸馏水的体积小于蔗糖溶液体积。(3)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不变,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大于蒸馏水体积。(4)薯条的长度及溶液的体积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实验测量与记录:将放入溶液中的薯条与试管中的薯条比较观察,并比较烧杯中溶液的体积: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变长、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变短,且烧杯中蔗糖溶液的体积比蒸馏水

4、的体积大。 实验结论: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渗透失水,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渗透吸水。3.实验设计题的分类解析验证性实验的基本内容(1)实验题目(2)实验原理 即完成实验所用的理论依据(3)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要解决的问题(4)材料用具 (5)方法步骤(为加强说服力,有时往往对实验要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设计对照实验时切记:只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样才有对照价值。补充实验步骤时,对每一步有必要先打腹稿然后下笔,并要编号清楚(如,表达清晰。)(6)实验结果(预测实验现象)验证性实验由于有明确的实验目的,预测的结果是科学的、合理的、惟一的。有实验(题目)中需要记录实验结果,这就要搞清楚记录什么?

5、如何记录?用文字描述:略。表格的设计: 要理清设计思路: .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在表格“工作区”记录的内容。(题目中有明确的要求) .其次要明确表格的第一列写什么?第一行写什么?注意在第一列或第一行中肯定要写组别,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相互对照中组数可能更多)。 .再绘制表格(切记:表格“工作区”是预留给所设计的实验中记录到的数据,而不是要学生造出数据来填入其中。因此只要设计完成一张空白表格即可。设计表格时,要先在草稿纸上画出表格轮廓,再写入答题纸中。) .表格设计好后,切勿忘记给表格添上题注(即表格名称)。坐标图的设计:要理清横轴的含义?纵轴的含义?纵横轴的单位?曲线的走势?关键点?分析实验结果:

6、 用书本理论分析实验结果。(7)实验结论 联系实验目的得出结论。结论是合理的、科学的、肯定的。不少结论是在实验要验证的内容中寻找。(8)讨论对实验操作的理论、具体细节等进行讨论。也可讨论与实验无直接关系但有一定联系的其他知识。注意:l 验证性实验中,实验目的、实验(或预测)结果和实验结论三者是一致的。结果是指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通过实验直接得到的“成果”。l 验证性实验中,由于要验证的结论是肯定的,因此无实验假设。l 在验证实验中,如果实验记录作为题目条件已出现,那么就可得到肯定的实验结论。 探究性实验的基本内容(1)实验课题 如试题需要学生写出实验课题,那对课题的文字描述大多渗透在题

7、干的字里行间,仔细阅读便可领会。实验课题的格式有:“研究”“实验”“的影响”(2)实验原理 是完成实验所应用到的理论依据。有的是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的在题目中作为条件出现。(3)实验目的 大多是写做了该实验后要解决的问题。(4)材料用具:包括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等,有时省略。大多数试题是作为条件提供给学生。(5)实验假设 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问题所作出的参考答案。如果要学生写出来,请参阅实验课题的名称,但要比实验课题的名称在文字上写得更具体一些。(6)实验步骤的设计(即实验设计方案或曰实验设计思路) 涉及到:实验设计思想器材药品实验步骤(要体现单一变量对照原则)

8、。为此要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设立对照组时,只需明确写出单一变量内容,其余条件(无关变量,如培养条件等)用“其他条件与(甲)对照组相同”即可。观察记录(图表、曲线等。表格的设计要求同验证性实验)(7)实验预测及分析 探究性实验是对本不知道,现在需要知道的实验现象或结果进行探究。即使我们能用掌握的理论知识作出科学的、唯一的预测,但由于我们是作理论上的实验设计,因此实验预测应该是开放性的,即要写出所有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或结果。探究性实验不象验证性实验能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往往有几种预测结果,相应的就有几种可能的结论。(8)讨论 讨论的是与实验直接有关的内容,也可能是与该实验内容有关的其他知识

9、。 实验设计题的内容虽然较多,但在实际考试中由于种种原因,如试题考查内容、试卷长度等,内容往往是不完整的,主要由试题设计者来决定,选取其中主要部分对学生进行考查。4.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1)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实验组”与“对照组”确认 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两者对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两组之间的差别,被认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结果,如 2005年春季高考 3题中为研究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时实验变量应为撤掉光照,因而暗处生长的小麦幼苗应为实验组,而自

10、然状态(即来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小麦幼苗应为对照组,通过对照组能增强实验的信度。按照对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4种: 空白对照:即不作任何实验处理的对照组。例如,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留一部分样液不加入斐林试剂,以作对照。 相互对照:即不设控制组,只在几个实验组之间相互对比。例如,在植物激素与向性的设计实验中,5个实验组的相互比较。在实验中要找出一个最佳效果点,就要采取相互对照进行实验。 条件对照:即给对象施加某种实验处理,虽不是检验假设需要的,但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的对照。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方案中:饲喂甲状腺激素的为实验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的是条件对照组;不饲喂药剂的是空白对照组。自身对照

11、:即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例如,将过氧化氢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证明酶是生物催化剂可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即自身对照,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再如: 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催化活性影响实验中温度(或pH)(0度、50度,100度) 为条件对照。清水(软水) 、河水(硬水) 对加酶洗衣粉影响中,清水(软水) 、河水(硬水) 为相互对照。用缺素营养液培养的出现缺素症状的植株加入某元素后恢复正常为自身对照。(2)等量性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3)单因子变量的原则。实验变量剖析 在实验过程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控制的在性质和数量上可以变化的特定因素或条件,具体分析如

12、下 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a实验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的条件和因子,是作用于实验对象的刺激变量(也称自变量),自变量须以实验目的和假设为依据,应具有可变性和可操作性。 b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产生反应或发生变化的变量,反应变量是研究是否成功的证据,应具可测性和客观性。 c.二者关系: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即具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控制变量)是指与研究目标无关,但却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实验者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否则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认定、我们常在实验过程中强调“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数量大小相同的种子”“置于相同并适宜条件下培养”“加入等量的清水”等均是为了控

13、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例题剖析】例如,生物课本内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低温(冰),适温(60),高温(沸水);酶的活性变化即反应变量;试管的洁净度,淀粉酶的稀释度,可溶性淀粉的浓度,碘液的量和浓度,温度处理时间,操作程序等是无关变量。实验中不论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每个自变量对应一个因变量,此外还要做到操作规范。在实验设计、实施的全过程中,应严格操纵实验变量,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尽可能消除误差,获取较为精确的反应变量。 5.备考策略归类总结,引导构建实验类型框架高中生物学实验常见类型和分类的依据参考表分类依据生物学实验类型实验的直接目的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实验的作用对照

14、实验、析因实验、(模拟实验)实验研究的质和量定性实验、定量实验(1)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概念特点联系探索性实验是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的实验方法。是对研究对象的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全凭实验者去“尝试”,所以,探索性实验也称“试验”,是一种开创性的研究。解题时,描述实验现象时是未知的,可不描述。实验结果预测是对应假设,分类讨论。无实验结论。两种类型在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往往是不可分割的,在对研究对象的探索过程中,对未知的研究目标,必然要提出假设或猜想,并做出预期,只有通过验证性实验来证明假设的正确与否,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验证性实验是验证某一个理论是否正确的实验。当对

15、研究对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形成一定认识或提出某种假设时,就需要用实验来证明其正确与否。解题时,描述实验现象时是已知的,应准确描述。没有实验结果预测和分类讨论。对应实验目的做出肯定结论。(2)比较实验比较实验是通过对照或比较来研究和揭示研究对象某种属性或某种原因的一种实验方法。这种实验要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样,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是实验组,通过某种实验步骤,在两组之间判定实验组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影响。概念例对照比较实验对照比较实验是在两个相似组样中进行,其中一个是已经确定其结果的事物,称之为“对照组”,让其自然发展,实验者对之不加干涉;另一组是未知的、需要研究的事物,称其为“实验组”。将实验组中的未知因素同对照组的已知因素进行干预,以确定该因素的影响作用。高中生物平时作的练习大多是对照比较实验。如实验证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小蝌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