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简介表格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277523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成药简介表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常用中成药简介表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常用中成药简介表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用中成药简介表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成药简介表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名组成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参苓白术散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口服。一次6克,一日2-3次.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2。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 3。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补脾益肠丸黄芪、党参(米炒)、砂仁、白芍、当归(土炒)、白术(土炒)、肉桂;内层:延胡索(制)、荔枝核、干姜(炮)、甘草(炙)、防风、木香、补骨脂(盐制)、赤石脂(煅)。辅料为炼蜜。益健胃脾中和气补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泄泻症,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

2、肠鸣.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孕妇忌服,儿童禁用,感冒发热者忌服。四神丸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吴茱萸(制)、大枣(去核)温肾散寒,涩肠止泻。口服,一次9克,一日12次。口服,一次9克,一日12次。固本益肠片党参、白术、补骨脂、山药、黄芪、炮姜、当归、白芍等药味。 辅料为:淀粉、糊精、硬脂酸镁。健脾温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或脾肾阳虚所致慢性泄泻,症见慢性腹痛腹泻、大便清稀、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一口次服。4片,一日3次。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湿热下痢亦非本方所宜.肠胃宁片党参、黄芪、补骨脂、赤石脂、砂仁、白芍、延胡索、当归、干姜(炭)、罂粟壳等1味。健脾

3、益肾,温中止痛,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不调、五更泄泻、时带黏液,伴腹胀腹痛、胃脘不舒、小腹坠胀。 口服。一次45片,一日次1.饮食宜清淡,禁食酸、冷、刺激性食物。 。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性病史者,患泄泻后应去医院就诊。 3。湿热泄泻者不适用。固肠止泻丸乌梅、黄连、干姜、罂粟壳、延胡索。调和肝脾,涩肠止痛.用于肝脾不和,泻痢腹痛,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见上述症候者。口服。一次4g(36粒),一日3次.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香砂养胃丸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醋香附,枳实(炒),豆蔻(去壳),姜厚朴,广藿香,甘草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

4、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1 忌生冷油腻食物。 2.胃痛症见胃部灼热,隐隐作痛,口干舌燥者不宜服用本药。温胃舒胶囊党参,附片(黑顺片),炙黄芪,肉桂,山药,肉苁蓉(酒蒸),白术(清炒),南山楂(炒),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用于中焦虚寒所致的胃痛,胃脘冷痛,腹胀嗳气,纳差食少,畏寒无力;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1。胃大出血禁用良附丸高良姜、醋香附。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忌愤怒、忧郁,保持心情舒畅。

5、 3.胃部灼痛,口苦便秘之胃热者不适用。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三九胃泰胶囊三叉苦、黄芩、九里香、两面针、木香、茯苓、白芍、地黄.辅料为叶绿素铜钠、滑石粉、羧甲基纤维素钠。上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纳减,心口嘈杂。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情绪激动或生闷气. 3。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等慢性胃炎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戊己丸黄连、吴茱萸(制)、白芍(炒)肝火犯胃,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灼热疼痛,口苦嘈杂、呕吐吞酸,腹痛泄泻口服,一次36,一日2次尚不明确。胃苏冲剂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具有疏肝理气、

6、和胃通降、消胀止痛之功效。口服:每次5克,每日3次.1天为一疗程,可服-3个疗程.1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稳定,切勿恼怒。 2.少吃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品。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3天症状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5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四方胃片海螵蛸,浙贝母,延胡索(醋制),川楝子(去皮酒炒),沉香,柿霜,黄连,吴茱萸(盐水制),苦杏仁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呕吐吞酸,食少便溏;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口服.一次3片,一日23次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忌情绪激动或生闷气。

7、3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4.孕妇慎用。复方陈香胃片陈皮,木香,石菖蒲,大黄,碳酸氢钠,重质碳酸镁,氢氧化铝脾胃气滞所致的胃脘疼痛、脘腹痞满、嗳气吞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口服。规格()一次4片,规格(2)一次片,一日次胃大出血时禁用;阑尾炎或急腹症时,服用本品可使病情加重,可增加阑尾穿孔的危险,应禁用元胡止痛片延胡索、白芷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口服,一次6片,一日次,或遵医嘱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忌愤怒、忧郁、保持心情舒畅。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越鞠保和丸

8、栀子(姜制),六神曲(麦麸),醋香附,川芎,苍术,木香,槟榔用于气食郁滞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胀痛,倒饱嘈杂,纳呆食少,大便不调;消化不良口服。一次6克,一日12次1.忌生冷、硬黏难消化食物。 。孕妇慎用。 3.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调中四消丸牵牛子(炒)、香附(醋制)、五灵脂(醋制)、猪牙皂、熟大黄.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内科口服,一次6g,一日1次,或遵医嘱。孕妇忌服。年老体弱者勿服。脾胃虚寒,食积内停者慎用。养胃舒胶囊党参、陈皮、黄精(蒸)、山药、玄参、乌梅、山楂、北沙参、干姜、菟丝子、白术(炒)。辅料为二氧化硅、淀粉、滑石粉。滋阴养胃。用于慢性胃炎,胃脘灼热,隐

9、隐作痛.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1孕妇慎用。 2湿热胃痛证及重度胃痛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阴虚胃痛颗粒北沙参、麦冬、石斛、川楝子、玉竹、白芍、甘草(炙)养阴益胃,缓急止痛.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胃脘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慢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开水冲服。一次10克,一日3次。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忌愤怒、忧郁,保持心情舒畅。 3.虚寒胃痛者不适用。人参健脾丸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炒)、远志(制)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口服,一次2丸,一日次、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

10、病人不宜服用生脉饮红参、麦冬、五味子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口服,一次1支(10毫升),一日3次。忌油腻食物. 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感冒病人不宜服用。五加参精刺五加清膏,蜂蜜.补气健脾,安神益智。用于脾肺气虚症,以及病后体虚,精力不足。早晚空腹时温开水送服,一次0毫升,一日2次.1。忌油腻食物。 2本品宜饭前服用。八珍丸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去皮)、炙甘草各一两补气益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 次。忌不易消化食物.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

11、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十全大补丸党参、白术(炒)、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炙黄芪、肉桂、炙甘草。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口服,一次6克,一日次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人参养荣丸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炙黄芪、当归、熟地黄、白芍(麸炒)、陈皮、远志(制)、肉桂、五味子(酒蒸)、炙甘草.温补气血。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

12、少便溏,病后虚弱.口服,一次1袋,一日1-2次尚不明确阿胶补血膏阿胶、熟地黄、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辅料:蔗糖。益气补血,用于久病体弱,气虚血亏。口服。一次2克(用配备的量杯量取),早晚各一次.1本品为气血双补之药,性质较粘腻,有碍消化,故咳嗽痰多,脘腹胀痛,纳食不消,腹胀便溏者忌服。2服本药时不宜同服用黎芦或其制剂。 3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4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或正在接收其他药物治疗者应在药师指导下服用。 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溏者应去医院就诊。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

13、苓、泽泻。辅料:黄酒。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大便稀,腹痛等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2。服药2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孕妇、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左归丸大怀熟地40克 山药120克(炒) 枸杞子2克 山茱萸肉2克 川牛膝10克(酒洗,蒸熟) 菟丝子120克(制) 鹿胶12克(敲碎,炒珠)龟胶20克(切碎,炒珠)滋肾补阴。用于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神疲口燥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克),食前用滚汤或淡

14、盐汤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忌油腻食物。 2。感冒病人不宜服用.脾虚便溏、胃弱痰多者慎用。 3.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对左归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5.左归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请将左归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大补阴丸熟地黄(酒蒸)180g知母(酒浸,炒)120g 黄柏(炒褐色)120 龟板(酥炙)180g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消渴易饥,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现代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等属阴虚火旺之证.上为末,

15、猪脊髓,蜜为丸。每服0丸(69克),空心盐白汤送下。1忌食辛辣,不易消化食物。 .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实热者不宜使用.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大补阴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河车大造丸紫河车、熟地黄、天冬、麦冬、杜仲(盐炒)、牛膝(盐炒)、黄柏(盐炒)、龟甲(醋炙)。辅料为赋形剂蜂蜜。用于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大蜜丸每丸重g.水蜜丸每次g,小蜜丸每次g,大蜜丸每次1丸,日2次口服。、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