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2774101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编地理教学资料 2019.4学考练习1下列关于城市区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B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地区城市密集C河流对于深圳的形成与发展起重要作用D矿产资源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经济地理因素答案:B2限制我国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能源 D水资源答案:D读“某城市某功能区内的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回答34题。3根据客流量的时段统计,该功能区最可能是()A高级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C电子工业区 D公园游览区答案:B4关于该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厂企业集中 B文化教育发达C环境污染严重 D地租昂贵答案:D5下列工业区(阴影部

2、分)与住宅区(空白部分)布局不合理的是()答案:D6美国许多大城市出现唐人街,这是因为()A收入不同 B知名度不同C宗教团体占优势 D华人影响较大答案:D7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主要原因是()A市中心的地租最高B市中心环境较好C市中心交通最便利,便于商业职员上、下班D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答案:D8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A、B、C、D、E五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_城市,原因为_。(2)A、C、D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_。平原地形气候因素资源丰富交通发达(3)A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是_。C城市位于_地貌上。D城市适于发展_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

3、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是_、_等。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上。答案:(1)BC位于平原地区,水源充足,交通(水运)便利(2)(3)铁路运输气候干旱(水源)河口三角洲钢铁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旅游画图略(在B的东南方向,河流和铁路线交会处)。9读下面“我国某城市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分布在城市的外围,形成了“工业包围城市”的态势,其成因是_。(2)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每一个工业企业都分布在_,其原因是_。(3)根据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商业区应分布在_和_,原因是_。答案:(1)

4、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工厂被迫向城市外缘迁移(2)交通干线两侧工业生产本身产生的大量运输需求决定了企业要向交通干线靠近(3)市中心街道两侧市中心是交通干线的辐合处,交通通达度最高;街道是城市的主要交通通道,两者都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选考练习下图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回答12题。1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A居住用地B工业用地C道路用地 D绿地用地答案:D2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C加强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答案:C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完成3

5、4题。3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A商业及公共服务区、住宅区、工业区B住宅区、商业及公共服务区、工业区C商业及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住宅区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及公共服务区答案:A4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政策、劳动力 B市场、劳动力C地价、市场 D政策、地价答案:B下图是“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如果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东南风 东北风南风 西北风A BC 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适宜在P点布局的是自来水厂适宜在P点布局的是造纸厂如果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理的地区是乙如果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理的地区是丁A B

6、C D解析:第5题,图中工业区位于居民区的南部,而工业区应当布局在当地盛行风的下风向;由此可以推测当地盛行东北风或西北风。第6题,丁地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西岸,交通便利;属于非耕地且地势平坦开阔;能依托老城区,联系方便,可以布局新的居住区。自来水厂应在河流和居民区的上游。答案:5.D6.B“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职能、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据此回答78题。7不同的城市职能具有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巴西利亚有多个钢铁工业区纽约金融区规模大三亚旅游风景区占地比重大上海有众多商业区A BC D8大连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沿海城市,哈大铁路线的终点。其城市空间形态表现

7、为()A从中心城区向外均匀扩展 B沿铁路线狭长分布C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D沿海岸线绵延分布解析:第7题,巴西利亚是巴西的首都,以政治职能为主,排除。第8题,大连港是我国著名的港口,大连市是大连港重要的腹地。答案:7.B8.C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曲线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10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

8、,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解析:第9题,曲线从市中心向郊区逐渐减少,市中心面积比例下降,郊区面积比例上升,符合居住用地特点。曲线从市中心向郊区逐渐增大,市中心比例下降,郊区比例上升,符合工业用地特点。曲线面积比例较小,从市中心向郊区下降,2005年比1990年有所增长,应为商业用地。故C正确。第10题,从图中可看出,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答案:9.C10.B11下图为“某近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总体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各组团之间安排有

9、农田和绿地,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规划在B组团安排物流中心(图中处),其目的是什么?(3)C、E两个组团均为新区,若在其中规划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请任选一个区域对比分析其有利和不利的条件。(4)水厂2和3(图例水2、水3处)、污水处理厂2(图例污2处)均为新规划项目,其中哪些是不合理的?理由是什么?解析:(1)各组团之间安排有农田和绿地,其优点是分割各组团,避免过度集中造成空气污染。(2)规划在B组团安排物流中心,其优点是交通便利;分布在郊区,有宽阔的空间可利用。(3)C区的有利条件交通便利;处于当地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污染轻;不利相对E区空间较小。E区的有利条件空间相对C

10、区较大,地处远郊,环境污染轻;不利交通(干道少)不够便利。(4)污2、水3不合理,水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河流上游水质好;污水处理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河流下游水质较差。答案:(1)分割各组团,避免过度集中造成空气污染。(2)交通便利;分布在郊区,有宽阔的空间可利用。(3)C区:有利交通便利;处于当地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污染轻。不利相对E区空间较小。或E区:有利空间相对C区较大,地处远郊,环境污染轻;不利交通(干道少)不够便利。(4)污2、水3不合理。河流上游水质好,河流下游水质较差;污2宜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水3宜布局在河流的上游。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图中A、E两城市在河流运输中

11、的区位特点。(2)图中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外,还具有哪些共同点?答案:(1)A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E位于河口(长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2)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经济发达(农业发达,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长江或河流)供水。13读下图,回答问题。(1)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2)说明燕京地理位置在区际联系中的重要性。解析:考查城市的区位条件。(1)城市的自然区位可以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2)燕京作为一个古都,其交通位置比较重要。从图中可以看出,燕京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往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往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答案:(1)位于山前冲积扇上,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运通道。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风的侵袭。(2)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往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往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