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2754375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阅历,那么教学反思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1.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创设学生熟识的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相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2把解决问题与学习乘法运算意义的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用连加算式解决问

2、题的阅历,进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从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列乘法算式时,“4个2”中的4,“6个4”中的6和“3个3”中的第一个3是教学的关键,而对此学生往往简单疏忽。老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列式过程中的想法,特殊是从哪儿找到“4”“6”和“3”的,由学生讲给学生听,更简单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引发对“123=6(人)”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探讨,进一步强化对乘法运算意义的体验。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能自始至终给学生创建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感悟和发觉,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动物聚会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到农场里参与小动物的聚会这一童

3、话式的活动为主线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于从学生宠爱的童话故事为切入点,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的特点及心理需求,因此从课堂一起先孩子们就产生了极大的热忱和爱好,为课堂教学的顺当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能主动的参加进来,通过自已的视察、分析、思索,最终轻松自然地获得了学问,同时还在各种形式的节目中运用自已所学的学问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玩中学”带来的无限欢乐。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的视察不够细致,而且老师在问问题时,说得不够详细,孩子们表达自已的观点时有困难;尤其是在送礼物的那个环节中,很多孩子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导致后面的课堂纪律有点混乱,看来对于培育学生仔细倾听的

4、好习惯还有待加强。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一堂计算课,是在学生驾驭了平均分、相识了除法之后学习除法计算题的起先,是计算方法的教学。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经验用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探究过程,能依据详细算式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胜利之处:在教学例题时前,我设计了两个热身。挑战一:补充口诀和算式。这个版块主要让学生补充乘法口诀和算式中缺少的部分,为今日的学习做好铺垫。挑战二:看积想口诀。这部分设计是想求乘法算式的商。进而提出乘法口诀还有其他的本事呢!小挚友们想知道吗?用这样的语言激发起孩子们学习乘法口诀新本事的学习愿望。当孩子们充溢着新奇的愿望想学习这种新本事时,让同学们看一段他们亲身经

5、验的秋游活动,干脆过渡到例题的教学。例题我是这样设计的:教材上的例题是12个小孩做秋千,每2人一组,分成几组?整个例题用孩子们喜爱的视频呈现,将静态的图片变成了动态的动画,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爱好。问题出现后问孩子们,你会列式吗?这个问题难不倒孩子们,他们刚学过除法的意义,能正确的列出算式。这时我问孩子们:你为什么会列出这道除法算式呢?目的在于复习放学过的除法的意义。122=?先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探究,用12个圆片代替12个同学,每两个圆片一组,让孩子们动手探究,能分成几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很快会发觉,都分成了6组。老师让孩子们看看是怎么分的,两只一组同样也是分成了6组。这时我提出:当我们没有

6、圆片时,不能动手分一分了。还可以想出哪些方法也得出102的商呢?请孩子们集中大家的才智,小组探讨探讨,看能想出多少种方法。孩子们探讨时,我也进行了适当的指导帮助,帮助孩子们组织自己的语言,激励孩子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孩子们提出不同的想法时,赐予适当的激励,孩子们须要老师赞美!通过多种方法的介绍,我进行小节,事实上这么多的方法都是可以想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2()=10,进而想到必需用乘法口诀来计算,也就引入了我们今日的教学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这时在看黑板上102=5的这道除法算式想的过程,和孩子们进行回顾。最终我们是用了一句乘法口诀算出了它的商。这时在出现试一试的两道除法算式,让孩子们自己解决

7、。当孩子们顺当计算出这两道除法算式商的时候,要强调你用了哪一句口诀?多问几个孩子,加强孩子们的印象。例题和试一试仅仅让孩子们初步接触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种方法,还须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这时就须要保持孩子们的留意力。低年级的孩子不能仅仅用做第一题,其次题,第三题这样的练习方式。孩子们的留意力始终都被这种情景所吸引,所以上课时效果很好。由一道乘法算式一道除法算式用同一句口诀,说算式和乘法口诀。这部分的练习都贯穿着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个重要的内容。整个练习孩子们爱好盎然,留意力集中。不足之处:整节课学生都是在经验探究的过程中寻求新知,我讲得还是不少,给学生探讨、思索、经验的时间和空间还是不足,使得他们在自

8、主学习,主动参加,主动性高,这几方面还有待提高。我觉得这就是生本教化理念的体现。同时这节课都在充溢童趣的情景中让孩子们学习到了新的本事-用乘法口诀求商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3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加视察活动,激励学生能依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究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索实力和空间想象实力得到更为充分的熬炼。在视察、比较、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阅历,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相识,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视察,提高学习效率,培育他们的学习爱好。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

9、的思维火花、热情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详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主体性、探究性、实践性。(一)主体性。培育、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化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围着“自主参加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自办法识,从而主动去获得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洁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识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醉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激励学生自己选择视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视察所画的物体,最终,通过小组合作沟通,相互启迪,体会

10、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全部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视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态也就不一样。(二)探究性。本节课注意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带自己喜爱的玩具刀课堂上来;另一方面我也参加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同学生一起视察,这样的操作活动既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念,又能通过他们的探究逐步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三)实践性。对于这节课,我精确把握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我打算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加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视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相识,做到不以老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视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视察。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

11、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学问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如课中视察玩具、用品等,都采纳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长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态,培育其视察立体实物的实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4学习同级混合运算一课是学生在已经的学问基础上和积累了肯定的运算阅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既注意两级运算的运算依次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12、,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学问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实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一、教学思路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依次,但是不是特别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根据从左到右的依次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特别清晰。所以本课我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实行下面几个步骤进行教学:二、复习旧知。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运算依次1698 32106= 252010 48817通过学生个别说,自己说,同桌说的方式理解同一级的运算依次是按从左到右的依次计算的。三、问题引导: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 同学们做什么呢?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

13、关的信息啊?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4、学习脱式计算格式最终达标检测和课堂检测。运用综合算式解决生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通过例题让学生审题,从图中找到信息和问题,分析信息。如:例1求现在有多少人?让学生理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运算所表示的意思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思路引导,达到大多数学生理解每一步的运算含义,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实力。四、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如下:练习中学生错误:1.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2.四则运算的依次有错误。3.差生理解问题的实力有待提高。4.差生简洁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五、须要留意的几点:1.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

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2.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简单接受。如简洁的“画依次线”,即可增加形象感。3.老师讲解示范脱式计算的样式,不先算的干脆落下来,先算的算出结果落下来,然后依次计算。4.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通过教学“相识平均分”这一课,我相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大的不足,如自己没有仔细去钻研教材,导致课堂上没有很好地去把握学生,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表面上看,虽然学生的学习爱好深厚,师生互动状况都较活跃,但是有许多问题在本节课都没有落到实处。下面我就本节课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仔细反思。首先,我给同学们创设“猴子分桃子

15、”的问题情境时,大家在这一环节上都表现得很不错。先是让学生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最终沟通分的结果,感受答案的多样性。但是我在想,是不是缺乏了要求每人分到一样多这样的环节,其实在这一环节特别重要,它能让学生懂得对随意分和平均分的区分。接下来让学生给小猫分鱼时,虽然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在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是缺乏了让学生们沟通分鱼的过程,所以从这一环节上就没有让学生的思维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的过程。在练习题上,特殊是“分筷子、分铅笔”,我总是规定学生用统一的方法(画圈)去完成,没有培育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实力。其实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还可以通过连线的方式去完成,只要是他们喜爱的方法都可以。通过分气球的活动,学生体会在每个人分到气球一样多的状况下,会有一个气球是剩余的。但是在最终做完了这道题时,我都没有问学生剩下的1个气球还能不能再分,很明显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时还有剩余的现象。第33页最终一个题目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虽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飞走了一半后,还剩8只。但是学生对“一半”的意识弄懂了吗?这一环节其实应当让学生将16只蜜蜂用16根小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