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不妨中庸一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2752915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改不妨中庸一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课改不妨中庸一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改不妨中庸一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不妨中庸一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改,不妨中庸一下靳 艳 艳还记得多年前,办公室里的一次聊天,说到孩子病了是否需要打针的问题,一个老师斩钉截铁地说:“针打多了,对小孩一点好处没有,所以我小孩发烧到四十度,我也不给小孩打针。”另一个老师说:“这你就错了,病了立刻治疗会拖成大病的。我的孩子只要苗头不对,我马上就给她吃药打针,把病菌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中国人处事风格:极左或者极右。这几天,我经常会想起这件往事,因为,我在课改后的课堂上看到了类似的情况。传统的教学经常被批评“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因此,课改要求我们教师把课堂还给孩子,在学习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的给予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

2、机会。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课堂正在悄悄发生变化。首先,我们的课改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于是乎,我们就花了大量时间让孩子们去交流、讨论,但是结果是孩子们交流来交流去也没个结果。原因何在呢?合作交流学习不应该是一种外在的强迫的,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合作交流学习要把握契机,要精心设计合作交流学习的内容、时间、要求和呈现方式。在这一点上,我们显然做得不够。其次,新课程提倡教师少讲,学生多讲,要求尊重孩子的发言,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能抹煞任何一个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正因为如此,我们教师上课时心里往往感觉没底气,不知道孩子们会说些什么,在备课时候,往往会花更多时间去猜测孩子会怎

3、么说,而忽视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但是孩子们会说什么又岂是我们能猜得到的呢,所以一旦孩子开始所谓的“乱说”时,老师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说了,整个课堂上也就成了一对一的交流了,所有其他的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刹那之间都集中于一点了,整个的教学时间也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打乱了。再次,课改提倡大力鼓励学生,给学生以正面的评价,于是,我们的课堂上就出现了一片肯定的声音。这个孩子这样说是对的,那个孩子那样说也是有道理的,结果弄得大家对错不明,是非不分。这样的课堂确实改变了“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但是又转向了“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这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吗?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中庸一点呢?孔子的中庸之道影响中国几千年。可以说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础和最高的道德准则。中庸的主要思想,在于论述为人处世的普遍原则,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之道。我们批判传统教学中“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是因为老师牵得太厉害了,把“牛鼻子”都拽出血了,我们适当放松一些即可,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变的,要不我们的课堂还要老师干嘛呢?因此,在课改路上,我们不妨“中庸”一下,坚守传统教学中的优点,再结合新课程中所体现的新理念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的“度”,这样我们在课改路上也许就不至于找不着北了。至于课改中到底如何中庸,确也没有想好,值得细细研究,今日寥寥数语浅谈中庸意在提醒自己物极必反。20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