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评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275290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议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议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议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议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议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议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议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评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议新课程原则下的语文课堂评价刘桂清滦南县第三中学小议新课程原则下的语文课堂评价在现今社会大开放的时代,中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可谓是公众焦点之一。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求,国家大力履行基本课程改革,语言新课程原则的研制和实行,为目前语文教育构建了新的目的体系。此目的体系总结了国内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借鉴吸取了国外母语课程原则的新成果,更顾及了现代国内语文教育的现状及社会对将来人们个性发展的规定。目的体系的变化,势必带来语文教育任务的变更,新的任务需要采用语文教学新方略来完毕,而“教学评价则是现代教学的决策手段”,研究、探讨新课程原则下的语文课堂评价原则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和指引意义。一

2、、语文教育任务的再结识新课程原则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哺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引学生对的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她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她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增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引用北京大学陆俭明专家的观点来概括就是:“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比较过去侧重于工具任务的一面,无疑课程改革侧重了语文功能的开发,体现出四个变化:一是由工具性向工具性与人文

3、性统一的变化。二是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地位,三是强调审美与人文素养的熏陶与感染,变化了灌输意识。四是培养适应现代需求的多种语文能力。举阅读为例,规定学生能关注自然和命运,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喜怒哀乐,要从作品中获得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向往、追求美好抱负等。选文注重时代性、实用性、广泛性,注重关怀现代文化的变革和发展。倡导多种阅读方式,如独立阅读、自由阅读、探究性阅读、发明性阅读等。二、新课程原则下的语文课堂规定 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阵地,是完毕教育任务的核心环节。新的语文教育任务,需要我们教师明晓新课程原则赋予的课堂新规定,这样才干较好地操作并完毕它。分析、研究新课程原则

4、,不难发现其对语文课堂大体有如下规定: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教师执教的基本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注重学生语言积累、整体把握文本及良好语言体现能力的培养。4、注重写作、阅读与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5、营造开放的,师生互动、真诚投入的教与学的氛围。6、注重学生自主、合伙,探究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7、注重师生情感世界的融通,强化教师以人格感化学生的意识。、注重学生能力的迁移与发明意识的培养。三、建立动态的、发展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新课程原则的实行,无疑会带来语文课堂改革的新局面,如何看待,精确评价课堂效果,核心在于我们以如何的原则与原

5、则去衡量。而原则与原则的确立又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任务及课堂规定,针对上文对新课程原则语文教育工作者任务和课堂规定的理解,我觉得宜拟定动态的、发展的,注重质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总之,新课程原则注重语文的自在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语文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考虑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风筝刘桂清滦南县第三中学 三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风筝一、教学内容分析: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诚挚最纯美

6、的感情,鲁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呈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它讲述的是“我”童年时由于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布满了深深的愧疚。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小朋友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因此本文的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二、学生学情分析: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她们觉得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庇护,是鼓励与支持,是挂念与怀念;再说,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因此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

7、盾与冲突呈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此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辨别又有几种不同的层次,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立教学目的,灵活安排教学过程。三、拟定教学目的: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原则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措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互相渗入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的: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措施,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2)过

8、程与措施目的:自主、合伙、探究式地探讨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理解科学的小朋友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重难点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学时安排及目的内容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致,构造的别致,加上语言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学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第二学时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疑难问题和

9、理解主旨。 课前准备:学生: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并制成问题卡片。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鲁迅的资料,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制成卡片,准备交流。预习课后练习一、二,准备与同窗们交流。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涉及风筝的图片、歌曲。教师应多准备某些资料,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及疑难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问题情境的设计尽量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四、选择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运用图书馆馆藏资料。五、选择教学方略:1、整体设计思想:依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环节。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探究一种个局部性的疑难问题,最后进一步理解全文主旨。在预习中培

10、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协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充足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变一言堂为众言堂、自主学习、合伙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等。2、教学措施的拟定:针对本篇课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措施。直观教学法激情引趣,朗读法感知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境法来启迪思考;“自主质疑、合伙探究、讨论表演”等多种训练手段渗入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略

11、或措施:一方面,从质疑开始。这篇课文难点较多,正是探究性学习的抱负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先把问题统统提出来,再整顿一下,有环节地探究。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探究疑难。有些句子之因此难懂,是由于跟常情不合,但是联系语境便能解读。最后,设立一种典型环节合伙表演。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主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伙交流,还创设了一种与作品中与人物对话的活动。、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1)新课的导入:如歌曲导入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爱好。()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

12、、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次性,采用整体分解的措施,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本上归纳主旨。(3)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入文本,充足解读,或完毕角色互换,直白内心。如合伙表演时,要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协助学生走入情境,体验情感,采用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表演措施,增进学生积极积极地参与思考、摸索、交流、体现,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发明性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环节: 第一学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播放歌曲:由歌曲三月三引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怀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电脑课件展示,有声有形,引起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

13、受的回忆。 (2)互谈感受:前后左右自由互谈儿时放风筝或玩其他游戏的情景和感受。(3)引入正课:风筝或其他游戏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如果有人剥夺你游戏的权利,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环绕风筝发生的误解与冲突。那么,就先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理解一段有关风筝的故事吧。(投影课题并出示目的:见课件) ()理解鲁迅及作品:课件展示鲁迅生平、作品;学生自由朗读,并对照卡片做笔记。(二)整体感知,朗读思考。(1)检查预习,订正字词。(见课件)(2)听读课文并感知(课件展示,课文配乐配图朗读。).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b.听读课文后来,你有哪些感受? (可从“我”的角度,也可从小兄弟的角度谈。) 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再启发提问。) 教师小结:通过阅读,我们感悟到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小朋友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体现了“我”的惊异、懊悔、补过、悲哀的情感。我们要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 (因是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1)师生共读。(提问暗示:作者是如何根据“我”的情感经历安排文章构造的?) (2)讨论明确: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