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识别和获取适用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2752579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识别和获取适用管理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31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识别和获取适用管理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31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识别和获取适用管理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31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识别和获取适用管理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31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识别和获取适用管理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识别和获取适用管理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识别和获取适用管理制度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文件编号:文件版号: A文件页数:共2页生效日期: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识别和获取适用管理制度 发放编号 受控印章本 版 修 改 记 录修改状态日期修改原因及内容摘要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 拟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安全管理文件版 号A文件编号: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识别和获取适用管理制度修改状态页 码1/21 目的确定适用本公司生产和业务活动中的安全风险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及时更新,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以便严格遵守,消除违法行为和现象。2 范围 适用于与公司有关的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 3

2、引用标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4 职责4.1公司总经理负责适用法规评审小组工作,主持适用法规评审会议,确定和修订与公司生产和业务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4.2 安全部门负责对与公司生产和业务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收集、保管工作。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有效渠道有: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或团体、数据库和服务机构、媒体、网络等。4.3 各部门、单位应识别和获取与本部门、单位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并将识别和获取的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进行宣贯与培训,对相关方(承包商、供应商等)进行传达。4.4 安全部门每年应组织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更新,更新结果报总经理

3、批准。4.4 安全部门每年最少应组织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评审。4.5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安全部门须考虑修订适用的法律法规:a.颁布新的法律法规;b.已收集的法律法规已发生修改;c.公司增加新工艺、新设备、新服务,或根据持续改进的原则,导致产生新的安全风险;d.原法律法规废除。5 程序5.1总经理确定收集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管理文件版 号A文件编号: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识别和获取适用管理制度修改状态页 码2/25.2 安全部门负责建立收集途径,实施收集。5.3 其他部门获取的法律法规、标准信息反馈到安全管理部;将获取的法律法规、标准交安全管理部。5.4 安全部

4、门对接收的各种法律法规、标准进行编目、归档、发放和控制。5.5 当有关部门需要查阅时,审批后办理借阅手续。5.6 新版法律法规、标准颁发实施后,及时换版并受控。5.7 对已由新版本代替,或不需使用的文件、资料做好相应登记后进行销毁。5.8 安全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评审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和一次外部审核,内部审核由安全部门组织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外部审核可委托中介机构负责,审核结果报总经理审核后,不符合项进入事故隐患整改程序。6 记录1、附件1 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2、附件2 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审表。7 支持性文件1、安全奖惩制度2、事故隐患整

5、改制度3、安全培训教育制度附件1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更新时间:序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法规/标准编号其他相关部门1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4号2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60号3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4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22号5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10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11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

6、3号13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原国家安监局令第10号14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15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16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号17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7号18广东省注册安全主任管理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85号19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发文 财企2006478 号20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第6号令21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原劳动部令第56号22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原劳动部令第423号23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

7、B/T11651-198924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199025工作场所的险情信号、险情听觉信号GB1251.1-198926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27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28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199929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3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3836.1-200031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1994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3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

8、020053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199536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G/T23011199937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HG/T23012199938厂区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程HG/T23013-199939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HG/T23014199940厂区吊装作业安全规程HG/T23015199941厂区断路作业安全规程HG/T23016-199942厂区动土作业安全规程HG/T23017-199943厂区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程HG/T230181999附件2 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审表评审时间:序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简介和重点关注条款执行情况备注1消防法第1

9、0条第1款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单位应当建筑单位的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关审核;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第10条第3款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时,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14条第1款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二)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和各所属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三

10、)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四)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六)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第16条第2款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二)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三)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四)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第17条第3款 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

11、,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禁止携带火种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禁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第18条第1款 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第18条第2款 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第19条第1款 消防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未经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确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消防产品。2职业病防治法第1

12、3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二)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第14条第2款 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第19条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22条第1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