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25027(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274782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江花月夜25027(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春江花月夜25027(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春江花月夜25027(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春江花月夜25027(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春江花月夜25027(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江花月夜25027(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江花月夜25027(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朝著名咏物诗鉴赏-春江花月夜(张若虚)04年9月1日张伟 张 若虚 张若虚无单独史传,旧唐书只在贺知章传里提到他:他和贺知章、张旭、包融被人合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只收录了他的两首诗,其一便是使之千古留名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梁启超曾指出,有一种蕴藉的抒情法,”虽然把情感本身照原样写出,却把所感的对象隐藏过去,另外用一种事物来做象征。”(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这首诗虽在写春江花月、游子思妇,却不是要告诉读者有这么一种风光,有如此一桩世事。他只是要表现自己的美好憧憬与淡淡哀愁.开头写月下春江,宽广、静谧、优美,毫无尘俗气,是个全新的境界,颇能象征初唐士子的精神风貌:他们未经挫折,入世不深,热爱生活,一片纯情。接着,作者以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句,写出宇宙无垠、人生有限的矛盾,既具哲理,又像儿童提问那样天真烂漫,加上和永恒的江月连在一起,更烘托出他的内心世界:因为身处美妙境地而把握不住宇宙人生的真谛,所以产生淡淡而执著的哀愁.下文写的楼头思妇,只不过是象征事物.作者表现的仍然是自己的哀愁与憧憬。春色撩人之际,思妇在楼头看明月,月的正身在天,倒影在水,光辉无处不在。她希望在天者如鸿雁,在水者似鱼龙,可以乘坐着到何处春江”去作良宵的欢聚.然而天上的月光固然不能乘坐,水中的月光一样无可依托。梦里飞花,眼前流水,无不标示着春光渐歇,而牵情的明月更西斜而且坠落了。春江花月夜是美妙的,然而美中不足:两地分离辜

4、负了今夜的春江花月。作者笔下的离愁远远不是悲痛。古乐府的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都显得沉重。而在春江花月夜里,尽管有哀愁,但掩不住轻快;虽然有叹息,却决没有悲观。这正是初唐士子的精神风貌!他们刚踏上人生之路,有理想,有信心,有活力,然而欠缺阅历。这个群体面对着国势上升期的大千世界,一面感到美好,一面又感到还有点什么不足,应该更美好.究竟哪里不足,如何才算更美好,他们又一概说不清,只模模糊糊地感到这是个宇宙人生的大问题。要准确表现这么复杂的内心体验,不能依靠逻辑思维和逻辑表述,按梁启超的说法,是要找到个象征,但如按中华诗学实情,倒不如说是要找到个寄托。张若虚用不知是谁

5、家和在何处的游子思妇作寄托,是个最佳选择。诗中苍茫深阔的景象,优美清丽的文辞,悠扬舒泰的音调,再加上运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段:把”江字月字忽合忽分,分开时又各自和别的词合合分分,瞬息变幻,精彩而神秘,表现出最典型的初唐情调。 古有识宝者,曾说张若虚以孤篇横绝盛唐。绝,意为渡。这话的意思是:一篇春江花月夜,标志着诗坛从初唐向盛唐过渡。初唐青春活力弥漫,但总还带几分稚气。盛唐大诗人则已成熟,对宇宙人生有更深刻的感受。而这个过渡”呢,刚刚是在幼稚和成熟之间.现代的理论称:人的主体性发展过程有九个阶段:自在,自然,自知,自我,自失,自觉,自强,自为,自由。其中以自失为关键:它否定了幼稚的自我满足感,从

6、而萌发自觉的新机。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怀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憧憬的士人们,当时也如人之处于少年时代,踏入自失阶段,就不期然地出现些哲理性问题,对宇宙人生提出些永远得不到完整答案的追问;而在这不断追问中,又逐渐觉得自己对宇宙人生加深了领悟,从而逐日成长.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写的正是这个自失阶段.他不写思考,只写情绪、氛围,很符合诗歌艺术原则.代答闺梦还张若虚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相和歌辞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7、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百度首页|登录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窗体顶端新闻网页贴吧知道P图片视频百科帮助窗体底端添加到搜藏 返回百度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张若虚张若虚(约60-约72),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7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

8、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而且,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评为“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

9、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张若虚诗集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

10、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

11、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

12、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

13、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14、。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

15、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平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