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合集9篇.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2747302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合集9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有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合集9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有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合集9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有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合集9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有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合集9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合集9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合集9篇.doc(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合集9篇有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合集9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 篇1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五班和二年六班的教学任务,现教学工作方案如下:一、教学目的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与主动的开展,三维目的有机整合,保证学生身心安康成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好习惯。3、开展擅长合作,勤于考虑,爱于学习的科学精神,并锻炼学生自学才能。4、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团结合作才能。5、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锻炼学生动手才能。二、教学资分析p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五章,分别是第十六章 分式、第

2、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第十九章 四边形与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p 。其中教学任务的重点是理解分式的根本性质,掌握有关分式的四那么运算法那么,会用一元一次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能利用函数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断定直角三角形;掌握平等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掌握特殊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断定方法;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会算权平均数、极差和方差,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教学资除了教材、老师用书,还可以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网

3、络资、多媒体资等。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制作具,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才能及观察才能。三、学生根本情况分析p 五、六班学生大多数可以做到课上认真学习,课后完成作业,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上课溜号或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完成,没有学习气氛。四、教学方法设计1、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锻炼学生自学才能。利用分组加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适当加分扣分,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好胜心理,让学生上前台讲解,其他学生补充改正,培养学生认真听讲、认真阅读考虑、大胆发言、记笔记的好习惯。3、认真设

4、计课前引言、课中引导用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4、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检验改错的好习惯。5、充分利用好学校提供的教学教具,例如:挂图、多媒体、网络,及即将安装的班班通。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周次 时间 课题 课时一 2.29-3.2 16.1 分式 3课时二 3.3-3.9 16.2 分式的运算 6课时三 3.10-3.13 16.3 分式方程 3课时3.14 数学活动 1课时3.15 小结 1课时四 3.16-3.22 单元复习 4课时五 3.23-3.27 17.1反比例函数 3课时六 3.28-3.31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4课时七 4.5 数学活动

5、1课时4.6 小结 1课时八 4.9-4.12 单元复习 4课时九 4.13-4.18 18.1勾股定理 4课时4.19-23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课时十 4.24 数学活动 1课时4.25 小结 1课时4.26-5.2 单元复习 4课时十一 5.3-5.10 19.1平行四边形 6课时十二 5.11-5.18 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课时十三 5.21-5.22 19.3梯形 2课时5.23-5.24 19.4课题学习:重心 2课时十四 5.25 数学活动 1课时5.28 小结 1课时十五 5.29-6.5 单元复习 6课时十六 6.6-6.12 20.1数据的代表 5课时十七

6、6.13-6.19 20.2数据的波动 5课时6.20-6.21 20.3课题学习 2课时十八 6.25 数学活动 1课时6.26 小结 1课时十九 6.27-7.2 单元复习 4课时二十 7.3-期末 总复习 约8课时六、教学评价方案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品行表现、校园活动参与情况、课外活动参与情况、学生互评、上课表现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课后预习情况,课堂测试情况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全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七、好习惯养成1、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2、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考虑的习惯;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5、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6、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7、认

7、真审题的习惯;8、认真书写的习惯;9、检验改错的习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 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p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根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才能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才能;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拟纯熟,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p 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展分析p 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才能。二、教材分析p 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

8、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搜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理论主题活动等。二内容变动情况1.降低了难度。主要表达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如今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如今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识别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2.完善构造体系。主要表达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

9、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络。三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才能的培养。3.继续注重表达数学背景知识。4.在完好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才能。5.练习的层次、功能清楚。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三、教学目的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拟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绘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

10、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可以纯熟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纯熟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6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 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并能进展简单的分析p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p 及推理的才能。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才能;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五、教学措施1科学安排解决问

11、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开展学生的数感。3改良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开展。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和创新意识。六、课时安排一、 数据搜集整理3课时 2.22-2.29二、表内除法一 10课时 3.1-3.20三、图形的运动一 4课时 3.21-4.3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 4.7-4.17五、混合运算7课时 4.20-4.30六、有余数的除法 8课时 5.4-5.19七、万以内数

12、的认识8课时 5.20-6.5八、克和千克2课时 6.8-6.12九、数学广角3课时 6.15-6.19十、总复习 4课时 6.23-6.30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 篇3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2.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可以比拟纯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使学生学会识别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4. 让学生在纯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根底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

13、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浸透数学模型思想。9. 通过一系列的猜想、比拟、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二、教学措施1

14、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开展学生的数感。2改良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3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开展。4.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老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展辅导。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考虑角度不同,探究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老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考虑,提倡算法多样化。三、课时安排一数据搜集整理3课时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剪一剪 1课时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2课时五混合运算8课时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4课时八克和千克4课时 九找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